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驻西昌市,是四川省的21个地级行政区之一。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市6.04万平方公里,下辖2个县级市,14个县,1个自治县;2018年末户籍人口529.94万人。
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有A级景区27个,其中4A级景区9个,有邛海—泸山、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景点。
凉山有全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博物馆—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彝族漆器传统技艺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是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2020年9月22日,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
2020年,凉山实现GDP总量1733.15亿元,同比增长3.9%,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11.4、4.1和1.8个百分点,呈现逐季恢复回升态势。
位置境域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北纬26°03'~29°18',东经100°03'~103°52'之间,凉山彝族自治州幅员6.04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大地构造位于中国东部稳定区和西部活动区的结合部,地质构造复杂。境城地貌极其复杂多样。凉山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
地表起伏大,地形崎岖,峰峦重迭,气势雄伟,河谷幽深,壁垂千仞,高差悬殊。山脉多呈南北走向,岭谷相间,从东至西主要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螺髻山、牦牛山、锦屏山、柏林山、鲁南山等山脉。这些山脉分别属于大小凉山山系、小相岭—鲁南山山系和大雪山山系。
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如柏林山4111米、小相岭4500米、碧鸡山4500米、黄茅埂4035米、螺髻山4358米。贡嘎山系的木里夏俄多季峰海拔5958米,是州内的最高山峰。凉山地貌复杂多样,地貌类型齐全,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水域等。
气候
凉山彝族自治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除尼日河四季较分明外,其它地方以平均气温划分季节,四季不明显,海拔较高地区无夏,南部海拔较低地区无冬。
四季虽不明显,但干湿季节却显著。大致是11~4月为干季,5~10月为湿季。干湿季特征显著不同。干季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温差不大,阳光充足,气候暖和。湿季气候特点是温凉湿润、多阴雨。
湿季的明显特征是多雨,故习惯上称湿季为雨季。凉山州以安宁河谷为中轴,由中南向西北和东北逐渐升高的山地及众多高大山体,造就区域地域上和整体地域上完整的垂直气候带谱,层次分明,有规律地再现水平方向上各种气候带的更替形式。
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高度增加而规律性地变化,变化幅度明显较水平方向大。平均而言,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每百公里不超过4℃,气温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每千米超过6℃。
凉山地形的复杂及大气环流的复杂多样性,使凉山干雨明显、立体气候特征发生变异,程度不同地改变凉山气候的基本格局,导致凉山气候的复杂性、多样性。在凉山东西宽360公里,南北长370公里的不太大范围内,气候既有南北东西差异,还有垂直差异、季节差异,呈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复杂多样气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