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这是清朝最为惨烈的夺嫡大战。而其最终结果,就是康熙驾崩,九子夺嫡终于卸下了帷幕,四皇子胤禛成功胜出,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君王——雍正皇帝

康熙最终选择雍正继位的原因有哪些用心良苦只为最适合的继承人一、传位之心的由来

其实我们知道康熙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传位雍正之心:

康熙四十七年江南闹洪灾,灾民遍地,哀鸿遍野。朝廷虽然想要赈灾,但却有心无力,因为康熙皇帝发现堂堂大清,户部存款竟然只有不到五十万两,一查之下才知道,朝廷的钱都被朝廷上下的官员借走了。而发现这一情况的人,正是四阿哥胤禛。

竟然发现了这一情况,短时间内又无人可以解决,于是康熙皇帝便干脆将这个烂摊子交给了胤禛去处理。为什么康熙会做如此决定呢?

康熙最终选择雍正继位的原因有哪些用心良苦只为最适合的继承人

这有一个重大原因,那就是这件事其实是归八阿哥管的,但是本来管理户部的的八阿哥胤禩却一直对此知情不报,反而对那些欠钱的官员们虚以为蛇进行拉拢。而老四胤禛则截然相反的直言不讳,让康熙对这个儿子产生了重视,所以就想考验一个这个儿子。

胤禛也确实没让康熙失望,虽然户部没钱,但胤禛依旧圆满的解决了江南水灾这个烂摊子。在胤禛回到京城之后,康熙不仅立马就给加封为了雍郡王,还将清理户部的差事也交给了他,这无疑是对胤禛的认可,也是对胤禛的又一个考验。

但清理户部可是一个得罪人的事情,其一,就是八阿哥本就是管理户部的人,其二,太子胤礽还在,这件事就是在说他监国不利。

虽然胤禛一向不怕得罪人,但是与太子和阿哥们有牵连的人,他也不想得罪。但胤禛还是没让康熙失望,他做了一个真正的孤臣。

康熙最终选择雍正继位的原因有哪些用心良苦只为最适合的继承人

知道好人难做的胤禛干脆不做好人了,直接做了个不被人喜的“恶人”,将阿哥太子都得罪便了。他自嘲为自己是“孤臣”,不被大家喜欢,但是康熙皇帝却对此看法恰恰相反,他说对四阿哥说:做孤臣虽然是件天大的难事,但是要做就做一个真正的孤臣,纯臣。说最孤臣好啊。

之后在康熙眼中,胤禛就已经成了最合适的继位人选,甚至于康熙已经开始亲身培养起了雍正。就拿追缴国库欠款这件事来说,追缴失败以后,康熙在朝会上直接自己揪出了三个贪官,而雍正却发现自己竟然没有查到这三个人,康熙说:“你这人一向以精明自诩,结果该追的没追,不该追的却追了。”这无疑是对雍正的言传身教,告诉他情报的重要性,要找对方向和目标去下手。

二、康熙没有直接确定雍正的继承人身份,有以下两个原因。

1、废立太子,波及甚广

其实易储一事在古代本就是大忌,太子健在时换太子一向不被大家看好的。一个是容易引起朝争,是国家根基不稳,容易引起原太子的忌恨,让他忌恨,而发生大乱子。一个是历史上的此类事件,大都没有好下场,如隋炀帝事件等等。

在之后,古代封建王朝都讲究立长不离幼,太子胤礽是当时康熙的长子(太子胤礽是老二,但是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所以他就是长子。),所以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不立他就是有违礼法。

康熙最终选择雍正继位的原因有哪些用心良苦只为最适合的继承人

同时太子胤礽还是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仁孝皇后是康熙的原配妻子,也是康熙极为喜欢的一个女子,但可惜的是她早死,所以康熙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他,只能在儿子身上弥补他。

2、担心四子胤禛成为围攻对象

康熙很清楚,谁当太子,谁就会是其他皇子的共同之地,会处于众矢之地。太子胤礽就是因此而被众人针对,遗憾而终的。

胤礽之所以会有两次被废,都是因为被其他许多针对的结果,大阿哥的魇镇诅咒,老八的暗箭伤人,就算是雍正都打算让高福将太子的亲笔信送给老八,假借老八的手来二废太子。如此情况,可见一斑,康熙又不是傻子,见过一次,还能有第二次啊?

康熙最终选择雍正继位的原因有哪些用心良苦只为最适合的继承人

其实立了太子的地方,就等于是几乎绝了其他皇子的希望,机会渺茫的他们为了上位就难免狗急跳墙。比如两次废立太子的事情,都引发了兵变。而太子被废后,不立太子,就等于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大家都会觉得自己还有可能,心中都存有一份自己可以当太子的希望,不至于不顾一切的发动兵变什么的事情。

三、康熙皇帝为雍正上位做了哪些准备

首先,康熙给了雍正一颗钦差关防大印,虽然兵权不大,不能左右局势,但可以在关键时刻救出老十三。而老十三此时在清朝的政局中,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由于常年在军中生活,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只要他出来,一呼百应之下,扶持雍正上位会是极其简单的事情。

此外,康熙还给雍正安排了一张王牌——隆科多。隆科多和雍正关系极好,而隆科多是可以直接左右京城局势的人,更有京城外的步兵营和康熙的宫廷侍卫,这都是京城最近最强的实力。宫廷侍卫是听命于张廷玉的,而张廷玉是帮助雍正的。

这样一来,雍正上位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所以康熙不是没有准备,而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康熙最终选择雍正继位的原因有哪些用心良苦只为最适合的继承人结语

康熙晚年由于早年政治上的不成熟及后来的诸多政局变化,使得原本作为自身皇位继承人的太子不堪大用,使得他不得不在众皇子中重新选择继承人,也正是基于此引起了清朝最为惨烈的九子夺嫡之战。

期间为了保护和培养自己看重的四皇子胤禛,康熙可谓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最终将胤禛推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而雍正也没有令他失望,及时调整了清朝的国家政策,扭转了岌岌可危的清朝内外政局,对外任用年羹尧等汉人将领,清除边疆隐患,对内采用摊丁入亩,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并严抓吏治,一改早已贪腐成风的清朝政局,为清朝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最终选择雍正继位的原因有哪些用心良苦只为最适合的继承人

康熙皇帝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雍正?雍正是他心目中最合适的继承人吗?

关于雍正皇帝的皇位来路不正民间早有传闻,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雍正篡改了遗诏,然而随着历史学家的不断考证已经确认这个说法是子虚乌有,康熙皇帝确实是把皇位传给了雍正,小编认为康熙之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是因为雍正是个孤臣,从不结党,从小也是由康熙陪伴长大,因此很有感情,此外雍正的个人能力也很强,平时做事大胆果敢,康熙把帝业交给雍正自己也很放心,可以说,雍正是他心目中最合适的继承人。

一、康熙皇帝把皇位传给雍正的原因

从不结党、做个孤臣可以说是雍正争夺皇位的独门法宝,与九子夺嫡中的其他几位皇子相比,雍正无疑是个干净的人,其他几位皇子在他们身后总是站着朝堂上的力量,又或者几位皇子本身就聚集成了一个小利益集团,要知道古代的帝王对于结党营私是极为敏感的,然而雍正无论是在与朝廷中的大臣,还是与自己的几位兄弟的相处中,无疑是做到了洁身自好,而且雍正从小就是在康熙身边长大的,康熙在考虑皇帝继承人时无疑也会选择和自己更为亲近的儿子。此外雍正的能力是得到康熙的认可的,在逝世前就曾经让雍正代行祭天大典和巡视仓库,这都是极为重要的国家大事,本身也可能意味着要传位于他的意图,事实上本身康熙也在有意的在长时间里历练雍正,让他在六部历练,培养他的行政能力,因此雍正被选择为康熙的继承人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二、雍正确实是康熙的合适继承人。

从雍正继位之后对于国家的治理而言,雍正无疑是康熙最合适的继承人,雍正的勤政在整个封建王朝的皇帝中都很罕见,他在位短短的十几年,但却做了几十年才能做完的事,无论是摊丁入亩收人头税,还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又或是改土归流,追缴国库欠款,抑或整顿吏治,这一桩桩一件件事,都为康乾盛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雍正在小编心中是古代皇帝里最为勤政的一位,小编认为把皇位传给雍正是康熙皇帝的明智选择。

康熙最终选择雍正继位的原因有哪些用心良苦只为最适合的继承人

因为什么原因,康熙才把皇位传给雍正?

康熙选择雍正,有三个原因:

第一,根据中国几千年来的传位传统,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

皇子中,雍正排行老四,他前面是皇长子胤禔,母为惠妃那拉氏。皇次子胤礽,母为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皇三子胤祉,母为荣妃马佳氏。

这三位皇子的母亲里,皇次子,也就是后来的废太子虽然不算长子,但可以算嫡子,因为她的母亲孝诚仁皇后,也就是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 是康熙少年元配结发妻子,是康熙最最疼爱的皇后。赫舍里氏不但陪伴康熙度过了早年亲政时期的所有风波,还一直在努力为康熙传宗接代,只是最开始生下来的几个皇子都夭折了。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皇后二十二岁时生下(嫡次子)胤礽,就难产而亡,康熙特别难过,因此特别宠爱胤礽。很早就把他立为太子。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也有很好的反映,康熙晚年,尽管太子恃宠而骄,骄横跋扈,贪得无厌,但是康熙还是多次犹豫,多次废立,因为他对太子,对太子生母是有深深的宽容怜爱之情的。

所以,在废太子之前,康熙没有别的选择人选,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年龄最大的,唯一的嫡子,就是太子。皇长子胤禔看不惯胤礽,想夺嫡,很早就被康熙看穿,然后把他给废了,可见康熙喜欢胤礽是有多坚定。

太子被废以后,康熙肯定是遵循立长不立幼的顺序,那么,四爷比八爷长,是首选。虽然四爷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德妃出身低微,没有抚育的资格,但是胤禛满月后由佟贵妃抚养,她是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之女,也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康熙帝的表姐妹。因此胤禛也就子因母贵了。八爷胤禩的母亲是良妃,出生后由惠妃抚养,也就是皇长子的母亲。康熙对他的好感不会比对别的皇子高多少。

第二,看品德。

所有皇子中,雍正在康熙面前表现得与世无争,刚直不阿,敢于担当,在九子夺嫡的混乱中,雍正不拉帮结派,上蹿下跳,这一点康熙是很喜欢的。雍正早年性情急躁,康熙还批评过他,但是后来他修生养性,韬光养晦,努力与各皇子搞好关系,康熙知道他是个孤臣,很满意。而八爷拉帮结派,为了夺嫡不惜坑害自己的兄弟,把朝局搞得乌烟瘴气,这一点,康熙是很忌惮的。

第三点,看能力。

雍正因为是皇子中年龄偏大的,早年自然而然经常跟康熙到处出访,代办政务,得到了很多历练——公元1686年,胤禛与胤禔、胤礽、胤祉随康熙巡行塞外;公元1696年,康熙亲征噶尔丹。胤禛与胤祺、胤佑、胤禩分掌八旗十营。

公元1702年,胤禛与胤礽、胤祥随驾巡行五台山并南行。公元1718年,康熙命胤禛与胤祉率文武百官送大将王胤禵(一名胤祯)于德胜门。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大庆。胤禛被特意派往盛京祭祖。

康熙对胤禛的工作能力很信任,相对来说,八爷胤 禩的机会就要少很多。而众多机会中,军事,祭祀活动都是比较重要的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均有胤禛参与,可见康熙对他的器重和信任程度之深。

关于“好圣孙”这个说法,当时弘历的年纪很小,表现不出多大治国的韬略和才干,康熙选雍正为帝,有喜欢圣孙的因素,也只是喜欢而已,更多的还是看重雍正的才能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