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1年是周贞定王十七年。这一年发生的大事有:雅典与斯巴达订立了“三十年和平协议”; 古蜀王国与秦国之间的军事磨擦,最后终于将南郑艰难收复,《史记》中则称之为“南郑反”; 秦历公派左庶长修筑南郑城 ;秦伐大荔;斯巴达和雅典之间展开了长达3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古代罗马共和国制定了主要法律《十二表法》;伯里克利公布公民法等。有左丘明逝世。
中文名
公元前451年
外文名
In 451 BC
人物
左丘明逝世
制定
了主要法律《十二表法

公元前451年中国

公元前451年南郑反

在秦惠王之前,古蜀王国与秦国之间的军事磨擦,就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早在开明王朝建立的初期,丛帝鳖灵之子卢帝便率蜀军北上,一度曾越过了渭水,“攻秦至雍”。雍地大约在今天的陕西凤翔一带,至此,整个汉中平原实际中掌握在古蜀国的手中。公元前451年,秦国突袭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最后丢失了南郑,一度靠剑门山区的险关危隘,才阻止了秦人的进攻:奏人偷袭得手之后,开始在南郑修筑城墙,以重兵把守,史称“秦左庶长城南郑”。蜀人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不断集结兵力反攻,最后终于将南郑艰难收复,《史记》中则称之为“南郑反”。

公元前451年历史年表 公元前451年历史大事 公元前451年大事记 公元前451年--南郑战国形势图

此后,古蜀王国与秦国之间断断续续,展开了长达一百多年时间的冲突与较量。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攻下南郑,《史记》中写道:“伐蜀,取南郑”,但很快,蜀国再次反攻,重新夺回南郑,在对南郑的多年争夺中,再次占据了优势。由此可见,在战国时代早期,古蜀王国还是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国家,其国力和军队的战斗力并不逊于雄踞中原的诸侯强国。只是到了战国中晚期,中原各诸侯国的实力此消彼长,尤其是经过了商秧变法的秦国,迅速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而古蜀国仰仗天赐丰饶之地不思进取,加之地理绝险,奏人每次挑战,均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因此骄妄日生,渐渐呈现出一派老态龙钟之势。即使在收复南郑这一战略要地之后,军势上处于优势地位,蜀人也无意以之为据点,进取中原,一统天下。

公元前451年修筑南郑城

南郑历史悠久。公元前451年秦历公派左庶长修筑南郑城,是汉中的政治经济中心。民主革命时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郑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曾有刘邦、诸葛亮、曹操、萧何、何挺颖、左明等众多人杰志士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全县现在文物遗址景点318处。梁山地貌被誉为"中国天然秀珍地质博物馆"。龙岗寺人类古遗址闻名海内外,美国俄勒冈大学阿金斯教授曾激动地赞叹:"我从这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源。”

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

大荔县,为关中平原东部重镇。早在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及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民族沿洛河进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国。秦厉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设临晋县。汉武帝时改为左冯翊,晋武帝时(公元265——公元290)更名为大荔县。以后地名变为频繁,西魏改为同州,唐天宝初年(公元742年)曰冯翊郡,乾元三年(公元750年)复同州。元朝以后改县为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同州为府,后又置为大荔县。

公元前451年外国

公元前451年制定十二表法

公元前451年历史年表 公元前451年历史大事 公元前451年大事记 公元前45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遗址

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据认为《十二表法》是刻在铜板之上,共12表。《十二表法》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意志,但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因此,又有一些内容反映了平民的利益。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法律。制定于公元前451年。因刻在十二块板上,故称。内容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与监护、所有权与占有、房屋与土地等。是留传下来最早的古罗马成文法典。

公元前451年公布公民法

公元前492年(相当于中国春秋末期,前770年-前476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后,周室逐渐衰弱,各地诸侯则势力越来越大,其中以春秋五霸为最),波斯军队入侵希腊,希波战争爆发。战争持续了约半个世纪。前449年签订和约。波斯帝国元气大伤,而雅典的军事和政治威信却大为提高,取得了希腊盟主的地位。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这期间,最有影响的是伯里克利于前443至429年期间连任雅典的首席将军,为雅典最高统治者,开创了希腊文明的新时代。

伯里克利使执政官的职位向第三等级开放,对第四等级的当选者也予以默认,以促使更多贫穷公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公元前451年,公布公民法。他强化了公民大会的作用,使执政官的权力进一步受到约束,而且不得连任。任何公民皆可向法庭提出“不法申诉”,即使是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的决议,如有违反现行宪法或不合立法程序者,普通公民亦可申诉,陪审法庭有审理之权。亚里斯多德赞扬说,这样做得对。“因为少数人总比多数人更容易受金钱或权势的影响而腐败。”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主政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雅典成了完善城邦民主制的典型。

公元前451年十人委员会

十人委员会Decemviri,单数:decemvir)乃是一个拉丁文的名词,表示“十人”,它指任何在罗马共和中的十人的委员会。不同型态的十人委员会,包括法律的制定,具备执政官的统治大权legibus scribundis consulari imperio),控诉的判决(stlitibus iudicandis),献祭的实行(sacris faciundis),以及公共土地(agris dandis adsignandis)的分配。

在公元前452年,罗马的平民与贵族同意组成一个十人委员会进行立法,定义罗马政府的原则;在十人委员会任职的期间,所有其它的长官职务,会被暂时停止,而他们的决定,将不被诉请民意公决。第一个十人委员会在公元前451年成立,完全由贵族组成,并且由当年的两个执政官阿庇乌斯·克劳狄·克拉苏与提图斯·盖努奇乌斯·奥古里努斯(Titus Genucius Augurinus)领导。十人委员会中的每一人轮流管理政府一天,而且当天当政的那一个委员就会有刀斧手持着刀斧棍捆仪仗开道。他们对法律的管理是值得作为模范的,而且他们交给百人会议一部有十项条款的法律,并被通过。

十人委员会职务的成功,促成公元前450年第二个十人委员会的任命(只有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再次成为十人之一)。这一次,他们在他们前任的法律中增加了两项条款,完成了十二铜表法(Lex Duodecim Tabularum),这就是在那之后几个世纪中罗马体制的核心。尽管如此,这个十人委员会的统治,变得越来越暴力与暴虐;每一个十人委员会的成员都有十二个刀斧手扛着刀斧棍捆仪仗随侍,甚至是在城内(在罗马城神圣疆域之内,应该只有执政官与独裁官有十二个刀斧手随侍,而且只有独裁官能够展示带有斧头的刀斧棍捆仪仗)。

当十人委员会的职务任期届满之时,十人委员会拒绝去离开职位,或者允许继承人去接管职位。阿庇乌斯·克劳狄·克拉苏据说曾经作出不公正的决定,它竟然曾经强迫一名名叫维尔吉尼娅(Verginia)的年轻的妇女成为娼妓,促使她的父亲去杀死她。这起事件引起了人们反对十人委员会的暴动。公元前449年,十人委员会放弃了他们的职位,正规长官再次执政。

公元前451年三十年和平协议

公元前451年,雅典与斯巴达订立了“三十年和平协议”。

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460-前446) 是后来大战的序曲,如二十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曲。战争主要在雅典与科林斯之间进行,持续了十六年。科林斯所处的位置本应构成雅典和斯巴达间的缓冲国。事实上,科林斯与雅典关系向来不错,曾在萨拉米斯海战中与雅典密切合作,一道打败了波斯海军。但雅典向西扩张,特别是囊括了西西里岛和亚平宁半岛(意大利)以后,科林斯的市场和原料来源被雅典控制,繁荣不再有保障;而且科林斯的富裕邻邦 (或者说是“后院”)米加拉(Megara) 遭到了雅典侵略和长期贸易禁运。第一次战役(前460年)科林斯获胜,但次年 (前459年) 雅典则获得了决定性胜利,双方在公元前446年就雅典和科林斯之间的爱琴岛(Aegina) 的自治地位订立了和平协议,雅典后来违反这个条约,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直接原因之一。接下来雅典在希腊中部镇压比奥夏地区的造反,与斯巴达发生冲突。公元前458年双方在比奥夏地区发生大战,雅典小胜,此后长期控制比奥夏地区。公元前454年雅典远征埃及遭到惨重失败,公元前451年与斯巴达订立了“三十年和平协议”。但这个条约只维持了二十年和平。

公元前45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451年,斯巴达和雅典之间展开了长达3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是这样的:雅典作为提洛联盟做强大的城邦。自封为盟主,把设在提洛岛的金库搬回雅典。去找斯巴达为起主持公道,谁知道雅典不甩账,结果就以海上霸主雅典为首的提洛联盟对抗陆地霸主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前所未有的大混战开始了。希腊经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在战争的最后阶段.雅典城爆发瘟疫。雅典执政官伯里克里也死于这场瘟疫.在随后的一场海战中,雅典舰队折损大半。公元前401年,雅典与斯巴达签定和约,雅典交出战船,每年交给斯巴达赋税。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描述的就是这场兄弟操戈的内战。

公元前451年逝世

公元前451年历史年表 公元前451年历史大事 公元前451年大事记 公元前451年--左丘明

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左丘明是中国春秋时史学家。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阇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从内容看,该书应成于战国中期,可能是作者假托左丘明而作。相传《国语》亦出于左氏之手,记录了不少西周 、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传说《左传》的作者是和孔子同时的左丘明。它是战国初年的人根据春秋时代各国史料所编写出来的。作者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家,同时也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