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每一个朝代,每一个皇帝的下葬过程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其主要区别是在丧葬的礼仪上。除开一些亡国之君以外,其他皇帝几乎都是太平盛世似的风光大葬,其葬礼与登基、大婚一样隆重。古人讲求事死如事生,皇帝死后也要表现出至高无上的尊严与豪华。

我国古代皇帝的下葬过程是怎样的?揭秘皇帝下葬过程

古代皇帝大多都是生前就开始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对陵墓的选址非常重视,通常都是紧随开国皇帝的陵寝而建。大宋王朝比较例外,一般都是皇帝死后才修建陵寝,而且规定必须在一年内完工,比动辄修建几十年的快多了。

皇帝的棺材被称为“梓宫”,这种叫法西汉时就已使用,后来指皇帝死后未入葬时的灵柩,入葬后则为棺椁。通常皇帝的梓宫都是用云南的金丝楠木所造,因材料珍贵、运输艰难及工艺精湛,梓宫的花费往往都在几十万两白银。

皇帝驾崩后,首先要成立治丧委员会,人选一般是新皇、皇亲及重臣。然后就是与普通人一样,对死者进行清理、打扮及更衣,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放入口含,皇帝通常是金玉珠宝。等待良辰吉时进行入殓。

等待的时日要根据皇帝的生辰八字来推算或者根据各朝的具体规定,将皇帝放入刷过四十九道漆的梓宫的过程叫做入殓,入殓后梓宫会停放数日。待黄道吉日选好后,便要进行出殡和安葬的程序。安葬时则会有大型法事,全民吊唁。

我国古代皇帝的下葬过程是怎样的?揭秘皇帝下葬过程

比如大清皇帝出殡前,要进行十来天的彩排预演,专业名称叫“演杠”。通常是在德胜门,杠夫会被要求按正式出殡的规定,抬着一个与皇帝梓宫重量差不多的独龙木来回演练,达标要求是近万斤木头上的一碗水不能洒。

在演杠的同时,要夜以继日的修复通往皇帝陵寝的道路。一切准备就绪,出殡时先由七十二人将梓宫抬出东华门。接着是皇室、官员、百姓倾巢而出,在送葬的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引魂幡。

第二梯队是由1628人组成的皇帝卤薄仪仗队,他们手持兵器、幡旗和纸扎、烧活等。抬梓宫的杠夫身穿孝服三班轮换,每班有为128人,每人担负八十斤左右的重量。梓宫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士,最后是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

在送葬队伍中,还有大批的和尚、道士等,他们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诵经。整个送葬队伍绵延十几里地,从紫禁城到陵寝,沿途还要搭设芦殿,供送葬队伍休息。这几百里的送葬路程,可谓是旷日持久。

进入陵区后的下葬过程就比较简单了,陪葬品会事先放入陵寝,梓宫放好后,就剩下封闭地宫或墓道。这一阶段的具体程序,史书上通常是不会有任何记载的,这当然是为了防止皇帝陵墓被盗,通常都是秘密进行。

我国古代皇帝的下葬过程是怎样的?揭秘皇帝下葬过程

我们通过照片看到最多的就是光绪皇帝的葬礼,他也是我国史上最后一位按照皇帝葬礼入葬的帝王。当时虽然大清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光绪出殡队伍的规模依然庞大。梓宫所到之处,百姓纷纷跪送,最刺眼的就是扛枪送葬的北洋军。

但嘉庆皇帝的葬礼就显得比较仓促,嘉庆突然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做棺材的材料还是乾隆剩下的几块金丝楠木,在嘉庆死后十三天才被运到承德。嘉庆装殓后,由7920名杠夫从承德运回京城,耗时十余天。半年后嘉庆才得以下葬。

亡国之君崇祯的丧礼就不能与上述两位比较了,可能连普通的百姓都不如。关于崇祯的葬礼史书上记载很少,基本上是短短数语。历朝皇帝的丧礼,都是非常隆重且极其奢糜的,但崇祯皇帝的葬礼根本谈不上这些。

崇祯的丧葬过程主要有京城东华门外和昌平鹿马山两段。崇祯死后是以发敷面,身上只有内衣裤,左脚没有穿鞋。李自成拨发了二贯钱,让太监去买了柳木棺材,将崇祯皇帝装殓后,停放在东华门外的施茶庵。由两位僧人和四位太监守着。

我国古代皇帝的下葬过程是怎样的?揭秘皇帝下葬过程

李自成批准以“帝礼葬,王礼祭”,也就是给柳木棺材刷上漆,给崇祯穿上衣帽。大明臣子哭拜的仅有三十人,只拜不哭的有六十九人,其余都是斜眼看。崇祯梓宫送到昌平后,由于崇祯没有陵寝,只能将田妃墓打开安葬。

雇人安葬的费用是由昌平州十余位官吏所凑,由于崇祯的梓宫实在太寒酸,人们将田妃的棺椁挪给崇祯使用,将崇祯摆放于田妃和周皇后之间。在三棺之前设香案和祭器,最后将石门关闭,填上封土,没有立冢。

总之,古代皇帝的葬礼大部分都是规模很大,极显奢华。像崇祯这样寒酸的葬礼也是有的,但并不是太多。古代皇帝的下葬过程也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都符合自古以来的丧葬传统制度,只是更为隆重与奢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