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古国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那么骆越有哪些历史遗址呢?

骆越古国有哪些历史遗址

覃内村

陆斡镇:覃内村——岜马山岩洞葬。1987年挖掘,清理了5个墓洞,5号洞所出土的石玉戈为权力标志性文物,墓主很可能是当地方国君王一类人物。6号洞随葬品有陶制釜、壶、杯、纺轮等,其身份很可能是君王之妻。

元龙坡

马头镇:元龙坡——最早最大的骆越墓葬群。墓葬群约有古墓500多座, 1986年至1987年发掘,清理了350座墓葬,出土文物1000多件,年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骆越古地发现的最早和最大的青铜文化墓葬群。

安等秧战国墓——骆越国的特色兵器墓。1985年发掘,共清理了86座古墓,出土文物205件,经专家鉴定,认为是战国时代的文物。出现了许多具有鲜明骆越文化特征的青铜器,这一类的青铜器只发现于岭南地区。全苏村勉岭——出土骆越古国高级礼器的墓葬。

1974年出土一件色泽晶莹、纹饰瑰丽的青铜卣和一件青铜戈。据考证,青铜卣是商代晚期的遗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这是广西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那堤村——敢猪岩岩洞葬遗址。年代亦为商周。

2006年发掘考察,出土玉器1000多件,是广西开展岩洞葬考古以来发现玉器最多的一次。敢猪岩出土完整的陶器有10多件,文物中“豆”和T形玉饰等器具在广西还是首次发现。

独山战国岩洞

两江镇:独山战国岩洞葬——随葬青铜器最多的岩洞葬。年代为战国时代。随葬品几乎全是兵器,墓主可能是骆越国的一个军事首领。

他的随身武器仅短剑就有4把,这说明他在军中的地位较高,墓主有一把青铜戈随葬,青铜戈是从新石器时代的权力重器玉戈演变来的有令牌功能的特别兵器,从这一文物推断墓主很可能是史书记载的骆将一类的高级将帅。

三联村岽很坡——出土骆越铜鼓最多的山坡。岽很坡前后共出土了骆越时代的铜鼓5面,还出土了青铜剑,这些铜鼓的鼓面装饰有蹲蛙和翔鹭纹,属冷水冲型铜鼓。年代应是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冷水冲型铜鼓尚未见于文献,应是最早的冷水冲型铜鼓之一。

聚群村六昌屯——充满神秘色彩的南朝庙与“龙母金洞”遗址。南朝庙原是一座有三层楼的骆越王庙,原庙在民国初年被毁,但各村群众仍在原址烧香朝拜,至今香火不断,南朝庙对面的山岭壮语叫“内朝”,意为王岭。

南朝庙旁边有一个龙母金洞,壮语叫“敢娅浦”,意为龙母洞。龙母金洞的洞口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堆积有10多厘米厚的贝丘文化层。洞旁有一个高约3米,直径约1米的古人类生殖崇拜的石祖。据鉴定,龙母金洞遗址的年代距今约四千至五千年,是一个多文化层重叠的遗址。

赵江磨刀石沟——传说是“骆越王铸剑的地方”。赵江古壮语的意思就是骆越王江,在赵江的支流汉溪上,有一段遗留许多古磨刀石的溪谷。

经初步考察,在一段二十多米的溪谷中,专家已确认了四十多处的磨刀痕迹,其痕迹十分古老,且形状独特,显然为打磨古兵器所留。在每一处磨痕的旁边,均凿有一个蓄水池,大小不一。

在磨刀石沟旁边,还发现了一处砌有石墙疑似古兵营的山坡。结合当地有关骆越王被秦始王兵追杀的传说,此处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骆越军队驻扎过的历史文化遗址。

罗波潭

罗波镇:罗波潭——古骆越文化中心。它包括罗波潭、罗波庙、罗波古城遗址、旧陆斡圩和南召泉。罗波壮语叫“佬浦”,意为高祖母,即龙母。罗波潭壮语叫“凌佬浦”,意为高祖母潭,即龙母潭,传说是掘尾龙的龙宫。古代文人墨客歌咏罗波潭的诗词遗留甚多。

罗波庙是一座古老的庙宇,最后一次重修的时间是清代,原有三进,上世纪50年代建罗波小学时拆了一进,现还剩两进。原庙的主神是龙母,清代重修后,龙母神改坐侧位,主位供明代思恩府土知府岑瑛,其余的神像还有观音、神农、关羽、岳飞、土地等。

陆斡壮语叫“骆越”,旧陆斡圩古时是武鸣县最大的圩场,用泥筑寨城,分东南西北四门,并有一个古老的骆婆庙,现庙和城寨皆毁。南召泉在罗波镇凤林村东面,离旧陆斡圩约1公里,南召泉叫“博南召”,意为王泉。

清代思恩府知府李彦章将其改名为琴筑泉,泉边原有一个高祖庙,据说是祀唐代的廖州剌史韦厥,也有说是大王庙的。

古代从南召泉到罗波潭的沿江两岸是著名的廖江三月三歌圩所在地,每年的三月三至三月十三,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龙母和抢花炮、唱大戏、对歌等活动。

骆垌舞

锣圩镇和城厢镇:骆垌舞——独特的古骆越祭祀舞蹈。它由十名左右的师公戴着奇特的傩面具,拿着独特的响棍进行表演,用独特的“岳鼓”和锣鼓伴奏,舞蹈形式独特,舞步刚劲,节奏感强,具有较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骆垌”是古代骆越国的将军称号,骆垌舞反映的内容是古骆越人的祭祀过程,包括出征、点兵、行军、打仗、招魂、驱邪等。它展现了古代骆越国的文化风貌,保存了许多壮族远古生活习俗信息,堪称壮族古代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