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等佛寺遗址位于耿马县勐撒镇芒枕村西南约2公里、芒枕河与麻哈河交汇处西南侧的河边台地上,海拔约1320米。为配合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建设,2019年11月至12月,我所联合临沧市文物管理所、耿马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依据前期线路调查所获资料和遗址实际情况,考古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首先在遗址东南部建立遗址的永久基点,随后将遗址分为四个象限,以10米×10米的探方规格布方,将已探明的3000平方米遗址区进行发掘探方编号,总计布设10米×10米探方29个,5米×10米探方2个,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在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田野考古工作的同时,使用影像三维建模技术获取遗址所有探方、遗迹、重要遗物的高精度点云及三维模型,用以数字制图和后期展示利用;使用无人机低空航拍获取遗址的图像和影像资料;使用考古工地数字化管理系统,完成遗址发掘资料的数字化存档,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优化管理,为后期遗址的研究分析、展示应用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撑。此外,还对重要堆积单位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及浮选,采集全部出土的动物骨骼,更加全面地获取遗址各类信息。

  遗址地势西高东低,地层堆积由西向东逐渐变薄,堆积厚度约40-105厘米。根据土质土色及包含物的不同,遗址堆积可统一划分为三个地层:①层为耕土层,可分为A、B两亚层;②、③层为文化层。共清理遗迹136处,其中灰坑24个、房址13座、沟11条、路2条、墙2道、坑2个、活动面1处、灶1个、柱洞80个。

云南耿马芒等佛寺遗址

遗址鸟瞰

云南耿马芒等佛寺遗址

6号房址

云南耿马芒等佛寺遗址

20号灰坑

云南耿马芒等佛寺遗址

1号路

  清理的房址可分为地面式和干栏式两类,地面式6座,干栏式7座。1号房址和2号房址位于遗址西北地势较高处,1号房址为东西向长方形建筑,受破坏较严重,仅存部分石砌墙体和东侧连接2号房址的走廊,东西长12.4、南北宽8.1米,面积约100.4平方米。2号房址位于1号房址北侧,保存较差,仅存部分石砌墙体,推测由东西两个房间组成,东侧房间稍大,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11.8米,面积约140平方米;西侧房间呈长方形,南北长12.9米,东西宽7米,面积约90平方米。1、2号房址应是遗址中最重要的建筑。6号房址位于遗址东北,平面呈正方形,边长4.7米,石砌墙体宽约0.8-0.95米,墙体起建于基槽内,基槽与墙体等宽,深约0.12-0.4米。南墙东部有一宽约0.6米的缺口,可能为门道。

  7座干栏式房屋均只残留柱洞,这些柱洞开口于①B层或③层下,并打破生土。大部分柱洞分布规律较明显,能初步推断出房址范围,如7号房址和8号房址。7号房址呈菱形,东南-西北向,房址范围内有柱洞23个,柱洞多为圆形,直径多在15-27厘米,深15-30厘米,房址边长约3.3米,面积10平方米。8号房址位于7号房址以北,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共清理柱洞16个,东西宽5.2、南北宽3.1,面积约16平方米。

  1号路位于遗址南部,东南、西北走向,分两次修筑,第一次直接使用碎石平铺于地面上,保存较差,现存长度约54.3米,宽度约1-3.5米。第二次修筑则是直接在较早的路面上使用粒径在30-50厘米的石灰石或鹅卵石块铺砌新的路面,现存两段,长约20.2米,宽1.5-1.6米。

  水池2个,位于遗址东北部,编号1、2号坑,1号坑打破2号坑,应是在2号坑废弃之后修建使用。1号坑平面呈长方形,方向121°,长6.7米,宽5.8米,面积约40平方米,深0.5米,西、南两边及东边南半部用石灰石块堆砌。2号坑平面近似形,方向约162°,长14.1、宽7.7米,面积108.6平方米,深0.5米。四边均用石灰石块堆砌。

  灰坑形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部分可能与房屋修建有关。3号灰坑,位于1号房址东侧,平面呈长方形,长约1.4、宽0.8、深0.2米,形制规整,填土中夹杂石灰且遗物较少。20号灰坑,开口于1号房址东侧走廊下,平面呈圆形,口径约15、深10厘米,内置青花瓷碗4个,可能与1号房址奠基有关。

  灰沟均为长条形,部分较宽。7号沟,位于遗址东南部,方向318°,长21.55、宽3.22-4.56、深0.15-0.52米。

云南耿马芒等佛寺遗址

铜砝码

云南耿马芒等佛寺遗址

石佛像

云南耿马芒等佛寺遗址

佛首 

云南耿马芒等佛寺遗址

青花瓷碗

云南耿马芒等佛寺遗址

玉烟嘴

  本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其中编号小件器物355件。出土铜器187件、陶器69件、瓷器41件、铁器18件、石器20件、玻璃器8件、铅器5件、漆器3件、玉器2件、骨器1件、锡器1件,以及大量的瓦片、瓦当、砖块等建筑构件和陶瓷片。铜器以清代铜钱最多,另有砝码、饰件、烟锅等器类;铁器以各类工具为主,如铁凿、铁刀、铁钩、铁钉等;石器有石佛像、石磨、石柱础、石斧等。陶片均为夹砂陶,大部分外壁有使用产生的烟炱痕迹;青瓷片均为壶、罐、瓮、盆等较大器物的残片;青花瓷片主要为碗、盘、杯等较小器物的残片,部分青花瓷器应由外地输入。

  遗址发现和出土了一批重要遗迹、遗物,是云南省近年来明清时期佛教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结合先前采集和发掘出土的较多石佛像及遗址地面式房址的布局和结构来看,其与南传佛教寺庙建筑布局相近,遗址为佛寺遗址当无误。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遗物推断,遗址内佛寺的修建和使用年代应在清代中晚期,在稍晚的时候废弃,而叠压于佛寺下的干栏式房址的年代更早,约在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芒等佛寺遗址是目前云南发掘的保存较好的的南传佛教寺庙遗址,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和出土的遗迹、遗物对研究佛寺布局、佛教文化等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和了解临沧地区明清时期文化习俗、宗教文化以及同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等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