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是陆地上体型巨大的哺乳动物。河马经常会张大嘴巴,看起来像在打哈欠一样,河马为什么要“打哈欠”呢?

河马为什么要打哈欠

河马的体长足有3.5—4.5米,体重更是达到了3000—3500千克!不过,河马长得比较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一1.65米,勉强有大象的一半高。

在它的前后肢上各有大小几乎相等的4个脚趾,趾尖有蹄,其形状如同扁爪,趾间略微有蹼,显现出一些喜欢在水下活动的特征,不过我们要想观察到它的腿和脚,就只能等到它到陆地上活动的时候。此外,在它的身后还有一条大约50厘米长的尾巴,但由于平时总是紧贴着身体,所以并不引人注目。

虽然从名字上讲应该是“河中的马”,但河马的外形看起来并不像马,倒略似一只特别大的猪。事实上,河马在进化过程中的确与猪类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所以管它叫“河猪”似乎更为合适。

再让我们欣赏一下河马粗硕的头部。与众不同的是,它的眼睛、鼻孔、耳壳等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由于河马常常将全身和头部的大部分都没入水中,只把耳朵、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这样不仅能够正常呼吸,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危险而不被敌人察觉。这个特点我们在动物园里经常能够看得很清楚。

河马的奇特之处还包括那一张特别大的嘴,比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足可以张开呈90度角。在动物园里夏天可以把一个西瓜整个放在嘴里吃掉。它的牙也很大,尤其是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犬齿的长度可达75厘米左右,是其进攻的主要武器。它的下门齿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像铲子一样向前面平行伸出,也有60一70厘米长,重量达2一3千克。

河马常常打哈欠,这实际上是一种威胁的方式,以此来显示那突出的獠牙,作为给对方的警告。搏斗时,它也用锋利的牙齿去刺伤对方,或者试图咬伤对方的腿,因此经常给对方的身体留下伤疤。

河马跟大象、犀牛一样,属于厚皮动物,在背部及两侧的厚度达到4一5厘米。它全身裸露的皮肤都主要是呈紫褐色,光滑无毛,仅在嘴端、耳内侧和尾巴上长有些许毛发。有趣的是,它的皮肤的汗腺里能分泌一种红色的液体,作为天然防晒剂,以湿润皮肤,这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它排出来的血,因此称之为“血汗”。

河马在非洲的分布区很大,有些栖息地的海拔高度可以达到2400米。它喜欢生活于河流、湖泊、沼泽附近水草繁茂的地带。因为它的皮肤非常敏感,长时间离开水便会干裂,所以它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也都会懒散地呆在水里,靠水的帮助来调节体温并防止皮肤干裂,夜间则在岸上睡觉。

河马的视力很差,甚至在水面以上也常看不清东西,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生活,因为水下常常是十分浑浊的,根本就无法看到远处。

它有一套特殊的、如同阀门一般运用灵活的肌肉组织,在潜水时能将耳朵和鼻孔关闭起来,每次潜水时间可达5—10分钟左右,但不像水生哺乳动物那样在生理上有对水的适应能力。因此,河马只能算是一种半水生动物。

除了安全和凉爽外,水也能帮助它支撑其庞大而沉重的身体,使其在水中行走自如。其实,河马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也很长,并且能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奔跑。

在野外,河马喜欢营群栖生活,每群多达20—30只以上,因此在有条件的动物园中也将它们集群展出。

因为天敌很少,所以河马通常是十分安静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看起来温顺驯良,很少显露它的兽性,但在交配季节,或者有入侵领地者时,就会引起激烈的搏斗,从而释放它那巨大的威力,显现出其令人惧怕的一面。它那3000千克的潜在爆发力,简直就像一辆小型坦克。

在野外,体型也很巨大的尼罗鳄是唯一敢于攻击河马的动物,但除了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这些攻击并不时常发生,因为即使是尼罗鳄这样凶猛的动物,也很难应付一只被激怒的河马。

河马的食物基本上都是青草类和水生植物,食量很大。在动物园,河马喜食青嫩、柔软的饲草,如各种青草、苜蓿草和苏丹草等,秋冬季及潮湿的春季还需要多吃一些干草,还有时令瓜果等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饲料。

一只成年河马每天可采食约75千克的青草及10千克的精料。另外,在发情、妊娠和哺乳期还要补充一些由玉米粉、大豆粉或麸皮等调配成的混合颗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