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帕龙是一种蜥脚亚目下的沉重龙类恐龙,诞生于1.96亿-1.83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8米,属于超巨型恐龙的一种,有着极为庞大的腿骨,因此又被称为巨脚龙,也是目前蜥脚类恐龙中最原始的一种,拥有着实心脊椎,只有少量空心部分。

巴拉帕龙的体型

巴拉帕龙:最晚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18米/拥有巨脚)

巴拉帕龙属于蜥脚类恐龙中体型较大的演化支,体长平均都达到了18米,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70位,体重多达48吨左右,相当于现代的二十多头犀牛的总重量,它的臀高也达到了5.5米,相当于现代的一层半楼高,类似于阿拉果龙。

巴拉帕龙的外形特征

巴拉帕龙:最晚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18米/拥有巨脚)

巴拉帕龙和大多数的蜥脚类恐龙相似,它的尾巴和脖子非常修长,总长度几乎占到体长的三分之二,而它的四肢呈现大象的粗壮圆柱形,而且比其他的蜥脚类更粗,所以才将其称为粗脚蜥蜴。巴拉帕龙的脊椎骨没有后期衍征,比如脊椎骨的中心都是实心的,而后期蜥脚类恐龙的脊椎骨则衍化成了空心,这也使得科学家得知巴拉帕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演化支。

巴拉帕龙的生活习性

巴拉帕龙:最晚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18米/拥有巨脚)

巴拉帕龙和大部分蜥脚类恐龙一样,牙齿都是密集且细小的,因此直接就能够将高处的叶子撸下来,不过它并没有长臼齿,所以为了加强消化能力,它就会把一些石头吞在肚子中,形成大部分植食性恐龙都有的胃石,就像鸡吞沙子一样,就能够将坚硬的植物根茎消化殆尽。

巴拉帕龙的化石发现

巴拉帕龙:最晚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18米/拥有巨脚)

巴拉帕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1960年于亚洲的印度境内发现的,科学家从这批化石中发现了它的背部和脚部的骨骼都是中空的,但是大部分的骨骼都是实心的,才得知它是最原始的蜥脚类,但是它的化石却是蜥脚类恐龙中发现时间最晚的。

芙蓉龙是一种主龙纲下的伪鳄类爬行动物,诞生于三叠纪中期,体长只有3米左右,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长有硕大的扇形帆状物,并且它的嘴巴中是没有牙齿的,但是主要以植物的嫩芽为食,第一批化石出土于中国湖南省。

芙蓉龙的体型

巴拉帕龙:最晚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18米/拥有巨脚)

芙蓉龙3米的体长在伪鳄类爬行动物中属于平均水平,它和现代的鳄鱼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大小相当于现代的一只老虎。不过这样的体型要与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相比较的话,那么它就只能排到457位了,仅相当于爪巴龙等恐龙的大小。

芙蓉龙的外形特征

巴拉帕龙:最晚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18米/拥有巨脚)

芙蓉龙虽然被称为“龙”,但它并不是恐龙的一种,它属于四足行走的爬行类动物,背部长有非常庞大且明显的帆状物,类似异齿龙等爬行类,但是没有非常高耸,主要是用来调节体温。其次就是它长有喙状嘴巴,四肢则比较粗壮,看起来非常像是禽龙类恐龙,但是脑袋比较圆润。

芙蓉龙的生活习性

巴拉帕龙:最晚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18米/拥有巨脚)

芙蓉龙又被称为无齿芙蓉龙,所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嘴巴没有牙齿,主要是利用喙状嘴来切割植物,并且也因为这样它尤其喜欢枝叶嫩的植物,不过它需要吃上很多才能补充自己庞大身体所消耗的能量。芙蓉龙背部的硕大帆状背脊则主要是用来调节体温或者展示身份的,当背帆迎风的时候就能起到降温的作用,而天气寒冷的时候也能通过吸收更多阳光达到保暖的效果。

芙蓉龙的化石发现

巴拉帕龙:最晚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长18米/拥有巨脚)

芙蓉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出土于中国的湖南省张家界桑植县,是芙蓉村的村民最开始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好在地里挖掘,最终意外挖出了大量的化石碎片,这才进行了上报,最终挖掘出了90%的化石都是属于芙蓉龙的,才确定了这种无齿且长有帆状物的主龙类史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