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岳飞其实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在当时,北宋战乱,岳飞是攻打了很多的地方和城市,为当时宋朝的发展立下了汉马功劳,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民族英雄,不过,大家也知道,岳飞最后是被宋高宗赵构给杀了,为什么赵构要杀岳飞,其中究竟有哪些原因?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非要杀岳飞?真正原因是什么

公元1140年,颍昌(今许昌)和郾城这两座城池,曾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一个让后世无数人既热血澎湃又悲愤填膺的历史时刻。

岳家军在这里数次击败金军主力,岳飞与诸将相约痛饮黄龙;而颍昌大战三天后,岳家军就接到撤军的命令,不得不放弃已经收复的河南半壁河山,班师南下,从而错失了收复中原、洗雪靖康之耻的最好时机。

当时南宋四路大军进攻中原,岳飞的部队又打败金军主力,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的机会就在眼前,赵构和秦桧为什么下令大军班师?

一年后人们似乎看到了谜底,韩世忠、岳飞等人被任命为负责国防的正、副职位,不再具体管理部队,“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统统变成了“赵家军”。赵构拍拍手安了心,但收复中原的王朝夙愿却越来越渺茫。

岳飞收复郑州、洛阳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878年前,岳飞在郾城如此叹息。

1140年6月到7月,岳家军挥师北伐,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收复了许昌、郑州、洛阳等地,并在郾城、许昌连续击败金军主力,岳飞的心情畅快到了极点,但几天后,他就被迫班师,心情由大喜到大悲,糟到了极点。

“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为了这一天,岳飞努力了十年。

1129 年,岳飞被迫跟随杜充撤离开封时,他梦想的就是这一天。在江南,他阻击金军,收复建康(今南京),又奉命扫平许多叛军和农民起义军,他率领的“岳家军”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南宋最可依靠的劲旅。他本人的军事才华充分展露,成为南宋“中兴四将”中功勋最著、升迁最快的一个。但岳飞之志,并不在个人富贵。打造一支钢铁之师,收复中原,洗雪国耻,是他平生最大的梦想。

岳飞的生活极其俭朴。一位新加入岳家军的将领是位美食家,他请岳飞吃饭,上了一道好菜,岳飞吃了几口,称赞道:真好吃,这么好的东西一次吃完太可惜,留着晚上再吃吧。那位大将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还有位好色的大将千里迢迢给岳飞送来一个四川美女,岳飞在屋外问道:我这里穿不上丝绸的衣服,吃的都是粗粮,这样的日子你能过下去吗?屋内传来“哧哧”的笑声,于是岳飞见都没见,就让来人把美女带了回去。

岳飞的心思都放在治军打仗上。他的部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打仗时锐不可当,深得南宋及沦陷区百姓的爱戴。在他看来,国仇大过天。名将杨再兴原是流寇曹成的将领,与岳家军作战时,他杀死了岳飞的弟弟岳翻。后来兵败被俘,杨再兴在岳飞面前慷慨陈词,表示要为国效命。岳飞爱他豪壮,亲自为他松绑。后来在郾城大战中,杨再兴单枪匹马杀入金阵寻找金兀术,虽没遇到兀术,却也杀了百十名金兵。随后他在小商桥以300名骑兵杀入12万金军大阵,杀敌上千,自己也被乱箭射死。战后岳飞为他举行火化葬礼,发现他身上的箭头竟有两升,全军为之感泣。

1134年,岳飞奉命北伐,收复襄阳、唐州(今唐河县)、邓州和信阳等地,从此坐镇襄阳,时刻准备进军中原。两年后,岳家军再次北伐,所战皆捷,攻取了河南栾川、卢氏、嵩县,陕西商县等地,但由于后勤供应不上,留在襄阳的岳家军甚至有士兵活活饿死的,岳家军不得不退兵。

1140 年,金军毁盟攻取河南,顺昌被围时,金军极有可能再下江南。宋高宗为了自保,令张俊攻取宿州、亳州,韩世忠攻淮阳(今江苏邳州),岳飞进军陈州(今河南淮阳)。数路大军剑指中原,形成颇有战略优势的进攻态势。当刘在顺昌击败金军主力后,宋军士气高涨,形势极为有利。

岳飞打下陈州后并没有在这里止步,他的百胜之师在一个多月内,攻占了许昌、洛阳、郑州、中牟等地,然后把主力集结在许昌一带,准备寻机与金兵主力决战。在郾城、许昌发生的数次大战中,岳家军“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仍无一人肯回顾,终于一次次大败金军主力。

为收复中原,岳飞派人在沦陷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关隘、渡口的车夫和舵手,饭店、旅社中的店小二,组成了一张岳家军联络网,抗金的“地下工作者”“往来无碍,食宿有所”。到达许昌后,岳飞派遣原从黄河北投奔过来的梁兴、董荣等人渡河北上,联络当地义军,一时间打着岳家军旗号的义军风起云涌,“剿杀金贼,占夺州县”,使金人在燕京以南很多地方的统治陷入瘫痪。

宗泽临死前“过河”的夙愿,极有可能由他当年赏识提拔的部将实现。

但就在这个时候,命令岳飞班师的圣旨——民间传说中的12道金牌送到了岳飞的手中。不难想像,下达班师的命令,对岳飞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据说,岳飞从郾城、许昌撤军时,当地百姓“哭声遍野”,岳飞也倾洒了无奈的英雄泪。岳家军一撤,沦陷区起事的义军失去依靠,将要燎原的大火顿时熄灭。

南宋版“攘外必先安内”

1140年岳飞班师,成为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说,岳飞是“愚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干吗听他的?收复了开封再说。

事实上,其他几路大军已经奉命撤退,岳飞已成孤军。如果不撤退,不但得不到粮草供应,甚至可能被视为叛军,那样的话岳家军就很危险了。

有人认为,赵构命令撤军有他的道理,当时宋军没有彻底打败金人的实力。但当时赵构跟金人可能是“麻秆打狼——两头都怕”,宋朝大臣洪皓那时出使燕京,他发回密报说:“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史学家多认为,宋金强弱之势已经发生变化,金人宿将大多已经死了,金军整体战斗力下降,而如果宋朝诸路大军齐心协力,分路进击,协同作战,则“兀术可擒,汴京可复”。遗憾的是,“王师亟还,自失机会,良可惜也”。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认为,宋军还不具有灭金的实力,但他同样认为,当时宋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秦桧的儿子秦熺在描述1140年前后南宋内部军政状况时,用了四个字:“太阿倒持”,太阿是古代著名的宝剑,所谓“倒持”的意思是,本来应该由皇帝握着对付臣下的宝剑柄,反而握在了臣下的手中。秦熺说,高宗早就有意革除“积岁倒持之患”。或许在高宗看来,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岳飞所想的收复中原、洗雪国耻,而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皇权,避免受到内部的威胁。换句话说,命令岳飞班师,很可能不是担心打不过金人,而是担心岳飞的威望和兵力大得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这算得上南宋版的“攘外必先安内”。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非要杀岳飞?真正原因是什么

宋太祖曾经“杯酒释兵权”,建立了一套文臣控兵体制。而在宋金战争中,军事才能突出的武将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部队,他们权力很大,不但有军权,还拥有辖区内的民政、财政大权,部队与武将关系十分密切,都以主将之姓为名,如岳飞的“岳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等。

这种状况极大地提高了南宋军队的战斗力,使他们在与金人的战斗中逐渐扭转了局面。不过,这种情形绝不是赵构所希望的。

削夺武将兵权的行动,从1132年就悄悄地开始了,只不过当时南宋风雨飘摇,赵构不得不依靠这些大将,不敢骤然重收兵权。1140年发生的一切,让赵构底气足了,他意识到金人已经不能对他构成致命的威胁,于是收兵权的步子就大了起来。

“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统统变成了“赵家军”

1141年年初,兀术再次举兵南侵,但在合肥附近的柘皋镇被宋军打败,随后兀术在濠州(今凤阳)设伏打败宋军后北撤。他也意识到今非昔比,再与南宋交兵占不到什么上风了,于是,宋金议和再度悄悄进行。

高宗以庆祝柘皋之捷为名,把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召回杭州,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看起来是让他们参与最高军事决策,实际是不再让他们掌管军队。高宗又下诏:“凡尔有众,朕亲统领”,解散三大将的统帅部,使他们的军队直接隶属中央,提高军队“中层干部”的权位,让他们分别管理部队,而军队的统帅则临战时由皇帝亲自指派。至此,赵构完成了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统统变成了“赵家军”。

但岳飞、韩世忠威名素著,深得军民爱戴,他们的存在,都可能是一种威胁。

韩世忠先被选为打击对象。岳飞被派和张俊一起去原“韩家军”检查工作,岳飞发现张俊竟按照秦桧的吩咐在整韩世忠谋反的“材料”,他大吃一惊,赶忙连夜派人送信。韩世忠闻讯大惊,他连忙入宫求见赵构,伏地大哭,解开衣服,请赵构看自己身上的刀痕箭瘢。他的手曾中毒箭入骨,两只手只剩四个指头。或许这双残手救了他,赵构此后不再与他为难。而韩世忠从此深居简出,不再跟自己过去的部下见面,喜欢上了佛教和老子,自号清凉居士。偶尔他会带个书童,骑头小毛驴,在西湖边看看风花雪月。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非要杀岳飞?真正原因是什么

岳飞救了韩世忠,却难救自己。

岳飞的错,就在于他太完美了。作为武将,他不但不惜死,还不爱钱,不贪女色,打胜仗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平时什么事都很低调,唯独在收复中原问题上他异常桀骜不驯,“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

或许赵构真的把岳飞看成一个威胁。但秦桧伙同张俊用尽了各种办法,给岳飞定的罪名也就是三个字:“莫须有。”这三个字,后世成为冤狱的代名词。

岳飞死了,那年,这个河南人年仅39岁。

同时死去的,还有收复中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