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禹贡》中记载,汉族人民最早是将居住地分为九个区域,也就是九州。在战国时期,九州就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代称,到了战国末年有出现了一种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不过九州的具体地理范围直到汉朝才确立,而九州此后也被分成了十三个州。这次就为大家简单讲讲最早的九州分别是哪,还有经过历时的演变,这九州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大禹划分的九州是哪几个?九州起源介绍

中国还有这么一个别称——“九州”,所谓“九州”其实是中国古代汉族先民传说中的地理区划,后被用作中国、汉地等概念的代称。

传说当年夏后氏首领大禹将天下划为“九州”,不过“九州”具体指的是什么还不清楚,《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及《容成氏》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九州”区划的记载,但相互之间存有差异,大概是如下图。

不过,虽然九州还不是十分明确,但是给后世却带来了极大影响 ,汉武帝时,依据《禹贡》里的“九州”和《职方》里的“九州”,将京畿地区之外的疆域划分为十三个刺史部,这就是汉朝的“十三州”。

这“十三州”中,有十一州的名字沿用了《书经·禹贡》、《周礼·职方》的州名,不过,西汉和东汉的“十三州”是不一样的。

大禹划分的九州是哪几个?九州起源介绍

西汉十三州(刺史部)是:朔方 、兖州 、青州 、豫州、徐州 、冀州 、幽州 、并州、扬州 、荆州 、益州、凉州 、交趾。

东汉则是:司隶、兖州、青州、豫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扬州、荆州、益州、凉州、交州。

东汉有些特殊,后十二个仍然是刺史部,不过第一个“司隶”则是校尉部。

大禹划分的九州是哪几个?九州起源介绍

这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中央和地方,中央的叫校尉部,地方则叫刺史部,所以这“司隶”其实就是东汉王朝的京畿地区,西汉时期其实也有这个部,司隶校尉是朝廷的监察官,为中央地区的警备司令和民政长官。

东汉时,司隶校尉部成为正式行政区,司隶校尉成为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并列为东汉十三州之一,一般也被称为“司州” 。

可是,东汉时期有司州,可西汉这“十三州”中似乎不含京畿地区啊,是的,西汉京畿地区之七郡是未设刺史的,直属于中央,后由司隶校尉监督。

大禹划分的九州是哪几个?九州起源介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刘备的建议就是取得荆州和益州两地,因为这两个地方原理政治中央(中原),同时面积大,土地富庶,适合新兴势力当根据地,只不过后来这个规划没有实现,蜀汉集团只割据了益州一处。

三国的局势其实是这样的,北方的州基本是曹魏集团占据,孙吴的核心区是扬州同时控制了交州,蜀汉控制了益州,而荆州一开始被孙曹刘三家瓜分,后吕蒙突袭荆州,荆州大部归属了东吴。

后期邓芝出使吴国,说:“吴、蜀二国四州之地”,指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