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黏球”武器研发计划 把敌人大型舰艇围困在海面

美军“黏球”武器研发计划 把敌人大型舰艇围困在海面

新闻提示

未来舰艇在海上的“天敌”又多了一个。近日,媒体披露了美军一项名为“黏球”的武器研发计划。美军希望“黏球”能够把敌人的大型舰艇围困在海面,如同汽车深陷沼泽一般束手就擒。

神奇“黏球”划海为“牢”。已经正式提交的“黏球”开发计划表明,这不是天方夜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黏球”将成为美军谋求海上控制的一柄利器。

划“海”为牢的“黏球”梦

想像一下,一艘劈波斩浪的驱逐舰突然驶入“海洋沼泽”,身陷其中动弹不得,这该是多么科幻而神奇的画面。

在美国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丹尼尔·怀特赫斯少校眼中,这一幕并非遥不可及。他给这种武器取了一个颇具游戏色彩的名字——黏球。

其实早在2009年,丹尼尔·怀特赫斯少校就有了如何将一系列现有技术结合起来,制造一种非致命武器的想法。当时他思考把一种特别配制的更加浓稠的剃须膏与防务界已存在的“黏性泡沫材料”结合起来,给水面作战的舰船构成难以脱身的巨大挑战。

于是他起草了一份报告,提出了“黏球”的初步设想:该武器系统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没入水中的凝胶障碍物,可以阻碍舰船的航道;另一部分是一种漂浮在水面的黏性泡沫障碍物,可以阻止任何摆脱它的行为。

如果拿足球比赛做一个形象的说明,前一部分的作用相当于后卫的正面堵截,后一部分的作用相当于后卫的贴身紧逼。两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使用,发挥不同功效,又能够组合产生最佳防守效果,划“海”为牢,让舰艇不可自拔。

如今,“黏球”的开发计划已经正式提交,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黏球”就将成为美军谋求海上控制的一柄利器。试想战争一旦爆发,美军把“黏球”洒向意图控制的全球16条海上要道以及敌方军事港口,全球航道的瘫痪较之大都市上下班高峰时的拥挤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

“黏球”计划可行性分析

也许是受好莱坞科幻大片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感染,美军在新武器开发预研中常有惊人之举。

有人称赞,说他们具有开拓创新的理念和引领潮流的眼光;有人质疑,说他们只会把奇特的想法和高端的技术融合成标新立异的兵器“怪胎”。

争论归争论,但有一点不可回避:当梦想照进现实,若经不起现实阳光的炙烤,任何精妙的设想也只能化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这一点美军肯定深有体会。比如他们信誓旦旦的“同性恋炸弹”的研发计划,除了给自己带来一项颇为尴尬的“搞笑诺贝尔奖”之外一无所获。

因此,当“黏球”进入人们视线的时候,人们心底不由划过一个疑问:你是来搞笑的吗?

也许,“黏球”最大的噱头在于它的非致命性,它的作用是粘船,听起来非常安全。但是仔细推敲,却也能发现很多问题。

首先,这种奇特物质的化学性质必须考虑:有无毒性、是否污染环境、会不会影响海洋生物安全等。其次,这种高度黏性的东西会给装填、运送和保存带来很多麻烦,连丹尼尔·怀特赫斯少校自己都说,如果处理不慎会有“令人窒息的危险”。如果它还没上战场就先在自家门口黏出几条人命,我们只能说,非致命“黏球”真的有致命隐患了。

另外,“黏球”在作战中的使用也是棘手的问题:用什么装备布设,如何迅速、隐蔽地布设,“黏球”需要多大的体积……

研发成本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把奇思妙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了的武器,需要高科技作支撑,更需要金钱作后盾。谁能保证黏球研发不是个“无底洞”?美军不是没有这样的惨痛经历。当年的“海影”号隐形舰船在设计之初也是风光无限,可多年以后这个烧钱的项目不得不被叫停,如今“海影”号只得在某个小码头凄凉地“安度晚年”。

非致命“黏球”技术前传

从F-35联合攻击战斗机到“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美军的“大杀器”不断升级换代,延续着独步全球的领先优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非致命武器的研究,美军显得非常低调。

但是,当我们透过“黏球”仔细审视美军非致命武器的研发时,却发现低调的背后并不是低温。

就拿“黏球”的研发来说,早在1993年,美军就在索马里试用了具有黏性的凝胶。当时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拿着黏性泡沫枪攻击索马里民兵,把他们紧紧地粘在地上,甚至连T-55坦克都动弹不得。

后来,美军试图制造“泡沫炸弹”,遭到轰炸的路面在短短几秒钟内将被强度很高的黏性物质覆盖,使人员和车辆裹步不前。据丹尼尔·怀特赫斯少校讲,美军曾研发了“漂浮的剃须膏山”,意图给敌舰设置障碍。

不难看出,一个奇思妙想的“黏球”背后,有着近20年的技术积累和思维延伸。

美军研发非致命武器的热情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启动了“非致命武器联合开发计划”,每年拨给海军陆战队数千万美金执行这个计划。对于每每因造成平民伤亡而招致国际社会一致谴责的“战争大户”美军来说,使用非致命武器可能是其“道德伪装”上的一根救命稻草。

解放军报(邓冉子 喻越)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