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都孔子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人物,在当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们都知道,孔子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其实,孔子是仁义的代表,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孔子,在当时的社会,让孔子都甘拜下风的说唱歌手是谁?盘点中国古代五大著名歌手!一起来看看吧!

让孔子都甘拜下风的说唱歌手是谁?盘点中国古代五大著名歌手!

从《诗经》开始,我国古代人民就开始了追求音乐梦想的旅程。不信就看看诗经名篇《国风·魏风·硕鼠》的白话文翻译:“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是不是有种现在流行的Rap的感觉,尤其配上《大妹子》这首歌的音乐更带感啊?实际上,我国古代的诗经、乐府、宋词和元曲都是能唱的。音乐有了,歌星还会远吗?下面看鉴君就用美声、民族、民谣、摇滚和说唱五种风格对中国古代的歌星进行大盘点。

美声—韩娥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善于唱歌的人,名叫韩娥,是一位韩国人。有一次她路过齐国,因为盘缠用尽,就在齐国都城临淄的雍门旁卖唱筹款。韩娥的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这次演唱,轰动了全城。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这就是流传千古的“余音绕梁”的故事,从极具穿透力的唱腔来看,这位韩娥应该属于美声类的歌手。

民族—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在诗中广泛使用了当时南方楚地的口语,比如大家最熟悉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兮”字,在现代温州方言里其实就是日常用语。比如“非常好”,用温州话讲就是“好兮好”。再比如“非常好吃”,就是“好吃兮好吃”。屈原在歌词中使用了大量方言,因此应该属于民族唱法的歌星。

让孔子都甘拜下风的说唱歌手是谁?盘点中国古代五大著名歌手!

民谣—柳永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被誉为婉约派的创始人。他在词中大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姬生活,尤其擅长描写旅人的情怀,而且他语言通俗,音律温婉,在当时流传得极为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代表作有《雨霖铃》、《少年游》、《望海潮》等。从传唱度极高、还有作品小清新的名称来看,柳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民谣歌手。

摇滚—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简直就是一个专业摇滚乐队的配置。下面列出其主要成员的名单和他们的位置:

嵇康:乐队灵魂琴手,人长得俊美绝伦,山涛的老婆第一次见到嵇康,就当面说她老公“凭你的颜值已经不配和嵇康做朋友了,你只能靠多读书与他结交了”,而且嵇康品味高雅、艺术造诣极高,一曲《广陵散》可谓是千古流传。

阮籍:8岁就能弹琴,还擅长“长啸”这门已经失传的声乐艺术——相传阮籍的长啸可以声震云霄;而且他还特别具有艺术表现力:据说阮籍不喜欢嵇康的哥哥,因而每次见到他都用白眼看他,但阮籍非常喜欢嵇康,因此每次见到嵇康都用青眼看他;综上所述,阮籍作为乐队的主唱很合适。

阮咸:阮咸是阮籍的侄子,据说他非常擅长弹琵琶,不仅如此,他还对从西域龟兹国传入的琵琶做了改良,看来作为“琵琶手”是当之无愧了。

刘伶:此人不但善于舞蹈,还会Rap。有一次他骗老婆要戒酒,让她备好酒肉,要在神灵面前郑重起誓,结果拿到酒肉之后,刘伶却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chéng)。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然后继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即兴写的诗都这么有韵律,符合一名好Rap手的基本素质。此外,刘伶还是个行为艺术家,据说他酒后经常裸奔,在舞台上比较能放得开、对活跃现场气氛有利。

向秀:向秀与乐队灵魂琴手嵇康有着一种相同的爱好——打铁,他经常在嵇康身边打铁,看来摆弄打击乐器也没什么问题,做鼓手正合适。

让孔子都甘拜下风的说唱歌手是谁?盘点中国古代五大著名歌手!

说唱—柳下跖(盗跖)

孔子和柳下惠是朋友,柳下惠虽然是鲁国贤臣,他的弟弟柳下跖却是横行天下的大盗,孔子想替柳下惠去教育一下他的弟弟。柳下惠却说他弟弟既不服管,还能言善辩,劝孔子不要去自讨苦吃,孔子当然不听,立马去见柳下跖。柳下跖根本看不上孔子,一见面两人火药味十足,直接开始battle。

孔子先diss盗跖:“你长得好看,又有才能,文武兼备,却不贤明。不如修城,做一诸侯,当个顺民,服从大流。”

柳下跖听后,来了一段气势十足的freestyle反驳:长得好看,是爹妈给的,你不吹捧我也知道!你让我建城,是用功利诱惑,我若是贪求天下,才是大的罪过!

之后盗跖更是将当时天下人推崇的帝王将相、忠臣贤士批驳的一无是处,斥责孔子的言论主张都是巧诈、虚伪的。

最后他为自己的freestyle做了个总结:天地无穷,寿命有限,不懂享乐,都是扯淡!

孔子被反驳的哑口无言,在这场Battle惨败之后:“孔子再次叩拜,急忙跑出门外,上车,缰绳三次脱手,眼睛茫然不见,面色如同死灰,按着车轼低头,不能喘出气来。”可见柳下跖的雄厚功力,被称作古代第一说唱歌手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