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对自己有个专门的称呼,平民说自己是“我”,他们为了有所区别、彰显身份还有自谦,自称为:寡人、孤、朕、不谷、余等。

其中让后人最熟悉的应属前三个称呼。

尤其是“朕”,在历代帝王的自称中沿用的时间最长。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不过,在秦始皇称帝之前,这些称呼都是寻常人都用的。普通百姓都可以叫自己是“朕”。东汉的《说文》中道:

“朕,我也,阙。”

在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出现之前,君王并不这么称呼自己。

且西周时期的君主也不敢称自己是帝,只称自己是王。

到了秦始皇时期,嬴政认为以前的诸侯国都称自己是王,天子也称王的话,那还有什么等级之分?于是大臣们先是商议出了“秦皇”这个称号。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秦始皇还是觉得不够妥,他认为自己对天下的功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有创世之举,皇这个字是肯定配的上的。

至于帝这个字,前面的君王只有殷商时的帝乙、帝辛用过,但是他也配的上,干脆两个字合并,从他开始君王就以皇帝称呼吧。

周天子在位的时候对自己谦称“不谷”,周王室衰败以后,其他诸侯国的国君把这个称呼拿去用了,比如齐桓公就用过。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后来嬴政称自己寡人,和战国时期那些强国的君王称呼一样,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旨在时刻提醒自己,自我的德行修养还不够,作为君王要以德治国,以德服人。

秦始皇把自己从王改成皇帝之后,他又琢磨起了这个谦称,就是不想用以前别人用过的,想让自己独特些。

于是他开创先河,用了“朕”。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朕,音同政,有人认为秦始皇采用这个字作为自称是因为自己的名讳。

但是古代君王的自称是一件大事,不能随意找个字用了就行。

古人在理解文字的时候通常会把字拆分了看,就像文字最初出现的时候,是用的象形字,意思指代的直接了当。

于是专家分析,“朕”字也有特殊含义。朕是个形声字,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拆开来看是月和关二字。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月字面意思就是月亮,但月字在古代还指“肉”,也通“舟”字;而关在古代通“灷”,像人的两只手捧着火的样子,是火种的意思。

这就好理解了。

《荀子·王制》有云: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火在远古时期,可以保人平安。上古时期,只有部落地位最高的人才能承担保护火种的责任,于是拥有火,也象征拥有权力。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朕字,还是挺考究的。

所以,秦始皇用了个古老的字来表达自己作为皇帝,身上的责任和重担,提醒自己要励精图治,也向天下展示自己这个皇帝有多大的权力,多高的地位。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 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泰皇,指的是“太昊”,他是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之一,后人追尊他为帝王。

李斯告诉秦始皇,古代有三皇,其中泰皇最为尊贵。

给自己的称呼拟好了之后,秦始皇总算能踏实地做第一个“皇帝”了,并下令“朕”字以后只能皇帝用,平民不可僭越。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既然各朝代君王的自称都改过很多回,有多种称呼,为什么在秦始皇之后的君王不改一改,重新给自己拟个称呼呢?

因为舟中的火种能让人在河流中看清目标与方向,舟载着人可以一直往前行,寓意君王的朝代可以代代相传,千秋万代。

且秦始皇用“朕”字,是搭配着皇帝的身份一起用的,既然皇帝作为天子尊贵无比,何必再去更改呢?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于是,秦始皇给自己取的两个尊称,就一直沿用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

只是,有的皇帝担得起这个有深意的称呼,有的昏君,这个字用到他们身上,就只是个称谓罢了。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秦始皇为何要自称为“朕”?专家:把“朕”字拆开,你就懂了

中国是一个 历史 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无数璀璨的成就,古代的各种精彩 历史 故事也一直吸引着对其感兴趣的人去追寻和探究。我国曾经经历过一段很长时间的封建王朝时代,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华大地,建立起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之后,中央集权就成为了帝王把控国家的最主要制度。秦始皇对于中华统一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还提出了很多空前的国家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为始皇帝,为了将自己和平民百姓区分开来,秦始皇选取了“朕”这个字作为自己的专属自称,从秦王朝开始,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在登基之后自称为“朕”。那你知道,秦始皇为何要自称为朕吗?专家说,你把这个字拆开之后就明白了。
战国末期,秦国通过两次商鞅变法大力发展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水平,此时的秦国和其他诸侯国其实已经拉开了一定的差距。在此之后秦始皇一一灭掉了其他诸侯国,一统天下,建立了尊贵无比的大秦王朝。
秦始皇不仅制定了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还为自己拟定了一个特别的自称——“朕”,自从秦始皇选用朕这个字作为皇帝自称之后,这个词语便不能被普通百姓所使用了,而这个传统更是一直延续了下来。当然秦始皇选取“朕”也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秦朝时期的通用文字是小篆,在小篆中“朕”这个字拆开来的话是舟和火。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一直以来就有皇权的意思,而且舟也是百姓打渔所必备的生活工具。而火象征着火种,同样也暗示了皇权。因此在当时所有用于自称的字中,“朕”是最合适不过的。
再则“朕”读起来也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相较于先秦时期其他的自称来说,“朕”更能够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身份,能够在气势上直接压倒他人。
在秦始皇选定这个字之前,”朕“不仅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用,也是一些王公贵族的自称,不过秦始皇把这个字用作皇帝自称后,其余人就都不敢使用”朕“来自称了。
秦始皇放在中华 历史 上确实担当得起“千古一帝”这四个字,他为中国封建王朝奠定的基础影响了几千年的后来人,而且秦始皇还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思想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从之后的皇帝依旧沿用”朕“这个字以及秦朝的各种制度就能够看出来。
尽管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来褒贬不一,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在中国 历史 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假如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原的话,说不定今天的华夏大地会向欧洲一样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

为什么古代的皇上都自称朕,为何古代皇帝都称自己为朕

“朕”这个字大家都熟悉,但你知道古代皇帝为什么都自称朕吗?

朕,读zhèn,从舟从灷(zhuàn)。本义为舟缝,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现在的“我”。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直到公元前221年,才被专属名词。

公元前221年,身为秦王赢政终于实现了他的人生抱负灭掉六国统一中国,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为了纪念他的功业,他觉得应该给自己变变称谓,在叫秦王似乎凸显不出他尊贵的地位和亘古未有的赫赫功勋,史书中记载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于是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开了一个朝会,让大家讨论一下,结果人精丞相李斯上建议说:上古以三皇五帝为尊,所以秦王可以考虑改“王”为“泰皇”,秦王嬴政听了微微一笑,认为李斯所说只达到他的一半心思,他自己认为除了皇的尊号要用之外,还要兼采用“帝”的称号,于是“皇帝”二字应运而生。秦王嬴政开创了此二字称谓之先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此后除了皇帝外其他人等就不能自称“朕”了。谁敢称朕,那可就是掉脑袋的干系了。

古代帝王逐渐形成了一套专用的话语系统,从谥号、庙号、自称,到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文书,都有专门的名词,比如皇帝的命令叫做“圣旨”,这些帝王专用名词,普通人是不可以使用的。通过这套专用的话语系统,强化了皇帝这一角色的与众不同,并一直沿用到了大清朝。

朕,读zhèn,从舟从灷(zhuàn)。本义为舟缝,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现在的“我”。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与帝合称,并自称“始皇帝”。丞相李斯又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

  此后除了皇帝外其他人等就不能自称“朕”了。谁敢称朕,那可就是掉脑袋的干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