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历史书上看到过,说明朝时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然而却一直都处在萌芽的阶段,并没有产生真正的资本主义。其实明朝已经不是第一个有萌芽的朝代了,但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是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明朝时期,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或许就与明朝的赋税有关。

明朝为什么只是资本主义萌芽?

有明一朝,苦税穷民的说法贯穿始终,很多人认为沉疴的赋税成为阻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把枷锁。到了崇祯末年,辽东战乱不断,西北和中原又有饥民叛乱,崇祯在天灾不断,民间耕地赤地千里的情况下,苛税不减反增,为了应付战乱加征三饷,即辽饷、练饷、剿饷。有人说这三大饷的加征彻底剐空了老百姓的口粮,直接导致了加饷地区的农民为生存而反抗的起义,也正是这场起义摧枯拉朽般灭亡了明朝的统治。

1、崇祯加征三饷,到底有多严重?

现代的满学研究员阎崇年教授曾经做过明朝赋税的统计,专门提出过明朝的赋税过于沉重使老百姓无法负担这一说法。他的研究指出:万历皇帝为了修建陵墓和扩充内帑,另曾民间矿税和商税达到每年500万两。虽然他自己也觉得不合适曾几度下令废除,但是废除不久往往又死灰复燃。到了崇祯一朝,战事频繁,光是“辽饷”这一项就从民间加征了900万两。

明朝为什么只是资本主义萌芽?

再加上练饷和剿饷每年要足足从民间加征1400万两白银。要知道,加征的这些可都是农业税,崇祯为了打击阉党曾下令废除阉党在江南各省设立的工商税。阎崇年教授认为这上千万两的巨额赋税完全来自与西北与中原地区老百姓的口粮。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苛税之患的最高峰。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据《明史》记载,明朝西北地区的农业税按亩征收,30抽1,税率为3.33%(江南地区土地肥沃,税收10抽1,税率为10%)。明朝西北地区的粮食亩产量大约是300—400斤,也就是说每亩产的粮食按照3.33%的税率,要交纳10斤左右。300斤粮食交10斤的税,这个算高吗?当然,不否则这是一个账面上的数字。明朝官方的税虽然很低,但是官僚乡绅的苛捐杂税却远远超过官方征收的数字。这个先不予讨论,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崇祯加征三饷的情况。

明朝为什么只是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陈支平先生在《明清赋役史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到过,崇祯皇帝为了筹集军费加征三饷,还是按亩征收,每亩加征“九厘”银。唯一不同的就是把交粮食换成了交钱。九厘银在明朝的购买力是多少呢?是十斤稻谷。也就是说加征的这九厘银就相当于在原来亩产300斤粮食的基础上再多征10斤粮,也就是征20斤。凭良心说一说,这样的税重吗?

300斤粮食收20斤的税,这无论在那一朝那一代都不能算是重税吧。同时期的日本,是处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那时候的日本的人头税高达50%,农民生产的一半粮食都要上交给国家。你说大明朝的税重吗?

明朝的税收不但低,而且低到了不足以应付国防开销。一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那些诸侯国的国力能和明朝比吗?但就是那样的小国家在应付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方面显得游刃有余。什么秦国、楚国、赵国,每次大战动用个几十万大军那是在正常不过了,隋炀帝修运河建宫室开销这么大,还有余钱出兵征讨高句丽。终明一朝没有大规模的劳民伤财的扩张战争,可为什么明朝后期连调拨兵力保卫京师的钱都没有呢?

明朝为什么只是资本主义萌芽?

2、清朝的赋税真的比明朝低吗?

人们普遍认为清朝的赋税低,顺治皇帝还曾经说过:“永不加赋”。既如此,我们不妨把明清两代税收做个比较,看看到底是明朝的赋税高还是清朝的赋税高。

我们先从耕地面积开始算。据《明代与清初耕地数的历史比较》一文中记载,经过崇祯年间的大饥荒和战乱,一直到清兵入关之后,这几十年的时间段内中国的耕地面积大大减少。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是1161万顷,也就是11亿6千万亩。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可用的耕地面积是500多万顷,也就是5亿亩。

明朝为什么只是资本主义萌芽?

崇祯年间由于西北战事频繁而且天灾不断,大部分耕地沦为荒地,综合算下来大概还有9亿亩耕田。也就是说顺治十八年的耕地面积只是崇祯年间的一半多一点。这还不包括四川等省份。由于四川的人口在15年间减少了600万,以至于整个四川是赤地千里,大批荒田根本无人去耕。后来从湖广两地迁移人口去四川,这才重新开垦了荒地。这无疑又给清朝初期的耕田数量大大缩了水。

耕地面积有了,我们再来看看税收。清顺治十八年的财政总税收为白银2157万余两,粮648万石。我们以明朝经济最为繁荣的万历时期来比较,万历三十六年,明朝的农业税、矿税和商税加起来一共收入2217万两白银。咋一看不是差不多吗?其实不然。首先明朝就算是崇祯末期,全国也有大概1亿5千万人口。

明朝为什么只是资本主义萌芽?

到了清顺治年间,全国人口不足5千万。可想而知劳动力下降了多少。再者,前面已经提到了,万历三十六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是1161万顷,顺治十八年是500万顷,万历年间的耕地面积是顺治年间的2倍。也就是说,清朝初期以相当于明朝50%的耕地,33%的人口,收取了和明朝一样的赋税。耕地面积减少了,人口减少了,赋税却收的一样,那只能说明均摊在每个老百姓头上的税率增加了,增加到了相当于万历年间老百姓税率的4倍,崇祯年间的2倍。这就是顺治“永不加赋”的真相。

通过以上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相信读者已经不难看出来了,所谓明朝“苦税穷民”的说法实际上是不成立的。明朝一直采取的是“低税养民”的政策,终明一朝没有过大的赋税加征情况,有也只是增加矿税和商业税。明末崇祯所谓的加征三饷,也并非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加征的赋税占总体赋税额同样很低。相反入关之后的清朝,其表面上说“永不加赋”,雍正时期还实行所谓的“摊丁入亩”的方法来减轻农民负担,这实际上都是建立在清朝的高税率之下的。

明朝为什么只是资本主义萌芽?

3、明朝由于税收太低不足以撑起资本主义模式

我们都知道明朝已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万历时期商品经济蒸蒸日上,经济总量超过同时代的英国。可为什么明朝没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

答案同样隐藏在税收当中。因为明朝的税收太低了啊。不但农业税低,商业税更低啊。有人说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静止不动来维持平衡与稳定的。这种说法如果稍稍改一下就说得过去了。应该说这种静止与稳定不在唐宋两朝,而只存在与明清。为什么呢?因为唐宋在扩张啊(这个扩张并不专指战争侵略,它包括海外贸易扩张和外交扩张),扩张就是去开发资源,去创造价值,既然要开发,那当然是需要钱的。于是我们不难看出唐宋两朝花起钱来从来不吝啬,该出手时就出手,那叫一个大方啊。这些钱从哪儿来,当然是税收啊。

明朝为什么只是资本主义萌芽?

同时期的英国、西班牙、荷兰,这些国家哪一个有大明的家底?可是大家查查他们的税收制度,那比大明不知高了多少数量级。1587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全部出动征伐英国,比它早一个多世纪的郑和下西洋,也比它早一个多世纪停止。为什么?因为西班牙有钱,大明没钱啊。

大明为什么没钱呢?明朝拜太祖朱元璋所赐,定制了一整套稳定帝国发展,保民养民的保守策略。什么海禁啦,抑商啦,等等举措都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限制发展”。既然不发展了,要钱干什么?既然不要钱,税收就当然没必要那么高了。100年不变,200年也还是不变。明朝的统治者根本不明白什么叫资本的积累。他们只知道在有限的制度下去圈更多的钱,而考虑不到用“资本”来圈更多的钱。

没有高的税收,就没有资本的积累。没有资本的积累,何谈资本主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