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亡国之君”,很多人可能想到的都是一些 自身能力不强,但是却喜欢铺张浪费,昏庸无度的皇帝吧?的确,这样的形象要更加符合“亡国之君”的人设,但是实际上,历史上真正这样的亡国之君并不多,相反,很多皇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个人的能力其实是很厉害的,他们如果生在太平盛世,必然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

为什么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很少有昏庸的皇帝?

首先,历史上的所有帝王除却个别外,总体平均看待可以发现基本上都是合格的。周代八百年天下的天子有很多,我们记住了周文王和周武王而已,汉代的帝王何其多,我们基本上关注刘邦和汉武帝,唐代的帝王也不少,我们就记住了一个李世民;宋代的帝王,我们就记住了赵匡胤、宋徽宗……

我们熟悉的不过是那些比较突出的帝王,他们远远高于及格线,而大多数的帝王都是正常的水平,而且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得平平稳稳,才干会低吗?试想就算你不是很聪明,只是一个正常人,你身边的朋友、臣子都是马云、马化腾、国级或者副国级干部,就算是一个傻子,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几十年下来能力也绝不会低的。

为什么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很少有昏庸的皇帝?

其次,亡国之君作为帝王中的一份子,他们只不过处在王朝更替的阶段而被我们所熟知,我们在看待王朝更替时注意到了他们,实际他们也是在帝王中的平凡一份子,也不过时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只不过他们生在了帝王家,如果你生在帝王家,只要不是太过分,我相信你也会是一个好皇帝。

一个王朝的灭亡,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与国家灭亡时的那位“君主”有着直接关系。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并非都是“昏庸之辈”,但也不都是“才能出众”的人。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之间也有着他们的区别,有的属于昏庸无道,自取灭亡;有的是局势所逼,无可奈何;还有就是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是无法力挽狂澜。

为什么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很少有昏庸的皇帝?

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这位皇帝算是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暴君了。

孙皓这位皇帝在刚登基的时候,表现还是不错的,又是抚恤人民,又是开仓赈贫的,可以说,这个时候,孙皓还是有着“好皇帝”的样子的。但是,时间不长,孙皓就开始享受生活了,不仅沉迷酒色之中,还喜欢杀人。这样的皇帝,怎么能够振兴国家呢?国家又怎么可能不能亡呢?最终,吴国在孙皓的手上画上了句号,被西晋所灭。

皓之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况皓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

为什么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很少有昏庸的皇帝?

在历史上亡国之君中,除了暴君,还有就是“局势不受自己掌控”的所谓皇帝,比如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刘协是个苦命的皇帝,开始的时候就是个王爷,是因为董卓才当上皇帝,从刘协成为皇帝直至最后禅位,刘协都是属于“牵线木偶”一样,开始时被董卓控制,后来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被曹丕逼迫禅让。单从皇帝来说,刘协不能说是昏庸,他也想掌权做个实实在在的皇帝,他也不想做亡国之君,但是刘协没办法,局势所逼。

亡国之君还有一类就是属于自己有着一腔热血,有着自己的志向,但是还是没有改变亡国的结果。如明朝崇祯帝,崇祯帝在继位的时候,大明王朝已经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对于这种情况,崇祯帝也是想要挽救这个王朝,他不沉迷酒色,事必亲躬,但是局势已经不可逆转,再加上崇祯帝本人的性格问题,终归是没有力挽狂澜、没有振兴大明王朝。

在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有属于是昏庸的,也有相对来说有能力的,但是一个王朝的灭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或者说王朝的灭亡是类似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样的一种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