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个道理,可以说,没有一个王朝统治者(皇帝)不明白。不管这个皇帝是什么原因登上皇位的,之前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肯定都听过这个话,都明白这个话意味着什么。但是,为什么江山依然要被他玩完呢?

古代失民心的君主「古代皇帝明明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为什么他们总是不吸取教训」

(天子登基)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皇帝是“金口玉言”,权力缺乏约束。

皇帝要做什么,才是得民心的事情?

就是按部就班地每天去早朝,听大臣们上奏,和大臣们讨论天下大事。晚上再点上蜡烛,看大臣们用文言文写的那些奏折。而且,大臣们为了说服皇帝,那些奏折都会穿靴戴帽,旁征博引,写得很长

不过,这样一来,皇帝就很厌烦,就容易就生怠惰之心。

皇帝一旦生了怠惰之心,他就很容易做失民心的事情。他想要不同口味的美女,于是就到天下去四处选拔;他想要玩更漂亮的器物,于是又到天下去收集;他想住高楼大厦,独栋别墅,于是就大兴土木;他对边关的少数民族看不顺眼,想把他们的地盘夺过来,于是又穷兵黩武。总之,皇帝只要想玩,他就会干失民心的事情。

而皇帝又缺乏约束,如果皇帝的决定,需要开会讨论,那皇帝也不敢为所欲为。但皇帝是金口玉言,他只要说了,你当大臣的就必须要照办。不办,办得不好,都会掉脑袋。就算皇帝权力已经被架空,也有人利用皇帝“金口玉言”这一点,为他自己捞好处,从而干失民心的事。

古代失民心的君主「古代皇帝明明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为什么他们总是不吸取教训」

(隋炀帝)

第二,皇帝眼光受限,搞不清楚他所做事情的性质。

皇帝当然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个道理,但是他眼光受限,他根本认识不到他所做的那些事情,正在失民心。

比如隋炀帝,他三征高丽,他肯定认为这是开疆拓土,创万世基业的大好事,这怎么会失民心呢?比如商纣王,他去征讨东夷,他一定认为,天下人都讨厌东夷人,都巴不得把东夷人给灭了,怎么会失民心呢?再比如宋徽宗,他觉得当时的物质财富非常丰富了,遍地流油,要享受一下,从别的地方运送一点奇花怪石进京,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怎么会失民心呢?

我这样说,意思并不是说皇帝都是白痴,不识好歹。而是皇帝身边总有非常多阿谀奉承的人,就算皇帝自身有疑惑,那些人也会迎合皇帝,认为他干得好。这样的话听得多了,皇帝自然就缺少了判断。

比如宋徽宗之所以要收集奇花怪石修御花园,是因为有人对他说,前人“先天下之忧而忧”,那是物质不丰富;我们现在物质丰富了,应该“后天下之乐而乐”了。宋徽宗一听,对呀,因此就大兴土木了。还有袁世凯称帝,也是有非常多的人告诉他,全天下都在支持你称帝呢,袁世凯自然就信以为真。谁知道一当皇帝才发现,原来这是全天下都反对的。

古代失民心的君主「古代皇帝明明知道失民心者失天下为什么他们总是不吸取教训」

(秦始皇剧照)

​第三,皇帝骑虎难下,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他不得不做。

有些时候,皇帝虽然认识到所做的是失民心的事情,不该做。但他已经骑虎难下,就算是错了,也只能继续犯下去。

比如秦始皇用残酷的法律来钳制天下老百姓,搞“焚书坑儒”。秦始皇知不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呢?他当然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话出自于《国语》,秦始皇怎么可能没看过?但是,当时秦朝灭六国后,结下的仇恨太多了。算一算,秦始皇一生遭遇过多少次暗杀?他太担心了。他要不用严酷的刑罚,要不让那些儒生们闭嘴不说话,他就不得安生。所以,就算做的是失民心的事,他依然要做。

再比如崇祯皇帝。崇祯皇帝遇到了百年的灾荒,遇到了满清强力打击,还有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他知不知道,那会儿他横征暴敛是失民心的事情?当然知道。但是,不横征暴敛,就没有钱打仗。让那些大臣们捐款,大臣们又不干。他不那样做,怎么办?大明江山变成那样,不是他犯下了错,是他的前辈皇帝们犯下的,但他还得继续犯下去,继续往失民心的路上一路狂奔。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都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历朝历代统治者不吸取教训还要失去民心?

读完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一个规律,每个朝代到了末期都是因为失去了民心最终亡国,然后下一个朝代开始的时候吸取教训,但是等到后期继续重复走上上一个朝代的老路,甚至于明知道做一些事情会失去民心,导致灭亡,但是还是会继续这样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第一个原因是家天下的模式即便是吸取了教训最终也是无济于事的状态,整个封建王朝一直实行的都是家天下结合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容易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继承人可以选择写范围比较小,如果说继承者不具备当君主的潜质,但是他有身份也依然会继承皇位,这样的结果就是可能继承者的素质一代不如一代。


第二个原因就是本身统治阶级就是地主阶级,不管是朝代更替还是其他的原因,只能是换汤不换药,当统治者上位以后自然地主阶级是要开始行使自己的权力,历朝历代的地主阶级实际上都是在剥削,当然也有例外,但是几乎当一个朝代到了末年的时候多数都是农民没有土地,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双方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结果,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然后新的地主阶级上台,继续周而复始持续的进行下一轮的争夺和被争夺。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历史规律,周而复始的循环,从一个朝代到下一个朝代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最终又灭亡,再吸取经验教训。

为何古代统治者从来不吸取亡国教训避免灭亡?

历史总是这么的相似,打天下,坐天下,失天下。每一个朝代都会被兴,亡,二字所概括。难道统治者愿意按照兴亡盛衰的历史怪圈规律而行走吗?其实没有一个皇帝愿意灭亡,总想千秋万代,万岁,万岁,万万岁。但是谁又能做到呢?

每一次新朝建立,开国皇帝总会接受前朝的教训,而更加严密看守自己的江山,美人,会采取许多巩固朕家江山的政策措施,关闭国门,封锁新闻,毁掉开发明智的书籍,采取一些良策,安抚天下,当然这些措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天下稳定。

但是天时不会让皇帝万岁的,皇帝也会按照自然规律,生老病死这四个字走完自己的阳寿,而消失在日月之中。

第二代皇上往往是守家皇帝,这代人没有经历过他的前代那样惊心动魄的喋血战争场面,也没有从平民到皇帝的艰难的生活经历。他们的前辈为了荣华富贵,为了摆脱贫困铤而走险,奋斗不息,终于打下了天下,经验丰富,政治老道。

而第二代皇帝出生在深宫里面,与社会隔绝,不知道天下苍生的生活世界,他们已经到了社会的顶峰,失去了上进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是荒唐的,荒唐的人生是愚蠢至极的。

愚蠢的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他们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人的本性就是生物的本性,恶,淫,霸,贪,这些本性就是他们对天下的态度,这个态度决定了大臣们为皇帝制定的法律和政策,这个政策的残暴,民不聊生,天灾人祸,这些将把天下逼反,而当这些人感到意外和危机的时候,为时已晚不可救药,这个朝代灭亡了,新的朝代又开始了。

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朝代的兴亡盛衰,新旧更替,历史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