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牛,哺乳纲牛科(Bovidae)牛属。草食性反刍家畜。因在鬐甲部有一肌肉组织隆起似瘤而得名,古称犦牛,亦称犎牛。有乳用、肉用及役用等类型。为热带地区的特有牛种。

瘤牛是什么品种的牛

瘤牛原产于印度,100多年前由印度传入巴西,100多年来,巴西科研部门经过对该牛种进行了不断的基因改良,使瘤牛的产肉、产奶量以及抗病进一步提高,一头大的瘤牛最重可达1300多公斤,而且毛短,生长期短,肉质细嫩。中国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引入,在海南等地饲养。

体型特征

瘤牛脖子上方有一个硕大的牛峰,有的甚至重达几十公斤,像一个大瘤子,喉部的松肉皮延长为肉垂,直至腹部。两耳大而悬垂,有明显的抗热和抗病能力。耐热、耐旱、耐粗饲,和普通牛杂交,其后代有生育力。

体格较高,骨骼纤细。头狭长,额宽而突出,耳长大而下垂,颈垂特别发达,甚至可延伸至腹下与阴鞘及阴囊皱褶相连结。瘤峰发达,形状不一,重5~8千克,约占体重的2~3%。蹄质坚实,皮肤松弛,被毛短粗且稀疏。

毛色多种,常见的有不同深浅的灰色、褐色、红色及黑色等。汗腺多,腺体大,易排汗散热。对焦虫病等有较强的抵抗力,并能遗传给其与普通牛的杂交后代。

皮肤分泌物有特殊气味,能防壁虱及蚊虻。许多国家利用瘤牛与欧洲肉牛杂交,培育出含不同程度瘤牛血液的优良新品种(见牛)。中国也曾引入瘤牛改良当地黄牛。

生物学特点

瘤峰库藏

大而圆的瘤峰是一种沉积脂肪的肌肉组织,被称为瘤牛的营养库,犹如骆驼的驼峰,绵羊的脂尾一样,能在物质匮乏时发挥一定的补给作用。较大的瘤峰可占体重2%到3%。

皮肤屏障

颈部,垂皮及腹下长有明显的褶皱,表皮面积大,真皮层薄,表皮厚。皮下肌肉发育良好,这种结构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很大作用。

耐热性好

较大的体表面积和薄的真皮,利于散热。汗腺及皮质腺发达,排列特殊并接近皮肤表面使散热速度快。皮肤中特殊的黑色素能有效地反射看不见的光线,增强抗热能力。

抗逆力强

血液中淋巴细胞含量高,以适应不良环境对热带疾病的抵抗力。采食慢,但对饲料的消化率高,饮水少,但对缺水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小,消化好,一般不会发生胀气等病。

博览会

巴西瘤牛养殖协会是巴西最具权威的负责牛基因改良的机构,在全国各州设有25个办事处,其职责相当于良种牛的“公证处”,负责对良种牛的登记注册工作。

巴西各州每年要举办多次瘤牛展览会,并评选出每届展览会的冠军,之后再到乌贝拉巴参加一年一度的瘤牛博览会。凡是经审查合格的良种牛都由巴西瘤牛养殖协会进行注册登记,并在牛的身上烙上统一编号和牛的出生地等。

印度微型牛

在印度安得拉邦小镇蓬格阿努尔,有一种微型瘤牛,成年牛平均高度仅有70-90厘米。印度媒体表示,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驼峰牛品种之一,近年由于外来奶源增加和疏于保护已濒临灭绝,大约只剩60只;但它却是当地居民培育的古老奶用品种,牛奶脂肪含量高达8%,是一般牛奶的两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