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 农历癸卯,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蜀吴重修和好。雍闿叛乱。朱桓斩杀常雕,生擒王双,朱然守江陵,魏军全线撤军。
中文名
223年
公元223年
农历癸卯年
魏文帝
黄初四年
蜀汉
昭烈帝刘备章武三年
后主
刘禅建兴元年
事件
刘备于永安驾崩
事件
刘禅登基

223年概述

公元223年 农历癸卯年

魏文帝黄初四年,蜀汉昭烈帝刘备章武三年、后主刘禅建兴元年,吴大帝孙权黄武二年

四月癸巳日,蜀汉皇帝刘备于永安驾崩,谥为昭烈皇帝。

五月,蜀汉太子刘禅登基,年十七岁,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

蜀汉南部雍闿杀太守正昂造反,派孟获引诱各郡加入,朱褒、越巂响应,诸葛亮对这些叛变加以安抚,未采取军事行动。

十一月,蜀汉派邓芝为使与东吴重修关系。

蜀汉皇帝刘禅娶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为皇后。

223年历史纪事

223年朱桓斩杀常雕,生擒王双

曹仁率步、骑兵数万人进军濡须,先放出风声说向东进攻羡溪,吴军濡须守将朱桓分派部队增援羡溪。援军刚出发,曹仁即率大军直扑濡须,朱桓得知后,急忙派人追回增援羡溪的部队,这支部队尚未返回,曹仁突然杀到。当时,朱桓的守军仅有五千人,部下将领都惶惶有畏惧之心。朱桓对他们分析说:“两军交战,胜负的关键在于将领如何,而不在人数多寡。诸位认为曹仁指挥作战的能力,会比我朱桓高明吗?兵法所说,‘远来进攻的军队要超过当地防守军队的一倍’,是就平原旷野,没有城池坚守而言,也是针对双方战斗力相同而言。如今,曹仁智勇不足,再加上所率兵将胆怯畏惧,又是千里跋涉,人困马乏。我和诸位高据坚城,南临长江,北靠山岭,以逸待劳,就地作好准备以制伏远来的敌人,这是百战百胜的形势,即使曹丕亲自来,我们尚且无忧,更不用说区区曹仁了。于是朱桓偃旗息鼓,显赤虚弱以引诱曹仁。曹仁派儿子曹泰进攻濡须城,又派将军常雕、王双等人乘牛皮油船袭击濡须附近的中洲。中洲,是朱桓的亲兵部队及其妻子、儿女所在地。蒋济说:“敌人据守长江西岸,船只停泊在上游,而我军却进攻中洲,这如同步入地狱,自取灭亡。”曹仁不听,亲率一万人留驻橐,作为曹泰的后援部队。朱桓分派将领进攻常雕,自己抗击曹泰,曹泰烧毁营盘退走;朱桓斩杀常雕,生擒王双,临阵被杀死淹死的魏军有一千余人。

223年朱然守江陵

春季,正月,曹真派兵击溃吴军一部,攻占江陵的中洲。

以前,吕蒙病重,吴王问他:“如果你的病情不能好转,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过人,注重节操,我认为他可接替。”朱然是九真太守朱治的外甥,本姓施,被朱治收为养子,当时为昭武将军。吕蒙去世,吴王授予朱然符节,镇守江陵。曹真等人包围江陵,打败了孙盛,吴王派诸葛瑾等人率军前去解围,再度被夏侯尚击退。江陵城内外断绝联系,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够参加战斗的只有五千人。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临城立起无顶高台楼橹,向城中放箭,箭如雨下,守城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却泰然若,没有丝豪恐惧,不断激励将士,寻找知薄弱之处,率军出击,攻破魏军两座营垒。魏军包围江陵长达六个月,江陵令姚泰率兵防守北门,见敌军力量经大,守城军队兵少,粮食将尽,害怕守不住,阴谋作魏军的内应,被朱然发觉后处死。

当时长江水浅,江面狭窄,夏侯尚企图乘船率步、骑兵进入江陵中洲驻扎,在江面上架设浮桥,以便和北岸来往,魏军参与计议的人都认为一定能够攻克江陵。董昭却上书文帝说:“武皇帝智勇过人,用兵却很谨慎,从不敢像今天这样轻视敌人。打仗时,进兵容易,退兵难,这是最平常的道理。平原地带,没有险阻,退兵都困难,即使要深入进军,还要考虑撤退的便利。军队前进与后退,不能只按自己的想象意图行事。如今在中洲驻扎军队,是最深入的进军;在江上架设浮桥往来,是最危险的事;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是狭隘的道路。这三者,都是军事行动的大忌,而我们却正在做。如果敌人集中力量攻击浮桥,我军稍有疏漏,中洲的精税部队将不再属于魏,而为吴所有。我对这件事非常忧虑,寝食不安,而谋划此事的人却很坦然,毫不担忧,真令人困惑不解!加之长江水位正在上升,一旦暴涨,我军将如何防御!如果无法击败敌人,就应该保全自己,为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不感到恐惧呢?希望陛下认真考虑。”文帝立即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迅速退出中洲。吴军两面并进,魏军大队人马只从一条通道退却,挤在一起,一时很难退出,最后勉强撤回北岸。吴将潘璋已制好芦苇筏子,准备烧魏军的浮桥,恰巧夏侯尚率兵退回,未得实施。十天过后,江水暴涨,文帝对董昭说;“你的预料,竟如此准确!”当时又赶上闹瘟疫,文帝遂命令各军全线撤退。

223年魏禁私相仇杀

魏黄初四年(223)正月,魏帝曹丕作《禁复私仇诏》。谓“丧乱以来,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残杀。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仇者皆族之”。

223年刘备托孤

蜀章武三年(223)三月,刘备在永安(今四川奉节东)病重,托太子刘禅于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对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吾儿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流涕答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备又遗诏敕太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令与亮共事,事亮如父。

223年蜀帝刘备卒

蜀章武三年(223)四月,蜀帝刘备病卒于永安(今四川奉节东),年六十三岁。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幼贫,与母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除安喜(今河北定县东)尉。因杖督邮弃官亡命。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谦死后自领徐州,被吕布所败,投靠曹操,为豫州牧、左将军。受汉献帝衣带诏谋诛曹操事泄,投靠袁绍。官渡之战时,带兵南下投靠荆州刘表。采用诸葛亮联孙取荆州,旋又占领益州和汉中,力量壮大。公元二二一年称帝,国号汉。二二二年攻吴,于夷陵之战中大败。死后谥昭烈,史称蜀汉先主。蜀章武三年(223)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八月葬惠陵。

223年刘禅即蜀帝位

蜀章武三年(223)五月,太子刘禅即蜀帝位,时年十七岁,即蜀后主。大赦,改是年为建兴元年。

223年诸葛亮主持蜀政

蜀建兴元年(223)五月,蜀帝刘禅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蜀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乃约官职,修法制,教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教众直言议政,曰:如是,“则亮可以少矣”。亮事必躬亲,一日自校薄书,主簿杨颙入谏亮道:“为治有体同,由下不可相侵。”亮谢之。

223年吴袭魏蕲春

吴黄武二年(223)六月,权令安东将军贺刘督糜芳等袭魏蕲春(今湖北蕲春西北),生擒蕲春太守晋宗。晋宗原为吴将,后以众叛降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数犯吴境,孙权以为耻忿。故于六月盛夏,大军初罢,出其不意袭之。

223年诸葛亮闭关息民

蜀建兴元年(223),诸葛亮以亲遭大丧,虽雍闿、孟获等叛,皆抚而不讨,务农植谷,闭关息民。并以都江堰为农本,设堰官,征丁一千二人主护。待民安食足而后用之。

223年曹植作《赠白马王彪》

魏黄初四年(223)七月,曹植与白马王曹彪还国,监国使者以二王归藩,不宜同行同宿。曹植恨极,愤而作《赠白马王彪》诗并序。此诗为曹植后期代表作品,也是曹植现存最长的一首诗。全诗分七章,从对京城的留恋和旅途的苦辛写起,转到骨肉间生离死别的悲痛和政治上受压抑的苦闷,然后是对曹彰的哀悼,并由此感到人生无常。最后强颜欢笑地宽慰勉励曹彪,实际上流露出更深的悲愤。诗中如“鸱枭呜衡軏,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等佳句,婉转但强烈地抗议了曹丕所加于他的迫害。全诗七章,上下相因,情、景交融,哀怨动人;采用了比喻、象征、渲染等多种艺术手段,思想性、艺术性均很高,是曹植五言诗中的佳作。

223年曹植诣阙谢罪

魏黄初四年(223),曹植徙麉雍丘王。五月,曹植与白马王彪,任城王彰朝京师。植在兄丕威逼下,自念有过,乃留其从官于关东,单将两三人微行入见清河长公主,欲因主谢罪。关吏上报,丕使人逆之,不得见。太后以为植自杀,对丕泣。会植科头跣足负刑具诣阙下,丕及太后乃喜。及见丕犹严颜色,不与语,又不使冠履。植伏地泣涕,太后为不乐。诏乃听复王服。植上疏及应诏诗,曹丕嘉其词议,优诏答勉之。

223年雍闿反蜀

蜀建兴元年(223)六月,蜀监州郡(今云南晋宁东)耆帅雍闿杀太守正昂,又执太守张裔,归附于吴。吴以闿为永昌(今云南保昌东北)太守。永昌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率吏士闭境拒守,闿不得进。闿使孟获连结诸夷,诸夷皆叛蜀,又联合牂柯(今贵州凯里西北)太守朱褒、越巂(今四川西昌东南)夷王高宝等人起兵。

223年伊洛水灾

魏黄初四年(233)六月,大雨,伊水、洛水泛滥,坏屋舍,人多死伤。

223年邓芝使吴

蜀中郎将邓芝出使东吴修好。蜀建兴元年、吴黄武二年(223)十月,邓芝至吴。时孙权尚未与魏绝,狐疑未即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曰非但为蜀,亦欲为吴。孙权见之,芝陈述蜀吴二国,共为唇齿,联合抗魏,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若吴委质于魏,魏必求太子内侍,不从则奉词伐叛,蜀亦顺流而进,江南非复吴国所有,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于是绝魏,专与蜀连和。

223年苏则左迁东平相

魏黄初四年(223),魏侍中苏则从魏帝曹丕行猎,因失鹿,曹丕悉收督吏,将斩,苏则谓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以为不可。曹丕遂恕之。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卒。苏则(?——223),字文师,扶风武功(今属陕西)人,初仕为酒泉(今甘肃酒泉)太守,后附曹操为金城(今甘肃永靖西北)太守。当时丧乱之后,金城郡百姓流散饥穷,户口大减,苏则到任后,内抚凋残,外收离散,又招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得数千家。于是明为禁令,亲自教民耕种,当年大丰收,归附者日多。由于平定曲演,加护羌校尉,进封都亭侯。黄初(220——226)初,拜侍中。卒谥刚侯。

223年出生

刘璿,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太子。

王浑,三国时曹魏及西晋时期将领,曹魏司空王昶之子。

任恺,曹魏太常任昊之子。

嵇康,(224年-263年[1],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2]。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1],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2]

嵇康身后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次,及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嵇康信奉道教,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

223年逝世

223年刘备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223年温恢

温恢(178年-223年),字曼基,太原祁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被陈寿评为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223年邢颙

邢颙(?—223),字子昂,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曹操平定冀州,归曹为冀州从事,时人称之为“德行堂堂邢子昂”。曾任行唐(今属河北)令,劝民农桑。后为平原侯曹植家丞,与植不合,转参丞相军事,迁东曹掾。当时太子未立,操问颙,颙认为以庶代宗,先世之戒。操知其意,遂以为太子少傅,迁太傅。曹丕称帝,颙为侍中尚书仆射,出为司隶校尉,徙太常。

223年荀纬

荀纬(182——223),字公高,河内(今河南武县西南)人。少喜文学,汉建安(196—219)中,召团军谋掾、魏太子庶子,稍迁至散骑常侍,越骑校尉。魏文学家,虽不在建安七子之列,然亦有文采,作吕均佚。

223年张既

张既(?——223),字德容,冯翊高陵(今属陕西)人。年十六,为郡小吏,后随曹操。从征河内(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张晟,又破马超于华阴。既为京兆尹,招怀流民,兴复邑县。魏国建,为尚书,出为雍州刺史。从征张鲁、吴兰、宋健,多立战功。凉州卢水胡起兵 迁凉州刺史,大破之。并先后平定苏衡、曲光等。张既临二州十余年,集聚人口,恢复经济,使群羌归土。又筑鄣塞,置烽侯、邸阁,政惠著闻。卒后追谥肃侯。

223年曹彰

魏黄初四年(223)六月十七日,曹操与卞氏所生的第二子任城王曹彰朝京都,暴卒于洛阳府邸。曹彰(?—223),字子文,曹丕同母弟。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尝语曹操愿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彰须黄,曹操喜称之为黄须儿。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封鄢陵侯。二十三年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北征乌丸,大破之。至长安,行越骑将军,曹操卒,至洛,曾玺绶所在,被贾逵严词责备。曹丕继位,遣彰至国,彰自以见任有功,希望因此遂见授用,闻当随例就国,意甚不悦。魏黄初二年(221),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卒谥威王。

223年贾诩

魏黄初四年(223)六月二十七日,太尉贾诩病卒,年七十七岁。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汉末从董卓以太尉掾为平津地,迁讨虏校尉。卓死,教李催、郭汜攻长安,拜尚书,典选举。后依张绣。官渡之战,劝张绣降曹操,并为曹操设谋,拜太中大夫。曹操与韩遂、马超战,贾诩献离间计,卒破遂、超。时曹丕、曹植各有党羽,曹操尝问于贾诩,诩嘿然不对;再问,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于是太子遂定。曹丕继位,以诩为太尉。卒谥肃侯。

223年曹仁

魏黄初年(223)三月十九日,魏大司马曹仁病卒年五十六岁。曹仁(168—223),字子孝,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堂弟,魏之大将。东汉末从曹操起兵,为别部司马,行历锋校尉。从曹操攻袁术、陶谦、吕布、张绣、袁绍、马超等,多立战功。魏平荆州,仁任征南将军,留屯江陵(今属湖北),抗吴大都督周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固守樊城(今湖北襄樊),与蜀将关羽相拒。曹丕即魏王位,拜仁车骑将军,进封陈侯。曹丕称帝,拜仁大将军,迁大司马。魏黄初四年二月,曾率兵攻吴,卒谥忠侯。

223年《资治通鉴》记载

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四年(癸卯,公元二二三年)

春,正月,曹真使张郃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

二月,诸葛亮至永安。

曹仁以步骑数万向濡须,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朱桓分兵赴之。既行,仁以大军径进。桓闻之,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才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隍之守,又谓士卒勇怯齐等故耳。今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乃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桓部曲妻子所在也。蒋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仁不从,自将万人留橐皋,为泰等后援。桓遣别将击雕等而身自拒泰,泰烧营退。桓遂斩常雕,生虏王双,临陈杀溺死者千馀人。

初,吕蒙病笃,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馀,愚以为可任。”朱然者,九真太守朱治姊子也;本姓施氏,治养以为子,时为昭武将军。蒙卒,吴王假然节,镇江陵。及曹真等围江陵,破孙盛,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魏兵围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时江水浅狭,夏侯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董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岂不惑哉!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乘危,不以为惧!惟陛下察之。”帝即诏尚等促出,吴人两头并前,魏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仅而获济。吴将潘璋已作荻筏,欲以烧浮桥,会尚退而止。后旬日,江水大涨,帝谓董昭曰:“君论此事,何其审也!”会天大疫,帝悉召诸军还。

三月,丙申,车驾还洛阳。初,帝问贾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山阻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帝不纳,军竟无功。

丁未,陈忠侯曹仁卒。

初,黄元为诸葛亮所不善,闻汉主疾病,惧有后患,故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元益无所惮。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启太子遣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巂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但敕曶、绰于南安峡口邀遮,即便得矣。”元军败,果顺江东下,曶、绰生获,斩之。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夏,四月,癸巳,汉主殂于永安,谥曰昭烈。丞相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

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乃约官职,修法制,发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资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伟度者,亮主簿义阳胡济也。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颙卒,亮垂泣三日。

六月,甲戌,任城威王彰卒。

甲申,魏寿肃侯贾诩卒。

大水。

吴贺齐袭蕲春,虏太守晋宗以归。

初,益州郡耆帅雍闿杀太守正昂,因士燮以求附于吴,又执太守成都张裔以与吴,吴以闿为永昌太守。永昌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率吏士闭境拒守,闿不能进,使郡人孟获诱扇诸夷,诸夷皆从之。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皆叛应闿。诸葛亮以新遭大丧,皆抚而不讨,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民安食足而后用之。秋,八月,丁卯,以廷尉钟繇为太尉,治书执法高柔代为廷尉。是时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柔上疏曰:“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古者刑政有疑,辄议于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帝嘉纳焉。

辛未,帝校猎于荥阳,遂东巡。九月,甲辰,如许昌。

汉尚书义阳邓芝言于诸葛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即尊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以中郎将修好于吴。冬,十月,芝至吴。时吴王犹未与魏绝,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吴王见之,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脣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吴王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绝魏,专与汉连和。

是岁,汉主立妃张氏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