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存的太阳系,相比于瀚瀚宇宙,简直是小的可怜。虽然人类不断的探索,但如今还没能够真正的飞出太阳系,然而通过天文望远镜以及分析工具,我们能够发现那些未知深空中的神秘物质,比如这个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最硬的东西,它叫做中子星。

宇宙中最硬的东西它叫做中子星 地球压缩后只等于它22米

中子星别名波霎,于1932年被发现,通过研究发现,中子星是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

宇宙中最硬的东西它叫做中子星 地球压缩后只等于它22米

简单来说,即质量没有达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寿命终结时塌缩形成的一种介于恒星和黑洞的星体,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质密度大相当多倍。

宇宙中最硬的东西它叫做中子星 地球压缩后只等于它22米

中子星的密度有多大?

这个上世纪天文四大发现之一,它的密度是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每立方厘米可以重达一亿吨,是水密度的一百万亿倍,如果将地球压缩成中子星,地球的直径将只有22米,而地球上最硬的物质钻石在它面前比鸡蛋还脆弱。

由于中子星并不是恒星的最终形态,它还可以进一步演化,最终会因能量消耗完毕而成为不发光的黑矮星。

提到聪明人,爱因斯坦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在爱因斯坦现存的遗产中,除了那些著名的理论和几乎改变世界的公式,最珍贵的就是他的大脑了。很多人好奇:这样一位做出了无法估量的科学成就的科学巨匠,究竟拥有怎样与众不同的大脑呢?

宇宙中最硬的东西它叫做中子星 地球压缩后只等于它22米

爱因斯坦

1955年4月18日凌晨,76岁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爱因斯坦的脑被进行尸检的病理学家哈维带回了家。他想深入研究探索分析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意识的载体,以发现这伟大的头脑和平凡头脑的不同之处。

为了完好地保存研究对象,哈维一回到家,就从不同角度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拍照留存。最后,他把大脑切成240个小块,分开贮存。

宇宙中最硬的东西它叫做中子星 地球压缩后只等于它22米

研究者和爱因斯坦的大脑

我们往往存在这样一个想当然的观念,那就是,聪明人的大脑重量应该比一般人的要大。不过,科学终究还是要靠真实的数据作支撑。经过测量,哈维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只有1230克重,而普通人的大脑重量平均有1400多克。看来大脑越重越聪明这个观点不成立,科学家必须从其他方面找原因。

当时,美国神经科学家戴安蒙在对老鼠的实验中发现,那些生存在复杂环境中的老鼠,其大脑中胶质细胞所占的比例比那些悠闲老鼠的比例要高。而人们一般也认为,前一种老鼠比后一种老鼠聪明得多。那么,爱因斯坦这样聪明的大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为了解开这个疑问,戴安蒙从哈维那里取来了爱因斯坦的四块脑片,开始统计其中的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数量。

此外,研究小组又另外找了11名平均年龄为64岁的男子的相应脑片做研究。我们以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数量的比值为标准,比值约小,说明胶质细胞越多。

研究结果显示,爱因斯坦四块脑片中的胶质细胞比另外11名实验者的脑片中的都要多。支持神经细胞的代谢活动是胶质细胞的主要作用之一,因此戴安蒙推断,这也许是爱因斯坦思考能力超强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也不足以说服众人。因为这11名实验者的平均年龄比爱因斯坦小12岁。我们知道,胶质细胞是不停分裂的,等这些人到了和爱因斯坦同样的年龄,也许大脑中的胶质细胞数目与他并无区别。另外,这些被拿来作对照的人的智力情况我们一无所知。第三,研究小组只取来爱因斯坦的其中四块脑片作为研究对象,其他聪明科学家的大脑是不是也和他的一样有类似特点呢?

宇宙中最硬的东西它叫做中子星 地球压缩后只等于它22米

各种神经胶质细胞

疑问依然存在,研究还在继续。1996年,科学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的额叶皮层比一般人要薄的多,不过,神经细胞的排列却更加紧密。这样,神经细胞交流信息会更加快捷。

1996年,哈维和另一位科学家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爱因斯坦大脑中的神经原密度较大,它们之间的交换速度可能更快。

1999年,人们发现爱因斯坦大脑两侧的外侧沟特别短,科学家推断,这一特点也许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

到了2004年,有人参照哈维现有的爱因斯坦大脑样品,利用计算机技术重新拼接得到了爱因斯坦大脑的完整图像。结果发现,与数学思考、视觉空间认知密切相关的大脑下顶叶比普通人要宽出15%,而且此处的胶质细胞尤其偏多……

这个伟大的头脑究竟为何如此聪明,科学家们还在寻找更多可信的依据。人类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器官,许多神秘的结构和原理还有待科学家更深入的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