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代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或许是这个朝代最容易被记住的一个皇帝之一,比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不过也有李渊这样明明是建立者,却总是被忽略的皇帝。不过这些皇帝中,有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这其中就有些差别了,既然同样都是开国皇帝,为什么有的人是太祖。而有的人却是高祖?这两个究竟有什么差别吗?

为什么开国皇帝有的是太祖有的是高祖?有什么区别吗?

要了解这个太祖和高祖的区别,先要了解“祖”和“宗”有何不同。

《孔子家语》记载:“祖有功而宗有德”。这就是“祖”和“宗”的区别,意思就是有功称祖,有德称宗。而这里的功,指的是开国之功,德指的是,守成之德。这也就说明了为何开国皇帝多是称祖,而守成的皇帝只是称宗。

庙号起始于商代,但周朝并没有实行,真正开始使用庙号是在汉朝才开始的。也就是说,刘邦才是第一个拥有庙号的人。

《史记》:“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很明显,汉太祖就是刘邦的庙号,而谥号就是高皇帝。

为什么开国皇帝有的是太祖有的是高祖?有什么区别吗?

但很多人却把刘邦称为“汉高祖”,包括司马迁,这是为何?,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刘邦是第一个拥有庙号之人,先前的商朝可能也有过,但时间太久远,后来之人就主动忽略掉了。加上当时的庙号制度也不完善,没人在乎太祖是个什么玩意,所以他们直接用谥号的“高”来指代刘邦的宗庙,于是就成了“高祖庙”,这样一来两个称号化繁为简,合成一个,简单方便。

在宗庙的制度中,“太祖”是具有特殊含义的,所谓天子七庙,主流意思是“一祖二宗四亲庙”。“一祖”,是谓始祖,即第一个受封者,在商为契,在周为后稷;“二宗”,指的是太祖和太宗,太祖是第一受命者,即第一个接受天命之人,在周即为周文王。因此在汉朝而言,刘邦是第一个受封者也是第一个受命者,所以按宗庙制度,他称为太祖是合情合理的。

为什么开国皇帝有的是太祖有的是高祖?有什么区别吗?

谥号与庙号弄混了

但“高祖”又是个什么意思?这样的称号在宗庙制度中是没有的,只因为汉朝初年的庙号制度不完善,这些人瞎弄,把刘邦的谥号与庙号搞混了,才弄出“高祖”这么个称号。但既然都已经搞出来了,就凑合着用吧。

就因为刘邦这么一出,导致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如果有两个功绩、地位相当的皇帝,就会出现你叫太祖,我叫高祖,而这两个称号基本没什么差别。

比如:

魏:(曹操,太祖);(曹丕,高祖)

晋朝:(司马懿,高祖);(司马昭,太祖)

十六国:(后招石勒,高祖);(石虎,太祖)

南北朝:(刘裕,高祖);(刘义隆,太祖)

隋朝:(杨忠,太祖);(杨坚,高祖)

唐朝:(李虎,太祖);(李渊,高祖)

为什么开国皇帝有的是太祖有的是高祖?有什么区别吗?

这样混乱的庙号制度,也正说明了当时的太祖和高祖没有什么却别,有的时候高祖等级高,有的时候太祖又比高祖高。

从宋辽之后,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朱元璋、努尔哈赤全都成了始受封和始受命者,全都设为太祖,从此再也没有“高祖”这个称号出来了。

这时候肯定有朋友要问了,“为何顺治是宗,而康熙却成了祖”

先前说到,有功为祖,有德为宗。开国皇帝皆是有功,因此都是祖,但如果后世子孙如果也有开创之功,自然也可称祖。如刘秀中兴汉室,有开创之功,谓之汉室祖。康熙和顺治的这个庙号倒不是他们乱来,顺治入关,一统汉人江山,这自然是开创大业之功。

为什么开国皇帝有的是太祖有的是高祖?有什么区别吗?

至于康熙:《清史稿.圣祖本纪》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赐,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日守成,实同开创焉。因此,康熙被视为“圣祖”。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祖,就是明成祖朱棣,他原庙号太宗,但到嘉靖皇帝时为了把自己的父亲放进太庙,硬是把朱棣升了一级,赞他靖难有功,实同开创,也应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