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效应”:新研究指出南非较富裕的城区能够吸引更多原生鸟类

南非开普敦市区约13公里外的科斯坦博斯国家植物园(Kirstenbosch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中,一只孔雀石色花蜜鸟(Nectarinia famosa)正享用着花蜜。 PHOTOGRAPH BY ANN AND STEVE TOON, MINDEN PICTURES

“奢华效应”:新研究指出南非较富裕的城区能够吸引更多原生鸟类

南非蒙塔古山道(Montagu Pass)的黄眼鸽(Columba arquatrix)也曾为这个研究中的物种之一。 PHOTOGRAPH BY RICHARD DU TOIT, MINDEN PICTURES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CARRIE ARNOLD编译:曾柏谚):科学家首次在欧洲、美国与澳洲以外的地区证实「奢华效应」(luxury effect)。钱或许买不到快乐,但可以买到生物多样性──至少在鸟类身上如此。

新研究指出,在南非较富裕的城区能够吸引更多原生鸟类。这是因为高级小区拥有较多绿地,能满足动物的栖地需求。

人们最早是在2003年亚历桑纳州凤凰城的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确认所谓「奢华效应」(luxury effect),随后也在许多物种如昆虫、蝙蝠与蜥蜴等身上发现。

大型且景观高度美化的庭院、能藏匿与抚育后代的植被、丰富的水源,都是吸引野生动植物的诱因。

意大利杜林大学(University of Turin)的生态学家丹.张伯伦(Dan Chamberlain)表示,既有研究的问题在于,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北美、欧洲与澳洲等相对富裕的国家进行。

然而,都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却更集中在南美洲、东南亚与非洲等地。

如今,张伯伦与同事已经在南非证实奢华效应存在,并呼吁城市规画者应确保人人都能亲近大自然。

科学家也建议为了人类与野生动物好,世界各地都市地区的空间,应有一半用作公园与其他绿地。

「富人可以从绿地获得好处,凭什么穷人就只能渴望绿地?」

跟着过好日子

张伯伦说,南非之所以成为研究热点,原因在于收入严重不平等;另外急速拓展的城市地区,也有着从富裕且西化的住宅到贫民窟等不同的居住类型。

张伯伦与来自开普敦大学、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的同事,采用了来自第二届南非鸟类分布调查计划(South African Bird Atlas Project)的数据,估量在22个城市地区的不同地景中,原生鸟类的生物多样性。该计划是一项公民科学家计划,由志工鉴别在定期造访的特定地区所目击到的鸟种。

研究团队发现不论对近郊还是远郊(也就是城市与农村间的过渡带)而言,愈富有即代表着有愈多绿地与原生鸟类。

这项最近发表在《全球变迁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上的研究也发现,在高度都市化的地区,趋势却有相反的情况──变成人们的平均收入愈高,生物多样性反而愈低;不过在所有区域中,林木与植被覆盖率的提升都会带来更多鸟类,例如非洲沼泽鹞(Circus ranivorus)与大纹燕(Cecropis cucullata)。

另外量化分析则显示一旦城市中的铺面、住宅与其他建物的覆盖率超过38%,「奢华效应」便开始失灵,也就是愈加都市化的地方,生物多样性愈低落。

「他们能算出数字真是太棒了!」加州科学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研究奢华效应的昆虫学家米歇尔.特劳特魏因(Michelle Trautwein)说。她曾在2016年的论文中发现,北卡罗来纳的富人家中的昆虫种模拟廉价住宅中的更多。

「这个概念相当有说服力──我喜欢他们把它量化的做法。」

而对于研究中建议增加绿地的可行性,则是另一个问题,她补充说。

麻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城市生态学家佩奇.沃凛(Paige Warren)说:「(这项研究凸显了)科学家需要扩充自己的工具箱,以了解城市环境。」

她说:「如果不去理解人类是如何形塑居住地,我们就无法得知鸟儿的去向。」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