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职品级,文勋十级,武勋十二阶。从品级看来,从三品肯定是要大于正四品的,不过当时却有人把从三到正四称为升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主要是因为工作内容不同,才有了这样的说法,有时候官职高反而还没一些低官职的自由,在各方面的限制也更多一些。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明朝官职体系有哪些特别之处,看看正四品为什么要比从三品还好些,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从三品和正四品谁大?从三到正四竟是升官?

咱们平时都说升官发财,古代官员们追求什么?不就是从小官一步一步往上爬?按照你所说从三品降到了四品还庆祝一番,这人怕不是个傻子吧?

还真不是,这是在历史上真实出现过得情况,而且在记载明朝风俗的《万历野获篇·卷二十·京职·京官肩舆》中还专门提到了这个事儿,书上是这么说的“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轿。以故光禄太仆卿之升佥都御史,虽甚雄剧,然以从三转正四,故有抬轿谢恩,骑马到任之语。”

也就是说把您从光禄卿或太仆卿降为佥都御史,光禄卿是从三品,而佥都御史则是正四品,按照品级上来说可是降级了,可是明代官员对此的反应却是欢天喜地,甚至要抬着轿子去谢恩,这是个啥情况?

其实是工作内容问题,您别看这光禄卿和太仆卿乃是堂堂九卿之一,从三品的高官,但实际上是个清水衙门,还是个伺候人的苦差事。

就光禄卿来说,咱们中国从南梁时期就有了这个官名,光禄卿的品级一直在正四品到从三品之间游荡,而工作内容则是“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听起来好像很牛,实际上就是伺候别人吃酒席的.....皇帝要招待宾客吃饭或者是祭祀天地,你负责准备膳食和果盘“凡祭祀,共五齐、三酒、牲牢、郁鬯及尊彝、笾豆、簠簋、鼎俎、铏登之实,前期饬有司办具牲镬,视涤濯,奉牲则告充告各,共其明水火焉。”

除此以外光禄卿这个九卿之一当得还很憋屈,除了要负责祭祀事宜之外还兼着皇家几千口子人的膳食,累的是脚不沾地。

工作辛苦还不算,受的闲气还多,光禄卿除了归礼部管之外同时又受尚膳监宦官监督,可以说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从三品和正四品谁大?从三到正四竟是升官?

那太仆卿是干啥的?“掌车辂、厩牧之令,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额,这可不就是个弼马温么.....手底下领着几个“兽医博士”和几百个兽医,至于太仆卿的办公室太仆寺则是全国掌握马政的最高机关,就是高级马厩。

所以您看看,这从三品怎么了,听起来很高贵,还不是一样要顶着白眼伺候人?

您再看看佥都御史,虽然是正四品,但人家可是都察院的头头,这个身份就不一样了。

有人说都察院怎么了,都察院就嚣张啦?你个七品的御史小官咋这么横呢?

那我回答您,都察院还真是嚣张,说道这个就不得不提及明代的御史制度。监察御史级别并不高,只是七品小官(给事中从八,左右正八,都给事中从七品,属于朝廷最低等级),但这玩意架不住人家权力大啊!

御史干嘛的?吃饭家伙就是弹劾人,这些货们有监察权,能够光明正大的督察百官,弹劾非法,是正牌子天子耳目,专门找茬。

除了在京城维护治安,监察御史还需要奉命出巡,《明史》记载,监察御史“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也就是说上到藩王总督,下到平民百姓都在监察御史的审核范围内,他们有权弹劾或者是举荐官员,监督各级衙门,遇到大事启奏皇帝,遇到小事自己就能够处理,您说说他们权力大不大?

从三品和正四品谁大?从三到正四竟是升官?

所以当监察御史出巡时可是威风八面专治各种不服,您别说地方上像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这种贵为正二品的官员都得小心谨慎,就连总督、巡抚这种帝国封疆大吏也是客客气气,要知道当年隆庆皇帝的老师、首辅高拱就曾经被御史们雪片般的弹劾奏章给赶下了台,堂堂首辅帝师都中了招,更何况我们这些人?要真是惹恼了他们群起而攻之那可受不了。

而监察御史疯起来连王爷都敢对着干,嘉靖年间有个叫王仪的监察御史,他奉命巡查陕西,结果到了地之后发现秦王在当地横行霸道很是不法,于是老王就开始发动同僚弹劾秦王,在御史们的压力下秦王虽然万般不爽,但还是乖乖的把百姓的产业物归原主。

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御史都牛气成这样,您再想想正四品的佥都御史是个什么等级?这等于是翻身农奴得解放啊,从受气包的职位调到了管人的职位,当年你伺候别人,现在人家伺候你,这职位孰高孰低自然是高下立判。

这个降级庆祝的事儿大家可能都清楚了,那么上面这段话中什么叫“虽甚雄剧,然以从三转正四,故有抬轿谢恩,骑马到任”呢?

这是因为明代规定三品以下的官员一律不得坐轿子,三品以下的官员呢?则骑马上朝(所以在皇城外还有上马台和系马桩)而乘轿上朝对于官员们来说是属于十分荣耀的事儿,现在你从太仆卿降职成为佥都御史,表面上是降职,实际上却相当于升了好几级!甚至可以说是“雄剧”(也就是感慨这个跨度),不过这个级别还是降了,所以也就达不到坐轿的规格。

从三品和正四品谁大?从三到正四竟是升官?

在考虑朝廷纲纪和大臣面子的情况下,你就骑着马,抬着轿来谢恩吧!

像这种明降实升的事情不止发生在明朝,早在唐朝就有工作内容决定你的官职高低的事了。

唐文宗时期,幽州节度使杨志诚被朝廷从检校工部尚书改任检校吏部尚书,朝廷暗示这是给你升官啦,但杨志诚很生气。他向宰相们抱怨说:“我是个当兵的没啥文化,也不知道朝廷官职的排列情况,但我就知道从尚书改为仆射是升官,从来还没听说过工部改任吏部也算得上升官的!”

朝廷一开始也没理会杨志诚的牢骚,结果没想到老杨还真较上劲了,连皇帝派往幽州去慰问将士的宦官都被扣押,无奈之下唐文宗只好任杨志诚为仆射(仆射指的是宰相)。

为什么老杨会生气?因为在他看来这工部和吏部都是正三品,你把我从工部调到吏部,那不就想当于只是挪了个窝而已嘛,这算什么升职呢!其实这事儿是杨志诚冤枉了朝廷,这还真是给他升官。您别看工部尚书和吏部尚书都是正三品,但估计没人会放着吏部尚书不做去选择做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管什么?人家管的可是全国官员的升迁降职工作,权力不知道有多大,所以吏部尚书在明朝被称为“天官”,那是首辅以下最重要的位置,而官员们更是把主持人事大权的吏部尚书当成了神仙来看待。

从三品和正四品谁大?从三到正四竟是升官?

而工部尚书管的什么?管皇家建筑,就是个泥瓦匠偷偷,天天和工匠们打交道。现在当然没啥,但在咱们古代工匠可是贱业,所以连带着工部也有了个外号“贱”部,要您选你是当天官还是当贱部老大?估计是个人都知道要怎么选。

但这些东西是官场上的“潜规则”,大家知道但都不能说破,毕竟明面上都是为朝廷效力,怎么能搞高贵低贱之分呢!

不过这个杨志诚是个武夫,吏部工部这些弯弯绕他不清楚,在他看来吏部工部都是一个尿性,但尚书不如仆射那是明显的事嘛。所以这才厚着脸皮向唐文宗要升官。

所以说咱们看升官有时候不单单只是看品秩,还得看事权,品秩虽然相同,但工作内容决定了你的地位,事权重,那就等于是升官,所以这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可比九卿之一的光禄卿要有诱惑力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