一、考古工作概况

  雷公塘墓群位于湘潭县易俗河镇京竹村,地处湘江及其支流涓水交汇处的一座低矮丘陵(图一)。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陆续在这里调查发现和发掘过数量较多的墓葬

湖南湘潭县雷公塘墓群新发现战国至唐代墓葬

图一 雷公塘墓群地理位置

  2020年5月至8月,因配合县重点项目莲花大道的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潭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全线进行了文物调查并在此进行了重点勘探,在红线范围内发现多座墓葬。2020年底至2021年7月,根据工程方拆迁、施工的实际进度,考古队分阶段对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二、发掘墓葬简介

  此次工作清理墓葬16座(图二),在墓区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年代主要包括战国、西汉、新莽、唐代等几个时期,共出土随葬器物200余件(套)。

湖南湘潭县雷公塘墓群新发现战国至唐代墓葬

图二 墓葬发掘航拍照(局部)

  1、战国墓

  战国墓仅发现2座,编号为M1、M2。墓葬分布位置靠近丘陵顶部,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近南北向。其中M1长2.52米,宽2.02米,残深0.4-0.8米,随葬陶鼎、陶壶、陶罐、陶豆等泥质陶器13件。M2长宽分别为3.1米、2.5米,残深2.2-3.6米,因东西两侧墓壁略向内凹,平面形状呈亚腰形,墓底可见枕木痕迹,墓壁遗有少量脚窝坑;随葬器物16件,放置于西侧,器类包括陶鼎、陶壶、陶豆、陶勺、陶钵等(图三)。

湖南湘潭县雷公塘墓群新发现战国至唐代墓葬

图三 M2俯拍照

  2、西汉墓葬

  西汉墓葬最多,共11座。由于附近村民在此取土烧砖、建造房屋等生产活动的破坏,多数墓葬的深度已较浅。除3座墓葬外,大部分墓葬均发现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器物。从发现的“五铢”铜钱特征及其它器物组合,推断这些墓葬均为西汉中晚期。依平面形状,这些墓葬的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A、长方形

  大部分墓葬平面形状均为长方形。墓向主要为近南北向。墓葬的形制规格也比较接近。

  如M3长4.75米,宽2.4米,残深0.4-0.5米。北侧可见有一个生土二层台。出土随葬器物27件,主要放置于北部端,种类有陶鼎、陶盒、陶壶、陶钫、陶豆、陶罐、陶盂、铜钱、铁矛、铁刀、铜镜、滑石璧等(图四)。

湖南湘潭县雷公塘墓群新发现战国至唐代墓葬

图四 M3出土随葬器

  M7残长4.2米(南部被破坏),宽2.6米,残深0.6-0.7米。随葬品丰富,摆放在中部偏西位置,出土34件各类器物,包括铁釜、铁剑、铁矛、环首铁刀、铜矛、铜镜、铜币、铜铣、石镇、滑石璧、泥金饼、陶博山炉、陶钵、陶罐、陶盆、陶井、陶灶、陶鼎、陶盒、陶壶、陶钫等。(图五)

湖南湘潭县雷公塘墓群新发现战国至唐代墓葬

图五 M7发掘现场

  B、刀形

  编号M6,是形制较为特殊的一座墓(图六)。方向340°。北部西侧有呈台阶式长形墓道,残长1.6米,宽1.75米。南部墓室近方形,长3.2米,宽3.55米,残深0.25-0.3米。随葬器物位于墓室的东侧,包括陶仓、陶井、陶灶、陶灯、陶罐、陶盒、陶鐎壶、陶博山炉、陶壶、陶钫、铜钱、铜鐎壶、铁釜等多个种类。

湖南湘潭县雷公塘墓群新发现战国至唐代墓葬

图六 M6俯拍照

  C、凸字形

  编号M8,方向330°。墓葬保留有部分封土堆。墓道位于北部正中,为长斜坡台阶式,长2.9米,宽1.5米。墓室为长方形,长4.2米,宽2.8米,最深处距地表1.4米。随葬器物30件,主要放置在墓室东侧靠南,包括铜铣、铜镜、铜钱、滑石璧、石镇、铁刀、铁矛、铁剑、铁釜、陶鐎壶、铜鐎壶、铜弩机、陶鼎、陶灶、陶壶、陶盒、陶博山炉、硬陶罐等。(图七)

湖南湘潭县雷公塘墓群新发现战国至唐代墓葬

图7 M8发掘现场

  3、新莽墓葬

  1座,编号M5。该墓为长方形,方向330°,长3.2米,宽2.1米,残深0.25米。出土随葬器物30件,种类包括铁矛、铁剑、铁釜、滑石璧、铜镜、铜钱、铜鐎壶、陶壶、陶盆、陶罐、陶井、陶灶、陶博山炉、陶仓、陶鼎等(图八)。从发现的“大泉五十”钱币可知该墓年代为新莽时期。

湖南湘潭县雷公塘墓群新发现战国至唐代墓葬

图八 M5发掘照

  4、唐墓

  唐代墓葬一座,编号M16。与其它时期墓葬的相对位置较远,发现时已被部分破坏。清理后,残长1.2米,宽0.85米,残深0.3-0.6米。该墓平面形状呈长方形,东西向。调查时在墓室中部发现青釉盘口壶1件。发掘中又出土有褐釉罐5件和黄釉瓷碟1件(图九),分别位于墓室的西南角和南壁靠东。从出土瓷器的形制等特征分析,其窑口可能与长沙窑有关,推测这座墓葬的年代为中唐时期。

湖南湘潭县雷公塘墓群新发现战国至唐代墓葬

图九 M16出土随葬器物

  三、发掘认识和意义

  雷公塘墓群是湘潭地区一处重要的墓葬集中分布区,主要以战国、西汉时期为主。2011年、201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曾在此周邻区域进行过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同时期的墓葬。

  此次发掘的墓葬主要为西汉中小型墓,其特征鲜明,均为单室土坑墓,多数无墓道,墓向多为南北向,随葬品主要为一套鼎盒壶钫罐陶礼器组合,另外硬陶坛、鐎壶、铁釜、陶仓、灶、井等实用器和模型明器数量丰富,伴出铜钱、泥钱(五铢)、泥金饼等。

  同时,少量战国墓、新莽墓的发现,特别是唐代墓葬为这一区域的首次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雷公塘墓群的文化内涵,对于西汉墓葬的分期以及湘潭地区自战国以来的丧葬礼制习俗演变的探讨都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