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皇帝可以随便花钱吗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富有四海”。这天下的财富都是皇帝的,他要怎么花就怎么花。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按宋代的制度,内廷要造一个“熏笼”(点燃熏料驱赶蚊虫的器物),不过数十文钱,都必须经过政府的层层审批,“事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曹、本曹下本局,覆奏,又得旨,复依,方下制造”。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宋朝的立法者认为,此条例可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有台谏理会”。

不信吗?再来看几个例子吧。

1、宋仁宗用自己的私房钱赏赐入内廷做法事的僧人:“众僧各赐紫罗一疋。”却因为担心被台谏抓住不放,只好交待获赏的僧人,将紫罗藏在怀里,悄悄出去,不要被人撞见:“来日出东华门,以罗置怀内,勿令人见,恐台谏有文字论列。”弄得像做贼似的。为什么这么遮遮掩掩?因为害怕台谏官见到了,会提出批评。

2、还是宋仁宗时,后宫嫔妃要“进官”(类似于评职称,进一级可增加月钱),例经政府批准,不是皇帝一人可定。“有请降御笔进官者,上取彩笺,书‘某宫某氏特转某官’,众喜谢而退。至给俸日,各出御笔乞增禄,有司不敢遵用,悉退回。诸嫔群诉,且对上毁所得御笔,曰:‘原来使不得!’上(仁宗)但笑而遣之”。皇帝也不能随便给自己的妃子增工资。

3、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宋徽宗死于金国,高宗在为父皇服丧期间,将御椅换成了尚未上漆的木椅。有一回,钱塘江钱氏公主入觐,见到这张龙椅,好奇问道:“这是不是檀香做的椅子?”一名姓张的妃子掩口笑道:“宫禁中,妃子、宫女用的胭脂、皂荚多了,宰相都要过问,哪里敢用檀香做椅子?”其时宰相乃是赵鼎、张浚。

宋朝对内廷的消费,实行“以外统内”的制度,即内廷的一切用度,须经外朝的宰相核准,宰相不批准,内廷便拿不到钱。内廷用度如果超出预算,会受到政府的查问。台谏如果认为政府批准了内廷的不当消費,还要提出弹劾。

宋人李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天子无私财,而应以天下为家。天子的私事,便是天下的公事;天下的财产,也是天下人的财产。因此,君主不能挥霍无度,君主怎么花钱,需要政府批准。也因此,南宋的朱熹说,“(君主)凡饮食、酒浆、衣服、次舍、器用、财贿与夫宦官、宫妾之政,无一不领于冢宰,使其左右前后,一动一静,无不制以有司之法,而无纤芥之隙、瞬息之顷,得以隐其毫发之私。”

你如果以为皇帝可以随便花钱,那就是给杂文与网文误导了。

古代那些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们能不能随便花钱?

古代皇帝还真是随便印钱(以前一般不用纸币,而是铸币),古代的货币毫无信用,其价值一般跟含银量含金量有关,皇帝缺钱时就会随意铸币,用劣质币强行等值原先发行的质量更好的货币,也就是要有相应的“准备金”以备兑换,否则形同废纸。就如现在的美元一样。滥印纸币会造成社会混乱。如同前几年的津巴布韦和索马里。

不是不想印啊。而是经济规律在那,印多了也没用啊。这个情形,最具体的可以参考津巴布韦了,他们那就是想印多少印多少。结果呢?普通老百姓上街买个菜都得抗两麻袋钱,有一些铸造成镜子啊一些东西。正因为铜是有限的,而且古代豪绅大族也比较喜欢把钱存到家里,所以古代皇帝的钱和你想的是不同的,不是现在的印钞厂,没有那么多的铜,印少了不够用,印多了贬值。蒋介石统治时期,拼命印纸币,导致纸币一天之内贬值几次。可见,纸币不是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社会财富总量没有增加,就不能增印和增发纸币。

所以大批的白银,从殖民地运往欧洲之后又通过贸易方式流入中国,最后沉淀下来。若皇帝自己带头随意取用,来去模糊,那下面所有人都会浑水摸鱼,此时国库里各种老鼠出没,国将不存矣,皇帝要被革命,关系到自己江山易主,脑袋搬家,皇帝自会带头管好自己。



好多皇宫开支都由大丞负责支出。国库古代由宰相管理经济收入和支出,有账行明细登记的,皇宫支出开支大了也许曲大权丞找宰相拿点,因皇权至高无尚,国家都皇帝的何况点银两支出。



长期困扰中国的货币不足现象,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解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确立了白银本位制。

古代时候,皇帝也有开支?我才知道。皇帝不是随便用东西吗?

国家的财政叫国库,皇帝自己的钱袋子叫内库,必须分开的。历朝历代皇帝都只能用自己内库的钱来养活自己宫里的人,国库只能用于国家事务。即使是皇帝,也无权随便动用国库来给自己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