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朱祁钰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他也是皇帝啊,他也做过皇帝的,而且还保卫了国家免于为难,但是最后他死了之后是被没有被埋葬到明朝的皇帝家的帝陵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朱祁钰犯了很大的错误吗?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朱祁钰本就是皇帝,为什么不能葬进帝陵?

在明代历史上,朱祁钰真是一个尴尬的角色。

咋尴尬呢?听我简单说一说。

本来朱祁钰是蛮幸运的一位皇子。他和哥哥朱祁镇(明英宗)不是亲哥俩儿,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皇家过日子,甭说同父异母,就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往往也会为了权势反目成仇,斗得死去活来(瞧瞧雍正帝给他弟弟们改名猪、狗!)。可朱祁镇不是这样的人,他九岁就登基,青春年少,浪漫多情,不仅孝敬祖母张太后、母亲孙太后,对小他一岁的弟弟朱祁钰,也非常关照爱护。

如何见得英宗特别关照弟弟呢?

按照明朝制度,皇子封王后,必须离开宫禁,到王府居住,待稍稍长成,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就不准再在京城居住,得奔赴封国了(称之为“就藩”“之国”),而且一旦离开京城,终身不许再回京与亲人相聚。这是一种很无情、无人道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皇子觊觎皇权,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可是朱祁镇心疼弟弟,可能也是为了照顾弟弟生母吴太妃的心情,他一直将朱祁钰留在京邸郕王府里,都22岁了,还没有之国就藩。

虽然没有具体材料做参证,但可以想见,正统年间,皇宫的气氛是相当和谐的,君臣母子夫妇兄弟,一派和气。

正因为住在京城,得地理之便,所以当哥哥在土木之变中被俘后,朱祁钰顺理成章地担起大任,先任“监国”,随后就被推立为皇帝,坐上了他哥哥留下的大位。

尴尬就来了!

朱祁镇被俘后,他自知皇帝是不可再做了,对于弟弟继承大位,宣布他为太上皇,他可能并无“鸠占鹊巢”的心理。但他在漠北瞎混了一年,天天吃苦,日夜想家,可弟弟就是不派人来接他,他心里的味道就难受了。

最后他回到北京,还是被瓦剌人死乞白赖硬送回来的,最尴尬的时刻就到了:已经一年没见的哥俩儿——皇帝与太上皇——在紫禁城东华门见面了。据记载,两兄弟没说一句话,彼此心照不宣,各自难为情也!

朱祁镇一回来,就被软禁在南宫,从此兄弟二人再未见过一面。

我很好奇的是,朱祁钰念于旧情,有没有那么一刻,动过想将皇位让还给哥哥的心思?在哥哥回来的六年多时间里,兄弟二人直线距离不过在里数之间,他有没有动过一次心,想去见见受苦挨憋的哥哥,说几句知己的话?

朱祁钰本就是皇帝,为什么不能葬进帝陵?

我想没有。

哥哥日子过得苦,零花钱都不够,还得受太监奴才的各种白眼!

权势就是这样无情。

过去朱祁镇不会防着弟弟,所以对弟弟多情;如今弟弟忌着哥哥,对哥哥就不能有情了。但几年里,弟弟不杀哥哥,大概除了弟弟为人孱弱外,还有过去兄弟情深的底子在。

可惜了,弟弟身子不好,没有儿子,他统驭臣下又乏“术”,结果在景泰八年正月的一夜之间,皇位“得而复失”。

此刻,哥哥见弟弟,弟弟见哥哥,掉了个位置,两头仍旧尴尬。

很快,这种尴尬就随着弟弟的死消失了。

朱祁钰死的“及时”,不免让人对他的死充满猜测,有说他本来就病重,再受一下打击,顿时呜呼哀哉的;也有说他本来病情好转,看看不死,却被哥哥派一太监将他勒死的。

朱祁钰死时,已被降封为郕王,身份不再是皇帝,而是王了,所以只能以“亲王礼”安葬。

朱祁钰得到的谥,是“戾”,从这个字足见他哥哥对昔日疼爱有加的弟弟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明代没有长大而夭亡的皇子,都葬在西山(十三陵里只葬帝后)。朱祁钰自然也只能在北京西郊的山上择一地而长眠。本来,朱祁钰是提前为自己修建了陵墓的(尽管他死时才30岁),但所营“寿陵”遭到毁弃(因为此陵是天子形制,而天子本人不能入葬,其他皇帝又不可能捡他这个“现成”,只能毁弃)。

西山之坟众多,往往没有事先营建,都非常简单。关于朱祁钰的坟墓形制,没有记载,但想来他身份特殊,是没有什么人愿意替他的身后之地操心的,“郕王坟”应该远远达不到亲王坟园的标准。

朱祁钰本就是皇帝,为什么不能葬进帝陵?

作为一个失去大位的皇帝,落得这样下场,并不奇怪。关于朱祁钰的葬地,值得一说的,是成化十一年十二月,他侄子宪宗皇帝朱见深,下制书说,先帝英宗是因为听信奸臣谗言,才削除了景帝帝号,但马上就后悔了,每每欲有所改正,可是为诸奸所格,直到去世都没完成心愿,于是“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恢复了叔叔的皇帝身份,改谥号为“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简称“景帝”。

王陵里的主人第二次做了皇帝,坟墓也沾光,宪宗虽然没有下令给郕王墓升格,加以帝陵之号,但敕令官府对其陵寝加以修缮——“祭飨视诸陵”,也就是祭祀参照帝陵的标准。

到底景帝是帽子掉了重新戴上的,且“景帝”与某某“宗”还是不同(代宗之庙号是南明时加的),所以景帝只能依旧默默地躺在西山,而没有资格迁葬到北京昌平的帝陵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