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吕布袭刘备,取下备”,刘备投奔曹操。程昱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大略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以“方今收英雄里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为由而拒绝。

建安四年,曹操派刘备、朱灵去往下邳北面邀击袁术,程昱、郭嘉赶忙进言:“刘备不可纵。”曹操悔恨不已,派人去追,但为时以晚。正巧这时刘备与董承等人的“衣带诏”密谋破产。曹操从此忌恨刘备。

建安五年,曹操欲东征刘备,手下诸将不同意,认为这样会造成后方兵力空虚,引来袁绍乘人之后。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终大败刘备,俘虏关羽及刘备妻儿。

同一个刘备,曹操对他前后态度差距如此之大?原因为何?

 

人们常说孙权以荆州资刘备确实厚待刘备,其实曹操待刘备更厚,替他夺取下邳,活捉吕布,迎回老婆儿子,并先后表刘备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果然是大手笔,在他有意收买人心的时侯,所做所为比孙权要大方、痛快得多。而刘备是如何回报曹操的呢?是与董承等人阴谋诛杀曹操。

刘备身上确实有不少在乱世中非常可贵的资质,他既有宗室出身,又有一种得以拢络四方英豪的命亡徒式的禀性。这使他成为“活宝贝”,野心家都试图利用他。但他们都没有看清刘备表面是打“仁”字招牌,而内心没有任何信义,甚至没有欠情还情的人类本能。曹操开始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后来经人提醒认识到了,但为时已晚。最后自己坚定的决心,在袁绍大兵压境的状态下,果断做出要先解决刘备的决定。

曾有人称赞曹操“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为英明正确的决定,而实际上,尽管曹操这种“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的决定是极有气魄的,主导思路也是正确的,但初次与刘备打交道的他,还是有所失策。一生善于识人用人的曹操,所败于不识刘备枭雄本质,无意间放纵了自己一生中最顽强的敌手。曹操后来所言“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等于为自己先前“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的言论自打耳光。

曹操绝世英雄,尚经过许多时间、许多磨难才认清了刘备,更何况孙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