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战国时期的器具,一定很多人先想到的就是一些青铜器具,毕竟很多出土文物都是如此,再加上各种电视剧的演绎,所以人们也就形成了固定思维。不过在杭州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绝对让人意想不到的文物,战国时期的水晶杯,看上去就和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玻璃杯一模一样,如果放在一堆玻璃杯当中,几乎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究竟为什么在战国时期就会出现这样的东西呢?

战国的玻璃杯是真的吗?真的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吗?

1990年10月份,从杭州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的一座战国土墩墓里,人们发现了这个水晶素光杯,当时考古人员挖掘一米多深后,突然发现里面闪出一点晶莹光芒,他们小心翼翼的清理。

这个水晶杯通体透亮、平素,也没有任何纹饰,仔细看略带了一点点淡琥珀色,最主要是开经过抛光处理,中底部有絮状体,是水晶的自然结晶。

起初考古人员还惊讶,这难不成是现代盗墓贼带进来的玻璃杯?直到被送往北京作鉴定时,考古学界的泰斗苏秉琦先生赞叹“这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水晶杯,制作工艺和技艺都令人惊叹,绝对的国宝级别文物”。

自从这图片流传到网上,更多的网友始终不肯相信这是这的,有人开玩笑说“这不就是家里喝牛奶的杯子吗?”“超市里买牛奶饮料都会送!”从这里延伸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战国时期真的有水晶制品吗?竟然能够制造出如此工艺的水晶制品。

战国的玻璃杯是真的吗?真的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吗?

经过专家介绍,中国实用水晶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中国本就是世界主要水晶产地,水晶的使用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墓葬也频繁出现水晶制品。

商朝之后,水晶制品的制作工艺也逐渐精细生动,春秋时期还有生肖雕刻,战国时期,玉器的制造工艺既不,水晶的制作工艺也随之提升,不过这次出土的水晶杯还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在整个战国出土的文物中,似乎没有如此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的,手感舒适,又方便实用。

其实除了这个水晶杯,战国时期还有类似现在的刷牙杯,这些文物也有手柄,但是这些东西在当时应该不是用来喝水的,而是财富的象征,现如今被列为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之一。

时至今日,依然很少有人相信,他们始终认为这是近代盗墓贼盗墓时带进去的,很多人都争相前去杭州博物馆观看,慕名而来,也再次使得这个战国水晶杯成了杭州博物馆名气最大的一件宝贝。

战国的玻璃杯是真的吗?真的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吗?

一直以来,这款杯子和西汉末的王莽合成为“穿越界”的两大铁证。而王莽已经被证明是个空谈搬照典籍的复古书生。同样,这一点不得不承认,杯子不是穿越者带过去的,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与手艺。

杯子有碎裂的痕迹,卖相大方简洁,远观是纯白色,似乎无异于普通玻璃杯。但走近一看,杯子略带淡琥珀色,抛光处理过。材料不是硅酸盐复盐,是水晶。

水晶主要是二氧化硅,在历史上也较为珍贵,别水玉,似水的一种玉,又有水碧、水精、石英、黎难、眼镜石等多个称呼。现有春秋的水晶玛瑙串饰、东晋高悝夫妇墓出土水晶饰品、唐朝的水晶八曲长杯、北宋的水晶项链、南宋的水晶狮形佩、明朝的水晶环、清代的水晶带链花篮等等水晶制品。

最早出现的记录在1935年发现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的所有石制品当中,水晶所制成的占百分之四点八。屈原也在他的《九章》里写道: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战国的玻璃杯是真的吗?真的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吗?

所以杯子是水晶杯。穿越者不可能带个这样材质的杯子穿越吧?更有甚者,盗墓贼子也不可能随身携带,然后遗留下吧?这只能是战国晚期时候的工匠制作而成的。

它的主人具体在是何人?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猜测说是楚灭越战后,楚国遣派去的最高官员(或长官)。公元前306年,攻齐不成反攻楚的越国被楚怀王所灭,为安抚,故而遣派一个人去吴越之地。这款水晶杯就是他随身所带的。那时冰凉的水晶杯可止渴,能够实用,又有某种信仰。所以,成了陪葬品。

至今,水晶杯的制成都是个问题。水晶硬度较高,摩氏硬度7(钢锯条6,金刚石是10,差不多比肩翡翠),怎么钻的孔?怎么加工的斜壁(杯子上宽下窄)?怎么对杯子内部进行的抛光处理?等等,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