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济南市章丘龙山雨润农贸市场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对龙山雨润农贸市场占地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区域地层堆积简单,未见文化层,所有遗迹均开口于耕土层下。共发掘灰沟3条、灰坑10个及小型土坑洞室墓葬19座。

  灰沟、灰坑分布比较分散,形状较规整,出土遗物主要为陶片,以泥质灰陶居多,次为泥质红陶,可辨器形有板瓦、筒瓦、盆、罐、钵等,根据出土遗物判断,时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墓葬除三座分布较为零散,其余均位于发掘区东北部。形制均为土坑洞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的南侧,平面呈梯形,直壁,大部分南部有台阶,北部平底或略有斜坡,填土为黄褐色花土。墓门多为拱形土洞门,多数回填土封门,少量设置两规整封门石板,个别用不规则石板垒砌封门。M5、M6两墓用汉墓画像石砌筑墓门。甬道宽、高同门洞,部分坍塌。墓室底部平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底、弧壁、弧顶,个别墓室南高北低,大部分墓室墓顶坍塌,填土为黄褐色淤土,结构疏松,土质细腻。可分为单人葬和多人合葬两种,以多人合葬居多;均有葬具;共出土器物170余件(组),器型有瓷缸、瓷碟、瓷碗、瓷盏、瓷罐、瓷壶、铜钗、铜镜、铜钱、铜耳环、泥俑等。以M1和M6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山东章丘发现明代家族墓地

▲东北部墓葬发掘全景

山东章丘发现明代家族墓地

▲M5

山东章丘发现明代家族墓地

▲M6墓门

  M1-1位于发掘区南部,形制为土坑洞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的南侧,平面呈梯形,直壁平底,南部有台阶;墓门为拱形土洞门,不规则石板封门,墓门及墓壁刷白灰及彩绘,仅存零星;甬道宽、高同门洞;墓室底部平面为椭圆形,平底、弧壁、弧顶,墓顶坍塌,墓底南部有一凹槽;葬具两棺,腐朽严重,仅存痕迹;人骨一为迁葬,另一较为凌乱,葬式不详。随葬器物有铜钱2枚,置于南侧人骨中部;瓷碟1,位于墓室南部。M1-1墓道南端上部有一小型砖室墓(M1-2),墓室平面近弧边长方形,四壁单砖错缝平砌(其中东西两壁逐层内收),无铺地砖,无葬具,人骨一具,仰身直肢葬,无随葬品。两墓未发现明显的打破关系,且M1-2东西壁底层砌砖紧挨M1-1墓道两壁,推测该砖室墓与土洞墓时间间隔很近,墓主应为同一家族成员。

  M6位于发掘区东北部,形制为土坑洞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的南侧,平面呈梯形,直壁,南部有台阶,北部斜坡。墓门为石砌墓门,由门楣、立柱、门扉、门槛构成,门楣上部有门楼,青砖、板瓦、筒瓦砌成,已残;门楣为长方形条石,加工规整,两面有阴刻斜线;立柱纹饰带为斜线铲地纹,中间为瑞兽图案;门扉向外开启,外侧有铺首衔环图案,周边饰铲地斜线纹、菱形纹、弧形纹纹饰带。墓室底部平面为圆形,平底、弧壁、弧顶。葬具四棺,棺内各有人骨一具,均为仰身直肢葬,头向北。随葬器物19件,瓷碗5、瓷壶1,位于墓室东南角;瓷碗1、瓷盏1、铜镜1,位于中间两棺之间;瓷缸1、滴水1组2件、筒瓦1,位于墓室西南角;铜钗2,分置于东侧两棺头骨北部;铜钱4组,散布于四棺内;镇墓石1,位于东二棺内南端。

  土坑洞室墓为宋元至明清时期济南地区常见的墓葬形式。根据出土器物分析判断,M1为金元时期;M2因只出土铜钱,无法明确其具体时代,大致应为宋元至明代期间;其余皆为明代。

  此次发掘的墓葬均为小型墓葬,出土随葬器物较丰富,其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与之前发现的济南地区宋元、明代墓葬形制基本一致。此前在其东侧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建设中曾发现并发掘宋元至清代墓葬20余座,可见这一区域应长期存在着一个相对集中的墓地。此次考古工作丰富了济南地区宋元、明代的墓葬资料,为济南地区宋元、明代的葬制葬俗以及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尤其是东北部发现的16座土洞墓形制基本一致,排列有序,应为同一家族的墓葬,在山东地区较为少见,对研究明代家族葬制具有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