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开篇说过这样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这话用精要语言,道出人事无常变化,分合无定,也诉说了中国千年历史。

更诉说了一个真理:不管分合也好,兴盛也罢,都有必然性,这必然性背后,即有规律也有趋势。

而规律和趋势,才是英雄豪杰诞生的土壤。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需时势,说的就是这个理。

按照这个逻辑在看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就不能用简单的父亲英雄儿狗熊看问题,因为那必定有失偏颇,也不靠谱。

张作霖称霸东北多少年「张作霖虎踞东北张学良却衰败为何深究后古话云时势造英雄」

(枭雄也需要时运)

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各有不同!

张作霖的崛起,最早仰赖的是日俄战争前,沙俄悍然占据东北清王朝。为了维护在东北存在感,不得不扶持民防团,随后进行的招安起。这算是张作霖的时势,俄国人促成了张作霖的第一桶金。

随后日俄战争,让这时势又一次改变,战败的俄国不甘失败,依旧窥伺东北,经历过战争的日本,国力损耗巨大,也无法独吞东北。

但明眼人可见的日本野心,让害怕日本独占中国的美国起了心思!

于是,在美国一力促成下,东西方列强签订了制约日本图谋的《九国公约》,基于公约出现的华盛顿体系,遏制了日本的野心,也让西方各国,用多国条约联保方式,保护了中国的独立主权,束缚日本手脚同时,也让日本无奈的选择了扶持代理人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

这扶持代理人诉求,让原本就在东北人脉深厚的张作霖,成了日本人的选择,随后才有了张作霖一路飞黄腾达。

张作霖称霸东北多少年「张作霖虎踞东北张学良却衰败为何深究后古话云时势造英雄」

(张作霖的兄弟帮)

等张作霖在东北站稳脚跟后,他的运气也不错,这不错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有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给了东北经济繁荣的国际环境。

当时东北,有三大出口品大豆、豆粕、豆油,长期以来都是国际市场紧俏货。

日本需要他们做肥料,德国需要东北豆油生产炸药。强劲的市场需求,让东北赚的盆满钵满,也给了张作霖大刀阔斧改革经济,武装部队的财富。

其次:东北移民潮,因为清朝末期开始的闯关东,成风尚。

无数内地人,不断越过山海关,加入建设东北的队伍之中,他们的到来,不断充实东北的人口,后续的中原混战,也让这趋势,在张作霖统治时,越发凸显!

人口多了,实力当然越来越强?

张作霖称霸东北多少年「张作霖虎踞东北张学良却衰败为何深究后古话云时势造英雄」

(闯关东的连锁反应)

最后:随着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流入,必然引发政治格局的重塑。

简而言之,原本就影响力有限的地方宗族、士绅势力在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后,成弱势方。因为人口基数问题,无法影响政局。而新移民散乱无主心骨特点,让他们天然产生依赖心理。诉求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障他们的利益。

这机会可谓非常难得,属于地方权利制衡重塑期。

那个时候的张作霖也胆魄无双,任用东北财神爷王永江施行铁腕经济政治改革,一举完成了东北财政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设。祛除宗族、士绅势力影响的东北,少了中间人,当然更有凝聚力?

以上都是外部因素影响下的时势,而内部因素也有!

这内部时势就是辛亥革命后的华夏,中央政府权威衰弱,各地军阀迭起,只要假意顺服中央,就可以形成实质上的军阀割据局面,武力统一在整个民国时代几乎都是个伪命题。

内外时势后,才有了张作霖在东北的渐渐做大和不断发展,进而成为东北王。

张作霖称霸东北多少年「张作霖虎踞东北张学良却衰败为何深究后古话云时势造英雄」

(东北王)

看清了张作霖的时势后,张学良面对的东北局势又如何?我们继续看!

公元1928年6月4日,虎踞东北的张作霖,在皇姑屯殒命,切实的说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张学良。

那个时候的东北军,面对北伐军的威胁,其实已深陷战争泥潭,急于抽身,要不张作霖也不会回东北。

这就从侧面证明了一件事,曾经让张作霖崛起的契机,弱势的中央政府,正被强势的民国政府给替代,原本一盘散沙的民国,终于有了相对统一的可能。

张作霖称霸东北多少年「张作霖虎踞东北张学良却衰败为何深究后古话云时势造英雄」

(北伐战争)

这时局的变化,给了刚刚继位的张学良一个选择题!

第一:选择改变自己爹的策略,彻底投靠日本,成为日本附庸。

第二:投奔民国政府,改旗易帜,促成形式上的统一,借助民国政府力量对抗日本野心。

第三:即不投靠日本,也不投靠民国,拥兵自立变成独立势力。

这三个选择,对当时的张学良而言,无疑是艰难的。

第一个选择,不可取,因为杀父之仇在,因为民族大义在,第二个选择可取但是有危险,因为身后有日本关东军虎视眈眈,依赖的那个人是否靠谱谁也说不准。第三个选择,最为虚幻,左右不靠求独立,即不符合大义,也是取死之道。

最后张学良的选择,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东北改旗易帜,促成了华夏的形式上统一。

那一刻的张学良,无论内心如何,国仇家恨依旧在心中。

张作霖称霸东北多少年「张作霖虎踞东北张学良却衰败为何深究后古话云时势造英雄」

(张作霖之死)

但决定改旗易帜就必定要面对来自日本的威胁。

那时的国际环境也给了日本,进一步图谋东北的野心!

至于根源也很简单,实力越来越强悍的日本,对于束缚自己手脚,保障中国安全的华盛顿体系早不满很久了,在他们看来,这体系就是阻碍,必须要清除。

而1929年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也让日本的野心进一步升腾。

深受经济危机冲击的日本,国内民不聊生,如何转移国内矛盾,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战争貌似是最佳的选择!

而深陷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国家,也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失去了遏制日本的能力。

这样的情况,直接促成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因为外部能影响压制日本的英美成了口号党自顾不暇,张作霖身死,张学良没有乃父雄风,战争就此势在必行。

张作霖称霸东北多少年「张作霖虎踞东北张学良却衰败为何深究后古话云时势造英雄」

(九国公约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完国际形势之后,再分析分析东北内部问题。

张作霖时代,无疑是东北高速发展期,这高速发展能成的根源,无外乎三条。

第一:国际形势。

张作霖时代,大豆、豆粕、豆油拥有大量的出口需要,给予了东北赚取外汇的机会!

但张学良面对时局如何?经济大萧条影响下,出口市场萎靡,曾经大量被需求的豆油,因为德国的技术进步,被化工品代替,而日本曾经需要的豆粕肥料,也在化肥发明之后,没有了需求。

曾经支撑东北经济的大豆、豆粕、豆油,出口优势不在,让东北经济问题越发凸显,这也是后续东北通货膨胀的因由,失去了外贸优势,内循环无力,外循环紧缩,当然会出问题。

张作霖称霸东北多少年「张作霖虎踞东北张学良却衰败为何深究后古话云时势造英雄」

(大萧条席卷世界)

第二:内部势力分化。

张作霖的成功,源自大量穿关东移民,带来的地方格局变化,松散的民众需要一个主心骨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给了东北建立有序政权的根源,算民心所向。可在奉系站稳脚跟后,新的权贵集团,在东北形成,他们的利益诉求因为盘根错节的关系,成了东北财政的顽疾。财政收入,因为权贵利益,变少。分割财富的多了中央当然钱少了。

而基于财政权,引申出的行政权,也让东北有板块化演变趋势,听调不听宣,土皇帝横行,东北军也就失去了向心力,要不如何会有杨常之变出现?

第三:争霸诉求的穷兵黩武,让东北军势力损耗严重。

张作霖时代中后期,致力于入关的东北军,开始了疯狂扩张的节奏,军队扩充,兵工厂建设,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扶持的。

张作霖去世前最后几年,几乎将原本东北积攒的大量财富消耗一空,而这也是有数据支撑的。

比如争霸战争最关键的1930年,辽宁省财政收入3700万,支出近1亿元,这样的情况东北各省份都一样。

张作霖称霸东北多少年「张作霖虎踞东北张学良却衰败为何深究后古话云时势造英雄」

(外强中干东北军)

可以理解为,看上去强悍的东北军,其实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分析完老张在的时候,东北时局和机遇,再看小张在的时候,东北时局和趋势。

只能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需时势。

少帅未必是狗熊,但运势和自己爹差的太远了.........

张作霖称霸东北多少年「张作霖虎踞东北张学良却衰败为何深究后古话云时势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