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凭借父兄两代人的努力和基业,积极的发掘内部的优秀人才,与刘备和曹操是鼎足而三分天下,是一代雄主。但是,他也犯了许多的战略或战术上的错误。兄弟以为主要有四点失误:

总体战略失误。鲁肃第一次晋见孙权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设想:尽长江之极而守之。出击刘表与刘璋,占领长江以南的土地,在出兵北伐。孙权后来说:这是鲁肃最让他欣赏的两方面之一(另一方面是赤壁大战劝止孙权投降)。从此,孙权集团的军事行动就按照鲁肃的设想开始进行了,先是征讨黄祖,后为有占据荆州,不惜与刘备集团大打出手……但是,孙权集团忽略了,鲁肃提出大战略与后来形式的变化,但鲁肃提出这个极其高明的方案时,天下处于群雄割据的局面,曹操还在平定袁绍的北方反对势力,孙权的南方对手是比较好对付的刘表与刘璋,战略实现的可能性大。而到后来,天下已经三分,曹操平定北方,时刻想南征东吴,孙权的南方对手是龙精虎猛的刘备集团。形式发生变化,战略也应随之变化,但孙权固执的非要执行原方案,于是吴蜀开打,曹操得利。孙权破坏了鼎足而三的平衡,如果我是孙权的谋士,我会从理论上劝说:关羽北伐时,我们要做的不是从背后下手,而是调兵北上,袭取合肥与淮河以南地区,壮大实力。当刘备占领关中后,索要荆州,他如不给我们则袭取荆州,道理上我们站的住脚,战略上刘备大军在关中,关羽在襄樊和以北地区,荆州可一举而下,这样又可以平衡三国的力量对比。

孙权集团的第二个战略性失误是只注意水军的发展,忽略了步兵特别是忽略了骑兵。终东吴的历史,我们看不到东吴有一次漂亮的骑兵战役,每次都是水军为主,步兵紧跟。例子很好找,二气周喻时,周喻追击刘备时,书中写道:。。。。只有为头的将领有马。。。。东吴打胜仗后,书中老是写到:。。。夺获好马多少多少匹。。。可见东吴马很少,因此骑兵力量很薄弱。冷兵器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骑兵是最先进的进攻力量,要知道,步兵打胜时,追击不过十几里,而骑兵一旦或胜,少则追十几里,多则几十里。从孙权不积极发展骑兵,就可以断定,他不思进取,也无力北进争夺天下。孙策临终时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以守江东,我不如卿。"可谓知弟莫如兄啊。

孙权集团的第三个战略失误在于荆州。鲁肃的提出袭取荆州战略时,因为当时荆州的主人是与江东死仇刘表,而一旦打败刘表无后顾之忧,但孙权袭取荆州时,对手是刘备,袭取后,荆州要驻扎大量军队以防备刘备四川方面的反扑,这种局面到东吴灭亡也没能改变,荆州驻扎军队过多,北伐曹魏就无足够兵力了。袭取荆州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从此,江东要在东到大海,西到襄樊的广阔江岸驻军,兵力严重分散,摆了个任人进攻的臭局。这一点在五代十国里有很相似的例子:王朴劝后周皇帝柴荣说:。。。。南唐的地区广大,长江防线长达千里,我们可以调较少的兵力东一下西一下的进攻,以疲劳南唐,破坏它的经济,最后我们多路进攻,可一举而下。诸位看看地图就会明白,南唐与后周的对峙和孙权占领荆州与曹操的对峙几乎一模一样。最重要的是,袭取荆州后,吴蜀虽又结盟,但彼此已经不信任了,在也回不到赤壁大战时两家戮力同心,共抗强敌的局面了。

 

后期东吴北伐只是为了敷衍西川,孙权的意图很明显,正如司马懿所说:"西川大军如胜利,孙权必定入寇,因此只要全力破蜀即可。"孙权也不想一下,两家东西夹击曹魏,才能使敌人两面作战,应接不暇,才可能获胜。曹魏一旦识破了孙权的小九九,全力防蜀,蜀将无法获胜,孙权也就北进不了中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