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意识到我国古代为什么一直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这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而不是统治阶级不知道发展商业的好处。

因为我国古代的统治基础是建立在将人和土地捆绑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这样,统治者才能以合理的成本进行税收,才能将统治维系下去。试想一下,在社会管理手段和技术不够发达的古代,如何对商人征税?根据其经营额?商人具体交易行为的短持续性,高流动性都对当时的统治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这种捆绑在一方面促成了我国的统一,一方面也决定了我国长时间的停留在农业社会,直到西方的新技术发展到能够在商业发达的条件下,社会管理能力和技术还能支持和保障国家一统。

以前的统治阶级之所以要重农抑商,是因为商业的本质是流动,是协商,古代的统治技术无法有效的统治流动人口,同时商业的思维本质上决定了其势必要和权力进行博弈,要么相互勾结,要么相互推翻。同时,商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吞并的过程,必然导致其中某个公司,某个人成为体量巨大的统一行动体,而这种统一行动体的统一行动能力又不是来源于统治者的授权,统治者无法以很小的代价将其统一行动的能力进行剥夺,故而对权力,特别是皇权产生威胁。另外,商业想要发展,需要市场上的参与者有独立的意志和行动能力,这也和统治者的意愿相违背。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长期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商鞅为啥提出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长期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商鞅为啥提出重农抑商

为何中国历代王朝都要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人们的生存之本,所以才会有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商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普遍都是以农业为主,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不像我们现在都是大力发展商业,同时也在发展高新技术农业,因为我们都知道,商业是比较挣钱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都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古代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人口,如果大兴商业的话,就会导致大量的人口迁移,本国的人口就会减少,这比较容易造成社会的混乱。而且如果人口大量流动的话,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就比较多,就容易产生其他的想法而不利于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为了巩固统治必须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讲求仁爱,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去发展商业的话,就会被认为人的行为被利益所驱使,这样会危及整个社会,因为一旦人们被利益所驱使的话,就会荒废农业。追求享乐和荣华富贵,人的道德水平也会因此下滑。

如果整个社会都变的虚荣,追求奢靡,那儒家文化就会认为整个社会是礼崩乐坏的,而且古代盛行税收政策,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如果大家都去从商了,那税收就会减少,国库就会受到威胁,而且有钱人多了就容易使国家政权受到威胁,所以一定要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长期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商鞅为啥提出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中为何古代王朝都要抑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重农抑商是中国两年余年封建社会中的基本国策,无论是哪个朝代,那个帝王执政时期都会或多或少的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以农为本的思想深深的禁锢在封建王朝的发展历史中。

其实重农抑商制度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制度的产生发展的,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汉代,随后又被历代王朝所继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说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奉行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将农民牢牢地绑在土地上。

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封闭式大陆的地理环境,中国发展源于长江黄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的发展已经满足了古代中国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在这片封闭式大陆中,东面是无限的海洋,西北是无尽的荒漠,西南是难以攀爬的喜马拉雅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国人封闭的生活理念,在古代中国人看来这片富饶的大地已经足够自己生存发展,没有必要再去冒险探索外面的世界,缺乏与外面的沟通交流,农业文明愈发重要。


其次便是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在古代是靠天吃饭的日子,粮食是朝廷的第一需求,如果人人都去搞商业,没有人进行农业生产,朝廷无粮可收,就没有办法运转。统治者看来,土地能够牢牢地把农民绑住,有了土地,农民便不会滋事,不会爆发动乱,同时农民交上来的赋税又能够满足朝廷所需,因此出于稳定社会的缘故,统治者会支持农业发展,而商业则不同,商业的发展需要商人走南闯北,这样不经意间加剧了人口的流动,而人口流动频繁便会产生摩擦,朝廷还要派人去管理,加大了任务,同时商人的流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商人有了钱,难免会动些歪脑筋,寻衅滋事。


最后便是朝廷是以士族阶级为基础的,这些读书人自视清高,认为钱财那种充满铜臭的东西配不上他们,当然要打击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