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

外人看皇帝每天吃香喝辣的,被众人簇拥着,周围美女环抱,工作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歇着,拥有无限风光,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殊不知,皇帝却是典型的高危“职业”,纵观我国历史,死于非命的皇帝真不在少数,尤其在时局较为动荡的年代,今天还觉得安安稳稳,明天可能就被下属杀掉了。

大唐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在天祐元年(公元904)八月的一个月高风黑夜,被自己的手下给暗杀了。听着有点儿像小说里的情景,却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

表面上看,这是一起“误杀”事件,几位行刺将领的直接上司——朱温百般否认此事与其有瓜葛,但朝廷中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却因惧怕势力强大的朱温实施报复而敢怒不敢言。

唐朝末年,提及朱温,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要知道,这位以起义军起家的农民将领,经过数十年的战场打拼,因战功卓越被唐昭宗封为梁王,属于位高权重的实权派,拥有充实的兵马,实力令人忌惮。

人们或许要问,朱温不是起义军吗?起义军不是反抗朝廷的吗?怎么反而被朝廷册封了呢?他为什么敢杀皇帝呢?这里面的故事还真不少。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朱温曾经为唐朝安定立下汗马功劳

朱温的家境原本不错,父亲和祖父都是学者和教师,虽然没有谋得一官半职,但在当地拥有不错的地位。

朱温小时候就崇尚英雄豪杰,自己也喜欢摆弄拳术,不喜欢生产劳作,被当地乡绅认为不睦正业,受到排挤。没想到,当黄巢率众起义反抗唐朝时,朱温有了用武之地。

在战斗中,朱温表现神勇,上升很快,甚至还在黄巢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后,作为黄巢的使者去招安诸葛爽,后者被朱温说服归降黄巢。可见,朱温不但作战勇猛,口才也不错。

朱温带领起义军接二连三地大败唐军,显示出卓越的领军能力和智慧才干。但在一次战争中,朱温被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重创,先后十次上表请求黄巢支援,却被嫉妒朱温的对手隐报。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

朱温久等援军不到,细细想来,认为黄巢必败,于是,在公元882年,朱温杀死黄巢的监军使严实,投降王重荣,算是正式加入了唐军的阵营。

当时唐朝的皇帝唐僖宗听说朱温降唐,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上将”,授予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并赐名“全忠”,以表彰朱温对唐朝的忠心。

有了皇帝在后面撑腰,朱温士气大增,率领旧部奋勇作战,所到之处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朱温归降唐朝后,立即率部开始与老领导黄巢作战,并且屡屡将黄巢击退,迫使黄巢一路溃败,至公元884年,黄巢兵败狼虎谷后身死。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

之后,朱温又和黄巢的继任者秦宗权作战数年,唐朝当时的势力比较微弱,故而秦宗权的势力范围扩大很快。

但在三年之后,朱温设计几次击败秦宗权,令后者蒙羞。最终,秦宗权还是被朱温所囚,后来继位的唐昭宗也因此战功晋封朱温为东平王。

之后,朱温率部队继续东征西讨,接连平定郓兖、攻克凤翔,声望大增。

朱温也被唐昭宗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等等一大堆职务,更是进爵为梁王。因为唐昭宗惧怕朱温的势力,尽管自己身为皇帝,却对朱温言听计从,唯命是从。朱温一时权力达到顶峰。此刻,若是朱温学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照样可以号令天下吗?为啥此刻偏偏起了杀机,要将唐昭宗刺杀了呢?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朱温杀唐昭宗的胆量

历史总是扑朔迷离,但也能从中剥丝抽茧,寻觅出一丝丝的端倪。

虽然明面上唐昭宗对朱温言听计从,但从上位后就表现出强硬性格的唐昭宗,反而令朱温产生了诸多恐惧心理,一直困扰着朱温。

据史料记载,当大唐决定将都城由长安迁往洛阳时,朱温曾经两次拜见唐昭宗,每次心中都惴惴不安,即便是手中握有强大兵权,但在心理上,朱温还是处于劣势的。

所以,当朱温看到唐昭宗的妃子和其耳语,就害怕是不是有什么危险发生,会不会一会儿就“摔杯为号”将其擒拿。反正,心虚的朱温是越想越怕,也不和皇帝继续饮酒了,借故匆匆回营。也只有在自己的地盘,朱温才会心情平静,心神安定。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

唐昭宗曾多次邀请朱温赴宴,虽然每次朱温都会去,但心中的不安逐渐加剧,时刻担心自己的小命不留神会被唐昭宗拿下。

朱温是非常清楚唐昭宗的性格的,虽说唐昭宗在朱温面前表现得较为软弱,但其实,其骨子里还是非常刚烈的。

朱温心存忌惮,为了削弱唐昭宗的亲信势力,在迁都过程中,就密谋将唐昭宗的嫡系力量一点一点地清除了。这也为日后成功刺杀唐昭宗打下了基础。

其实,唐昭宗也并不是完全安心委身于朱温的,他也悄悄地发出密诏,想私下里聚集力量,待时机成熟后将朱温搞定。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

但朱温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那些接到密诏的将领没有一个敢轻举妄动,都在观望。就这样,朱温和唐昭宗两人是“竹竿打狼——两头怕”,最终还是朱温下定了决心,将唐昭宗杀掉,转而立幼小的李祝为帝,史称唐衰帝。

因为,朱温觉得,新皇帝年纪小,容易听自己的,他也不必再担心唐昭宗会对他采取什么激进措施了!

但朱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称帝,拥立新皇帝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继位留下言正名顺的口碑。

朱温继续扫清称帝的障碍,将唐昭宗的九个儿子杀掉,还将裴枢、李振等反对他的朝士、大臣杀掉后投入滚滚黄河之中,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驿之祸”。至此,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就等朱温登基上位了。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朱温讽刺性的结局——被儿子所杀

朱温的手下多次督促朱温采取手段,立即行动,但深谋远虑的朱温还是认为天下还未太平,不太适合登基。

就这样,时间流逝,直至天祐四年,也就是朱温刺杀唐昭宗的三年后,朱温表面上是被唐朝的宰相劝进朝中接受了唐衰帝的禅让,其实是以威力逼迫唐朝皇帝让位。

朱温登基之后,改国号为大梁,来源于其被唐昭宗册封的“梁王”。历史至此进入到纷纷扰扰的五代十国。朱温成为了史称“后梁”的开国皇帝。

朱温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为了让自己的皇位更加稳固,也为了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长长久久地过足皇帝瘾,朱温也真是处心积虑,用心良苦。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

但任何人都想象不到自己的未来。朱温有勇有谋的长子朱友裕早亡,其它几个亲生儿子因各种原因被朱温嫌弃,觉得他们不能将大梁打理好,所以,朱温决定将养子朱友文扶上皇位。

不想提前走漏风声,朱温的亲儿子朱友珪密谋偷偷潜入宫中,将熟睡中的朱温刺杀。

朱温的结局可谓惨矣,但谋杀他的朱友珪也没有落得好下场,被朱温的另一个儿子朱友贞起兵征讨,皇位还没有焐热,朱友珪就被迫让部下将自己刺死,将坐了不到半年的皇位,传给了朱友贞。

但朱友贞也仅仅在皇位上待了十一年,被后唐皇帝李存瑁取代,自己被杀,还被追废为庶人,从此后梁被历史长河吞没。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

乱世出英雄不假,但英雄的结局却千差万别。朱温杀了唐昭宗,自己当了皇帝,却被同样相当皇帝的儿子所杀。看似是不祥的轮回,却值得思考,如何平衡子嗣之间的权利,或许是留给所有皇帝的一个难题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

唐昭宗李晔身为皇帝,为什么会被自己的臣子朱温所杀?

历史上有非常多的帝王君王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有一些因为开创了朝代,创下了许多丰功伟绩,由此流芳千古,还有一些往往是因为昏庸无道而被世人唾弃。但是唐昭宗李晔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个例,虽然他是唐朝的末代皇帝,但他却仍然受到后人的敬仰。唐昭宗是被朱温杀死,那为什么一个皇帝会被自己的臣子所杀死呢?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朱温势力强大

很多关注历史的人都可以知道唐昭宗李烨皇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宦官给的,这其实也是基于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唐昭宗李晔在结了自己父兄的摊子以后,其实当时整个唐朝的形势不是很好,处于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时候。

唐昭宗上位以后就一直非常强硬,这一点对于当时拥护唐昭宗上位的那些宦官们,感觉到有一点点的难以控制的感觉。于是引起了这些宦官的不满,随即朱温势力越来越大,自然就动了杀唐昭宗的心思。

二、时代背景

唐昭宗李晔上位的时候,整个唐朝处于一个没落的阶段,唐昭宗李彦虽然身为皇帝,但他实际可以控制,并且拥有的兵力非常少,当时整个朝廷纲纪也非常的混乱。而地方保护主义和藩镇多拥有强大的势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唐昭宗李晔有心强,要去做出一些什么,但受制于时代背景。他都很难反抗,而且当时唐昭宗李晔为了想要实现大唐的复兴,也是做出了很多努力,手段非常强硬,这一点自然引起了来自其他外部势力的注意,就动了杀机。

三、朱温野心

随着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他在夺取了关中以后,就想着说要控制中央政府。既然他动了这种念头,所以中央政府的很多朝臣以及唐昭宗的一些亲属,都被朱温一波接一波的清理出局。前面铺垫做够了朱温,就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杀了唐昭宗。

朱温为什么要篡位,历史上朱温的下场

为什么朱温要杀了皇帝,不去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后梁虽然算是唐朝灭亡后的第一个朝代,但是,它注定了是不能一统天下的。就算它再强大,就算它可能侥幸实现了统一,此后它还是会被别的诸侯给推翻。为什么这么说呢?

(后梁太祖朱温像)

第一,后梁朱温是出头鸟。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所有诸侯都知道,唐王朝气数已尽,江山已经不能往下延续了。所有的人都蠢蠢欲动,想在这时候有一番作为,最后一统天下,获得江山。

但话是这么说,不过这些都只是每个诸侯心里想的东西,是不能说出来的。说出来的,都是忧国忧民,都是要打着匡复唐王朝,重整唐王朝山河的旗号做事情。没有诸侯会贸然称帝。因为一旦称帝,你就是出头鸟。只要是出头鸟,就是大家攻击讨伐的对象。所谓双拳难敌四掌,你再厉害,大家对你群起而攻之,你也打不赢。

汉朝末年,袁术最先称帝,但袁术也死得最惨。其他朝代也都是一样的情况,没有一个乱世最先称王称帝的人,能够笑到最后。

后梁所犯的错误,就是过早称帝,过早地把自己暴露在众诸侯的枪口之下,成了众诸侯口诛笔伐枪头狠扎的对象,它怎么可能实现统一呢?

(庄宗李存勖像)

第二,后梁朱温得国是篡位。

朱温本来是唐朝皇帝最可依靠的人,也是最为信任的人。唐僖宗赐给朱温一个“朱全忠”的名字,就是给他贴上一个忠臣的标签,这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哪晓得,最后却是他篡夺了唐朝的皇位。

他篡了皇位,一下就把自己搞到了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

历史上和他这种处境相同的,比如曹操,虽然被封了王,加九锡,但是终其一生,都不敢称帝,就是怕把自己搞到了舆论的对立面。直到他儿子的时候,还要搞一场汉献帝几次三番劝他,一定要禅让给他,他才称帝。

司马懿的操作也是这样,司马家族直到第三代的时候才称帝。

而朱温不明白这个道理,慌慌张张就称帝,结果大家都打他。连沙陀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打着诛灭反贼,恢复大唐的旗号,靠和朱温硬干起家,也因此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如果朱温不那么操作,作为少数民族的后唐,哪有机会灭掉他呢?

(行事不正的朱温)

第三,后梁朱温行事不正。

朱温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本来应该是雄才大略的,再不济也得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诸侯中的老大。但是他根本没有这样的行事手段。而且,他在根本没有平定天下的情况下,就贪图享乐。跟后世的李自成、洪秀全有一比。李自成也好,洪秀全也好,毕竟是个农民起义者,没有眼光,没有战略目标,没有崇高理想是很正常的。朱温好歹也是一个读书人,他却这样搞。

朱温还有一件行事不正的是,他居然和他自己的儿媳妇儿搞在一起。最后还因此被他的儿子给杀掉。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安禄山、史思明那样的格局。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朱温做出了那么恶劣的榜样,后世还能够有什么出息,实现天下统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