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代历史,日本人虐待战俘在世界上都是出名了的。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吧,无论是中国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只要是战俘都受到了日军惨无人道的虐待和折磨。在中国东北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比屠杀更可怕的人体实验。那么在更早的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日本俘虏的清军将士,会受到怎样的对待呢?

甲午中日战争后被俘虏的清朝将士的结局是怎样的?

清军被俘情况及遭遇

甲午中日战争,是由日本挑起的,1894年到1895年间清朝与日本进行的一次关乎国运的大战。战争中,清军将士总计阵亡约24600余人,另外还有不少的将士成为了俘虏。大概情况如下:

一、1894年7月25日,朝鲜南阳湾丰岛海战,清朝北洋海军被日本偷袭,“济远”号逃跑、“广乙”号重伤退出战场后,运兵的商船“高升”号被击沉,运输舰“操江”无力抵抗,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自“操江”舰舰长王永发以下72名海军官兵被俘,是那场战争中最早一批成建制被俘虏的中国军人。

这72名海军官兵,直接被日军当成了在日本国民面前炫耀战功的“宣传品”,他们被运回日本。“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然后战俘又被日本强迫游街示众,以示凌辱。

二、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北部重镇平壤爆发的平壤大会战,当天晚上驻守平壤的清军连夜冒雨北撤,中途遭日军伏击包围,大批清军将士被俘,47人因为试图逃跑被日军斩杀,25人因为伤势过重死去,3名在羁押期间因病死去,其余608人经由海运送去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后被俘虏的清朝将士的结局是怎样的?

一名被俘的中国军官曾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真实再现了这批战俘的悲惨境遇: “两手背缚,发用绳联。十八日申刻,始发给饭团一握,舌为匕箸,膝作杯盘,俯首就餐。忽尘埃上坠,泥沙兼半,口难下咽。渴极频呼,仅给臭水一滴。如是者二十余日,忽称送往伊国。足无整履,身少完衣,由中和至黄州,奔波百余里之遥,不容喘息。九月初八日在江口上船,如入陷阱。坐卧不出寸步,便溺均在一舱,秽气熏蒸,时欲呕吐。十六日至日本广岛下船,狂奔十余里,立毙数人,始登火车。十七日到大阪府,住南御堂厂舍。鸟正飞而入笼,蛙欲怒而在井。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数月间遍身尽是腌脏衣服。似僧而有发,如道而无冠。月暗风凄,频洒思家之泪。”

三、平壤大会战失败后,日本打进中国国境,辽东战场诸战役以及威海卫保卫战中,又有多达千余人的清军将士被俘后押送至日本。这批人到达日本后,日本的监狱已经不够用,日军照例将这些战俘游街示众凌辱后,向一些寺庙和民间机构租赁场地当作“俘虏厂舍”用来统一关押。

此外,1895年初,又发生了海城、牛庄等战役,也有很多中国官兵被俘。但此时日方已经失去了最初得到战俘时急于炫耀战功的心情,反而视战俘为累赘,这些后期的清军战俘则被就地关押在辽宁海城,各项生活条件比之在日本的难友更为恶劣。

甲午中日战争后被俘虏的清朝将士的结局是怎样的?

战俘归国

1895年春,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经过多次谈判,中日两国在夏季完成战俘交接。

8月18日,日本将关押在日本的976名清军战俘送回天津。8月26日,关押在辽宁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日军交还,同时被中国俘虏的11名日军士兵也交还给了日方。

我们从上节可以算出,被带到日本的至少有2000余名清军战俘,然而只有979人被送回,折损近一半的人口,被俘至日本的清军将所受待遇之差、所遭虐待之深,可见一斑。

战俘归国后,祖国迎接他们的是责罚。归国后,被俘清军,军官一律革职遣散,士兵全部就地解散。“操江”舰舰长王永发曾经上书为病死在日本的部下请求抚恤,结果招致清廷严辞责骂。在平壤因伤被俘的军官谭清远等,不仅被革职,还被追究被俘的罪责。这些曾为国家付出了鲜血的“不祥之人”很快便从档案中消失。

甲午中日战争后被俘虏的清朝将士的结局是怎样的?

读史有感

如今,在日本大阪真田山,还能找到6座被俘清军的坟墓,其中5座根据遗愿,墓碑都面朝着西方,朝着他们永远回不去的家的方向。

事实上,除了这6人,还有数以千计的长眠在异国他乡清军将士,他们生前命运没能由自己把握,死后还只能化作孤魂飘荡在异国他乡。这场战争的成败,他们无法决定,他们只是历史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