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过咱们隋唐历史的小伙伴们都会知道,在隋唐时期,当时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出于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了。高句丽是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崛起的少数民族的政权,到了隋唐的时候发展到了最顶峰的时候。隋朝刚刚统一的时候,隋炀帝便开始对高句丽进攻了,引起怨声载道,才最终被拖垮。到了唐朝时,连出众的军事天才李世民亲自出征,也没能一举将其灭掉。直到唐高宗时,才竟三代之功,攻灭了高句丽。

高句丽人的战斗力如何?为何如此难打?

那么,为何高句丽就这么难打呢?以至于在各方面占据优势的中原王朝,每次大举出征,却无数次都铩羽而归。其实,这是以下四个方面造成的,其中还有一个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重要原因。

一是多雨的气候。

不要小看这一因素,在古代交通条件落后的情况下,雨水过多甚至会影响一场战争的成败。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的气候,要比现代湿润很多,夏秋季节降水丰富,特别是辽东半岛一带,雨季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形成了广阔的沼泽地。

要命的是,隋唐远征高句丽,严寒的冬季肯定不能出兵,只能选择在春季,结果经过数月的行军,不但碰上了折磨人的雨季,还要穿越泥泞难行的沼泽地。这样一来,军队行军速度被拖慢,还会影响到最重要的粮草补给,仗还没打就输了一半。

高句丽人的战斗力如何?为何如此难打?

二是磨人的地形

除了多雨泥泞之外,高句丽人还有另外一样得天之宠的天然屏障,那就是起伏不定的磨人地形。辽东一带山区丘陵密布,对于隋唐最高时能有上百万人的庞大远征队伍来说,要在大雨中通过这样的地带,对于物资的消耗非常巨大。就比如隋炀帝征辽东时,就在这一地区遇到了粮草不济的情况,被迫撤军。

而在隋唐军队为这种地形苦恼时,高句丽人则依靠着这样的优势在沿途建立了许多山城,不时出兵袭扰,搞得隋唐军队苦不堪言。他们要想打到高句丽腹地,还必须将这些山城一个个拔掉,行军速度又大大减慢。

高句丽人的战斗力如何?为何如此难打?

三是高句丽军队善战,猛将辈出

能够在此前数百年间,多次与中原政权争斗,高句丽人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史料记载他们“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是实实在在的战斗民族。并且在多年的战争中,高句丽历史上也出过不少的猛将。

隋炀帝第三次出征高句丽,本来在前期取得了极大的优势,结果被高句丽统帅乙支文德用狡猾的拖延战术磨了几个月,导致隋军粮草告急,无奈撤军。李世民远征高句丽时,他的对手变成了比乙支文德更难缠的渊盖苏文,虽然多次取得大胜,终究没能击垮渊盖苏文以倾国之力组织的防御,只能选择撤军。

高句丽人的战斗力如何?为何如此难打?

四是高句丽拥有雄厚的实力

在许多人看来,高句丽不过是东北亚的一个弹丸小国,能够蹦哒那么久,运气也占很大的一部分。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高句丽拥有着雄厚的实力,这也是许多人容易忽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早在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农业就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到了隋唐时,铁器的广泛应用使得高句丽农业兴盛,人口大量增加。唐太宗时期,全国人口有三百万户,同时期的高句丽呢?他们的人口多达六十万户,是东北亚的霸主。要知道,被隋朝灭掉的陈朝,亡国时人口都没高句丽多。

这样充足的人口,使得高句丽军队人数在唐初达到了六十万人。怎么样?仅从这一点来看,高句丽就根本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弱。

正是以上这些因素,让高句丽在隋唐多位帝王的进攻下坚持了下来,成为极为难啃的一块骨头。直到唐高宗继位后,才联合新罗灭掉了这个难缠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