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剪灭六国,建立秦朝,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封建王朝君主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自称“始皇帝”。

不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皇帝,后人的称呼往往也有所不同,比如汉朝的皇帝,很多都称之为“XX帝”,比如汉武帝、汉景帝、汉献帝等,再比如唐朝、宋朝的皇帝,往往都是“XX祖”或者“XX宗”,比如唐高祖、宋太祖、唐太宗、唐玄宗等。至于明朝和清朝时期的皇帝,则经常以年号来称呼,比如嘉靖、崇祯、康熙、乾隆等。那么,问题来了,都是皇帝,为何有的皇帝称“帝”,有的称“祖”,还有的称“宗”呢?

同为皇帝为何有的皇帝称帝有的皇帝称祖或宗呢

首先,对于“XX帝”形式的称呼,往往是借助于谥号来称呼皇帝,比如“汉武帝”这三个字,“汉”代表朝代,“武”是谥号,“帝”则是皇帝的意思。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始于西周。在汉朝时期,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比如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的谥号为孝献皇帝。当然,因为汉朝的皇帝谥号,基本上都有一个“孝”字,所以,后人在称呼的时候,为了方便,往往就省略了共同的“孝”字,以此称呼为汉武帝、汉景帝、汉文帝、汉献帝等。

同为皇帝为何有的皇帝称帝有的皇帝称祖或宗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汉朝的皇帝,不以庙号来称呼呢?如果使用庙号的话,一般称之为“XX祖”或者“XX宗”。对此,根据史料记载,这是因为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太祖,刘彻是世宗,刘询是中宗,刘秀是世祖等,不是每一个皇帝身后都有庙号。进一步来说,在汉朝时期,庙号的授予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不是贡献特别大的皇帝,一般是不授予庙号的。与此相对应的是,谥号则是汉朝皇帝人人都有的。所以,用谥号来称呼汉朝的皇帝,也就形成了“XX帝”的说法。对于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了隋朝时期,比如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等。

同为皇帝为何有的皇帝称帝有的皇帝称祖或宗呢

不过,到了唐朝时期,皇帝的称呼,逐渐由谥号变成了庙号,也即为“XX祖”或者“XX宗”的形式了。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两点,一是自魏晋时期开始,绝大部分皇帝,基本上都有庙号了,这和汉朝时期的情况明显不同,二是皇帝的谥号越来越复杂了。举例来说,李渊病逝时,一开始的谥号为太武皇帝,上元元年(674年),改谥尊号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加谥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因为谥号的复杂,远远不如汉朝时期简单,所以,改用庙号来称呼,自然就比较方便了。在皇帝的庙号,规律就是开国皇帝通常称之为高祖或者太祖,在此之后的皇帝,往往都称之为“宗”,比如太宗、高宗、玄宗、世宗等。

同为皇帝为何有的皇帝称帝有的皇帝称祖或宗呢

最后,那么,问题来了,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为何很多皇帝开始用年号来称呼呢?比如嘉靖帝、崇祯、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等。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大部分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皇帝,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其他朝代的皇帝,经常更换年号。比如在汉朝、唐朝、宋朝等历史阶段,如果有什么大事发生的话,皇帝可能选择更改年号,也即选择新的年号,比如唐高宗李治,在位时间不长,却使用了10多个年号,而在位时间非常长的康熙皇帝,则只用了康熙这一个年号。

基于这一特点,明朝和清朝的皇帝,自然可以用年号来称呼了。当然,这主要是习惯问题,对于明朝和清朝的皇帝,也有人喜欢用庙号来称呼,比如明成祖朱棣,明思宗朱由检,清太祖努尔哈赤等。对于历史上皇帝的称呼变化,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同为皇帝,为何有的皇帝称“帝”,有的皇帝称“祖”或“宗”呢?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剪灭六国,建立秦朝,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封建王朝君主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自称“始皇帝”。

不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皇帝,后人的称呼往往也有所不同,比如汉朝的皇帝,很多都称之为“XX帝”,比如汉武帝、汉景帝、汉献帝等,再比如唐朝、宋朝的皇帝,往往都是“XX祖”或者“XX宗”,比如唐高祖、宋太祖、唐太宗、唐玄宗等。至于明朝和清朝时期的皇帝,则经常以年号来称呼,比如嘉靖、崇祯、康熙、乾隆等。那么,问题来了,都是皇帝,为何有的皇帝称“帝”,有的称“祖”,还有的称“宗”呢?

首先,对于“XX帝”形式的称呼,往往是借助于谥号来称呼皇帝,比如“汉武帝”这三个字,“汉”代表朝代,“武”是谥号,“帝”则是皇帝的意思。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始于西周。

在汉朝时期,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

比如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的谥号为孝献皇帝。当然,因为汉朝的皇帝谥号,基本上都有一个“孝”字,所以,后人在称呼的时候,为了方便,往往就省略了共同的“孝”字,以此称呼为汉武帝、汉景帝、汉文帝、汉献帝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汉朝的皇帝,不以庙号来称呼呢?如果使用庙号的话,一般称之为“XX祖”或者“XX宗”。对此,根据史料记载,这是因为起初有庙号的皇帝不多,例如两汉,刘邦是太祖,刘彻是世宗,刘询是中宗,刘秀是世祖等,不是每一个皇帝身后都有庙号。

进一步来说,在汉朝时期,庙号的授予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不是贡献特别大的皇帝,一般是不授予庙号的。与此相对应的是,谥号则是汉朝皇帝人人都有的。所以,用谥号来称呼汉朝的皇帝,也就形成了“XX帝”的说法。对于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了隋朝时期,比如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等。


不过,到了唐朝时期,皇帝的称呼,逐渐由谥号变成了庙号,也即为“XX祖”或者“XX宗”的形式了。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两点,一是自魏晋时期开始,绝大部分皇帝,基本上都有庙号了,这和汉朝时期的情况明显不同,二是皇帝的谥号越来越复杂了。

举例来说,李渊病逝时,一开始的谥号为太武皇帝,上元元年(674年),改谥尊号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加谥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古代皇帝为什么有些称祖,有些称宗,有些称帝?

中国古代皇帝有的称为祖,有的成为宗 有的称为帝 这些祖,宗 一般来说是指的皇帝的庙号 像中国古代开国皇帝 一般称为组祖,继起的皇帝一般称为宗 像唐高祖,唐太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