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共有12位皇帝,其中多位是具有学术能力和深厚艺术修养的贵族精英,这在其他朝代十分罕见。
清代的顺治皇帝熟读史书,擅长山水画,对佛学有深入研究。
康熙皇帝知识渊博,学贯中西,通晓4种语言,精通儒家经典,对数学、医学、地理、天文学、农学、植物学、水利工程等学科均有涉猎,曾亲自做实验并撰写解剖学著作,还在皇家试验田培育新型水稻;他还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精通东西方乐理,能弹古琴,也能演奏西洋乐器,可谓学霸中的学霸。
雍正皇帝才思敏捷,下笔千言,有极高的艺术修养,他擅长书画,勤奋程度也在帝王中首屈一指。
乾隆皇帝从小接受系统的皇家教育,涉猎经史百家,是一个文如泉涌的诗人,还是一个精通6种语言的语言天才,70高龄依然勤学不辍,从零开始学习藏语……
看到这些学霸皇帝的学习力,令人不禁感叹:清代帝王为何如此爱学习?这些学霸是如何一边当皇帝,一边成长为一代博学之士的呢?
皇家小学生几岁上学
清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对皇室子弟的教育,从雍正时期开始,朝廷正式颁布规定,皇子上学的年龄为6岁。但清代初期并未形成定制,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都不是6岁入学。顺治皇帝福临6岁继位,当时有大臣建议选择学识渊博、品行端正的老师陪伴皇帝,为其授课,但这个建议被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否决。多尔衮死后,直至顺治十四年(1657),福临才得以在紫禁城弘德殿行祭拜孔子之礼,并在保和殿开经筵讲,正式开始了学习生涯。
经筵与日讲
经筵 在明代,经筵专指皇帝的御前讲席,是皇帝在职学习的一种方式,一般每月举行一次,经筵仪式很隆重,参与人数众多,很多部门的高级官员都要参与学习。负责给皇帝讲课的老师是从翰林院选拔出来的。
日讲 指皇帝日常的读书学习活动,比如,明代的万历皇帝10岁登基,所以,只要他不上朝就要进行日讲。清代的经筵制度延续了明代的传统。
康熙皇帝玄烨是福临之子,他也是幼年继位,也未能在6岁正式入学。直到权倾一时的大臣鳌拜被擒,他才得以按照制度正式接受教育,而此时他已经15岁了。虽然,康熙皇帝正式入学的时间较晚,但一直有张、林两位内侍陪伴其左右,指导他读书学习。
随着王朝统治逐渐稳固,清代中期,根据雍正皇帝的旨意,皇子6岁拜师入学成为一项正式规定。从那时起,小皇子们和现在的小学生一样,小小年纪就要开始勤学苦读的学生生涯了。
康熙的琴艺
1673年,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应召进入紫禁城成为康熙皇帝的音乐教师,负责教授康熙皇帝西方乐理知识和弹奏古钢琴。据史料记载,1703年,康熙皇帝曾在古钢琴上弹奏中国古琴曲《普奄咒》,中国古乐曲与西洋乐器完美结合。康熙皇帝高水平的弹奏技巧由此可见一斑。
皇子课堂学些啥
清朝规定,皇子六岁入学,并派汉、满大学士任总师傅,读书的地点是上书房。那么,皇子们都学些什么呢?
皇子的课程分为正襟危坐的“文化课”和骑马射箭的“体育课”。皇子文化课主要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儒学,主要是“四书”与“五经”;国史、圣训、策问;诗词、书画。教授文化课的老师被称为师傅,除了汉人、满人,也有蒙古族师傅。满族人善于骑射,清代宫廷对皇子的骑射能力也非常重视。有专门教皇子射箭、骑马的师傅,皇子们也会学习使用枪支。每位皇子还配有几名“哈哈珠塞”(满语,“男孩子们”),他们负责皇子与师傅的日常杂务与饮食。
作为皇帝的儿子,皇子们身份尊贵,大臣见到他们都要主动行跪拜礼。但是,作为学生,皇子也应该向老师行礼,以表示尊重。皇帝该如何处理这复杂的礼数问题呢?
雍正皇帝对皇子们的要求是,对教授皇子读书的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要行拜见礼、作揖,两位总师父“立受之”,也就是站着接受皇子的拜见礼。雍正还曾下旨对皇子入学时的拜师礼进行了详细规定。他认为,经过拜师礼,才能让年幼的皇子懂得尊重老师,老师也会尽心教导,这是古已有之的传统。
说起雍正皇帝,人们总会用到“勤政”二字,而他的儿子乾隆则是一个风流潇洒的皇帝。可以说,他们一个是“工作狂”,一个是“乐活族”。从他们的私人书房上也能看出这对父子的巨大差异。
皇宫里的私人书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批阅奏章,另一类用于修心养性,也就是“办公”书房和“休闲”书房。
紫禁城中的“办公”书房有两处:一是康熙时期乾清宫区的懋勤殿,另一个是雍正设在养心殿暖阁的勤政亲贤殿。雍正还在宫殿内留下御笔“勤政亲贤”,以表明他勤政为民的决心。雍正以后的皇帝都在这个书房中批阅奏章、处理公务。雍正皇帝也有一些读书、写诗、看画的风雅文人活动,一般安排在懋勤殿和南书房。
乾隆继位后,紫禁城内“休闲”书房逐渐增多,比如著名的三希堂、倦勤斋等。其实,乾隆的私人休闲书房几乎遍布内廷各大宫区,还有不少重名的宫室,名为“长春书屋”的书房就不下三个。所以,拥有私人书房最多的皇帝非乾隆莫属!
皇子学习松懈也会被“狠批”
乾隆皇帝弘历从12岁起正式学习书法。从幼童时他便学习读写,有一定书法基础,加上天生聪明伶俐,完成作业也比其他皇子们快。但是少年弘历偶尔也会因为年幼浮躁、作业完成草率而被老师批评。
书法课上课初期弘历主要是摹写(用薄纸影写)书法家作品,有了一定基础后,便改为一两天摹写,一两天临写(照着书法帖抄写)。有一次,他临写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下笔草率,水平远不如之前影写的作业,老师看到在他的作业上写下“记打三板”几个红字,以示警告。此后三个月,弘历都不再临写,而是规规矩矩摹写字帖。
乾隆皇帝其实是一个勤奋的学生,他从12岁起练习书法,此后13年每天坚持练习,保留下的书法作业就有1795页。虽然他并未成为一代书法大家,但是从小的勤学苦练也让这位皇帝拥有了较好的书法基本功和艺术鉴赏力。
最有学问、“学历”最高的君王,光武帝刘秀为何后人称他为学霸?
刘秀被后世的人称作学霸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刘秀他是从一个平民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大文豪,并且取得了当时最高学历的人。同时刘秀不仅仅是军事家,政治家,他还是一名文学家。还在最后厚积薄发成为了一代君王。在天下大乱的时期,他不断地发奋读书,博览群史。无论是从军事是政治还是从他的文学素养他都称得上是所有君王里面最厉害的。能是因为他读的书多,看的事情多,学的也多。
刘秀原本也是王室宗亲,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但是到了刘秀的父亲的时候,刘秀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县令。当刘秀的父亲去世之后,刘秀和他的兄妹都成了孤儿。完全成了平民的身份。但是在家静平衡家道中落的情况下,刘秀依然是发奋的读书。因为发奋读书,从乡下进到了都城,到长安学习。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刘秀带着他微薄的盘缠。踏上了前往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长安去学习。因为他一心向学,使得他一路上简直如同开挂一样的,学习能力优异进入太学。并且拜大夫许子威为老师,攻读尚书。
刘秀就相当于,原本他是一个非常有身份地位的人。但是在他家道中落之后,他依然可以奋起直追,重新回到他原本该去的位置。举个例子,他就像是明明他可以依靠权力达到的位置,他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他应该所到的位置。就是他可以免试入学,但是他是实实在在考进去的。所以他会被后人称为学霸。
因为他是学霸,所以在后面争夺皇位的时候,刘秀厚积薄发。虽然刘秀当时起兵的晚,但是他有谋略,并且他性格隐忍,最终因为他的这些优点让他最后登上了皇位。
历朝历代皇帝中,有谁是学霸?
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我知道的学霸有以下几个。
1.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彻。宋徽宗可以说是一个德智体美全能发展的皇帝。他对绘画和书法十分的热爱。他自创了一种字体“瘦金体”。即使在现在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字体。在绘画上,他自成一体,名为“院体”。对文学作品也有些许研究,甚至对医药,炼丹的知识都有浸淫。后世评价他时是唯一一个以书画名垂千古的皇帝。
2.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历史上少有的极为好学的一位皇帝。他对各种知识都有涉猎,比如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等。可谓是学富五车,博览群书。他还写过不少关于科学方面的论著。他对书法,音乐,绘画也有所涉猎。最让我倾佩的是,他居然还掌握了多门外语,如英语,俄语,法语等。
3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清高宗乾隆。乾隆可谓是写诗最多的一位皇帝,自诩十全老人。曾著有《乐山堂诗集》《御制诗集》等等。他一生共创作了41863篇诗作。只不过都没什么质量,但能创作这么多诗作,应该也是个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