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章鱼宠物错了吗?头足类专家担心贸易对这些迷人物种造成压力

最常见的几种章鱼,寿命一般都不超过两年。有些章鱼在人工环境中适应良好,例如加州双斑蛸(California two-spot octopus);但那些离群索居、拟态得维妙维肖的章鱼则不然。 PHOTOGRAPH BY DAVID LIITTSCHWAG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养章鱼宠物错了吗?头足类专家担心贸易对这些迷人物种造成压力

人们在1980年代发现了斑马章鱼,但我们对这些神秘物种的行为几乎一无所知。 PHOTOGRAPH BY DAVID LIITTSCHWAG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养章鱼宠物错了吗?头足类专家担心贸易对这些迷人物种造成压力

根据寥寥无几的纪录,美国进口高度毒性大蓝环章鱼(greater blue-ringed octopus)的数量,要超过其他所有章鱼物种。蓝环章鱼所带的神经毒素,足以杀死超过十个人。 PHOTOGRAPH BY DAVID LIITTSCHWAG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ERIC SCIGLIANO编译:曾柏谚):养章鱼宠物错了吗?头足类专家担心贸易对这些迷人物种造成压力。

杰夫.史兰普(Jeff Slemp)说:「老是有人问我:『您这有章鱼吗?』」史兰普是俄勒冈州波特兰一家名为「乌贼与珊瑚永续海水水族馆」(Cuttlefish and Corals Sustainable Saltwater Aquariums)的老板,原则上他并不反对将这些大脑发达、异常聪明的软件动物作为宠物,但他并不打算卖章鱼给任何人,他说:「我们必须确认买家有相关背景知识,知道怎么应付章鱼的突发状况。」

其中一种状况就是章鱼本身。章鱼是独居型的动物,只要提供合适的丰富环境,它们相较于那些无法在人为环境中复制出家庭与社会生活的动物,更能适应圈养生活。但章鱼也是逃脱大师,除了最严密的水族箱以外,只要有一点隙缝它们都能整只溜出来。种种特性让它们成为相当具有挑战性及所费不赀的宠物。

而这些特性也让章鱼席卷各大书面与荧光幕。许多研究论文、畅销书籍、杂志文章和自然纪录片,都称颂着它们不可思议的聪明才智(虽然是软件动物,但大脑尺寸堪比脊椎动物,还有绝佳的问题解决能力!)、变化万千的形状与颜色,甚至是它们活泼且独树一帜的个性。

就在这个月,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自然系列的首季节目《章鱼:接触》(Octopus: Making Contact),讲述了一个阿拉斯加的教授与他女儿,以及他们的宠物章鱼间亲昵关系的可爱故事。而在西雅图,每年夏天头足类同好会(Cephalopod Appreciation Society)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与科学家们会齐聚一堂,透过图像、文字与歌曲,庆祝章鱼与它们的鱿鱼、乌贼表亲。

对世界各地的水族馆来说,章鱼都是最可靠的招客明星。西雅图水族馆(The Seattle Aquarium)每年都会举办情人节派对,纪念即将到来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鱼(giant Pacific octopuse)交配活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章鱼,体重可达45公斤,触手张开可达6公尺宽。

从海洋生物学家转行水族馆经营者的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说到:「章鱼非常有魅力。现在当一个书呆子很酷,而章鱼则是超级书呆子动物。」伍德的店就开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附近。所以水族狂热者和对海洋着迷的粉丝,都非常想要拥有自己的「八脚奇迹」也就不让人意外了。一位要求匿名的海生动物大进口商业务私下表示:「综观市面上的商品,人们在这些动物中看到自己。」

话虽如此,但人们的这些着迷仍不知是否会害到章鱼。一部分原因出于美国关于头足类进口的纪录良莠不齐又过时,伍德与其他专家担心,大家过多的热忱会危及两种最让人目不暇给,却又疏于研究、可能相当稀少的媒体宠儿:在1980年代发现的斑马章鱼(wunderpus octopus),以及它在1998年被发表的亲戚拟态章鱼(mimic octopus);另一部分则是,爱好者的天真可能让他们暴露在迷人的蓝环章鱼(blue-ringed octopus)的致命毒素之下。

斑马章鱼和拟态章鱼是终极的疾速变身艺术家,能藉由模仿如岩石、海藻、海蛇与狮子鱼,隐身在众目睽睽之下。它们很快就成了自然节目的宠儿,但我们对它们仍所知甚少,尤其是关于拟态章鱼,好比有多少拟态章鱼住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Sulawesi)与其他印度洋-太平洋岛屿旁的浅海海底?

卖家与进口商有时会将这两种混为一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以200美元或更高的价格,供应给愿意支付的收藏家。虽然数据不多,但从官方释出的进口数据来看,最近几年它们在美国的需求已逐年攀升:在2008年进口过一只拟态章鱼,随后是2009年的两只以及2011年的30只,而这就是最后一年的纪录了。

但即便需求成指数增长,这也完全合法。在目前已知的超过三百种章鱼中,没有任何一种列入负责管理野生动物国际贸易的《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或是美国的《濒危物种保护法》(ESA)。这或许反映了人们缺乏它们的信息,以拟态章鱼为例,水族专家克里斯托弗.萧(Christopher Shaw)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生物学家罗伊.考德威尔(Roy Caldwell)曾在伍德编辑的网站「头足类网」(The Cephalopod Page, TCP)上,以〈拟态章鱼:我们会「爱死」它们吗?〉为题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萧写到:「关于拟态章鱼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它们真的很稀少。」他指出拟态章鱼在印度尼西亚近海的栖地受到地表径流与采矿的摧毁,而它们又很难饲养在人工环境中,许多拟态章鱼只能在水族箱中活上短短几个月。萧疾声呼吁即便是公家水族馆,也该抵抗这些战利品的诱惑:「老实说我真的相当惶恐。如果我们不能阻止人们搜罗它们,在未来短短几年内我们将没有机会再去认识它们了。」

致命的诱惑

另一类知名的章鱼有着其他值得关注的事。虽然所有的章鱼多少都带有毒液,但只有分布在日本南方到澳洲一带,约高尔夫球大小的蓝环章鱼足以致人于死。它们的唾液含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这种神经毒蛋白,同样的致命毒素也出现在河鲀肝脏内与加州蝾螈(California newt)、小丑蛙(harlequin frog)等两栖动物身上。光是一只蓝环章鱼身上的毒素,就足以杀死超过十个人。

每年在澳洲都会发生蓝环章鱼的螫咬事故,但及时且有力的人工呼吸,通常可以挽回一命;在过去一个世纪,只有三起死亡事故证实为蓝环章鱼螫咬所致,且无一与水族馆相关。但也许有更多起蓝环章鱼的螫咬没有被鉴别出来,因为这种螫咬并不会引起疼痛,且带来的死亡模式──呼吸麻痹,也可能被判定为其他毒素或是神经、肌肉与肺部状况导致。

考德威尔讲述了一段死里逃生的经验。他会征招十几岁的女儿,协助他在澳洲蜥蜴岛(Lizard Island)的珊瑚礁间,搜寻他正研究的螳螂虾(mantis shrimp)样本。考德威尔在头足类网上写道她发现有「又软又黏的东西」在礁岩的牡蛎壳中「但我以为那是只小海参,所以没怎么理会她。」但当考德威尔弄开牡蛎壳时,「一团闪烁着小蓝点的触手,从开缝中涌出。相较于多数会快速躲起来的章鱼,眼前的这只边后退边举起它的前两对触手,并露出它的嘴巴。我相当清楚这儿有只章鱼正准备开咬......这是只可能致命的蓝环章鱼,而就在几分钟前我毫无戒心的女儿才刚把它拿在手上。」

对某些水族迷来说,蓝环章鱼的杀伤力以及让人目眩神迷的蓝色斑点,有着相当强烈的吸引力──史兰普都称他们是「不要命的」。近年来,美国进口的蓝章鱼数量稳定成长,更胜过其他所有章鱼物种:2004年纪录有11只,2008年则有348只、2009年有494只、2011年有1148只。而且几乎可以确定不只这些蓝环章鱼进入市场,伍德说:「有时候它们搭着珊瑚礁岩的便车进来,你甚至不知道手上有一只蓝环章鱼。」

史兰普说:「我曾在水族馆与家庭水族缸中见过它们,而饲主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他认为饲养蓝环章鱼是个「超级烂主意」并拒绝销售它们。他说:「章鱼会脱逃。所以现在你有一只自由来去、可能致命且美到足以吸引孩子的东西了。」

但其他卖家仍在贩卖蓝环章鱼,甚至提供网购。在纽约菲什基尔一家皮特水族馆(Pete’s Aquariums),就有数只要价约200美元的蓝环章鱼标示着「已售出」。该家水族馆的接待人员在我表明身分并询问他们的蓝环章鱼时,突然挂上了电话。

「别把动物看扁了」

不过大众对章鱼不断攀升的迷恋,目前并没有看到转为销售热潮。一位要求匿名的水族动物进口商的业务经理私下表示:「如果说真有什么,最近几年我看到的也是衰退。」

前旧金山斯坦哈特水族馆(San Francisco's Steinhart Aquarium)的资深生物学家瑞奇.罗斯(Rich Ross)表示,部分原因也许是有些水族商店停止了囤积异国生物的「超市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客订模式」,降低了多余的动物运输量,从而减少了死亡率。客订模式也让负责任的业者能够评估买主,并提供最佳的务实建议。罗斯现在任职于欧布莱特实验室(Albright Laboratory),一间水族馆附属的珊瑚礁研究与复育机构。

但任何衰退也反映了伍德与其他专家在卖家与业余玩家之间,推广关于这些超级软件动物的开销与危险性的努力。章鱼除了需要厚实的活虾蟹这类高昂伙食以外,还需要宽敞的防脱逃水族箱、足够的躲藏空间,以及固若金汤的设备,才能挡下它们强而有力的触手与超级好奇的胡闹,更不能与鱼类或其他生物饲养在一起(否则就帮章鱼加菜啦)。

西雅图一家大型供货商堡礁水族馆(Barrier Reef Aquariums)的蕊那.布埃诺(Reyna Bueno)说:「光是建立好环境就得花上好几千美元。」

购买章鱼也是一项短期投资。大部分的章鱼物种寿命只有一到两年,新进口的章鱼也许只剩下几个礼拜好活。有些如加州双斑蛸这样强壮的常见物种,在人工环境中适应良好,但好比拟态章鱼这类如神话般的娇弱物种,则会适应不良。(而且拟态章鱼不仅生性隐密,还是夜行性动物,也不会在水族箱中展示他最知名的变形行为。)

罗斯说:「总归一句,别把动物看扁了。」实际上,章鱼非常聪明这件事,确实让某些有疑虑无法好好对待它们的人,断了购买的念头。但罗斯补充,有些知名的水族馆饲育人员,愿意负担高额的成本与轮替率来展示这些相当吸睛的生物:「他们把这些动物当成切花(cut flower)来对待。」

这些人傲慢的态度让伍德很是困扰。伍德曾是百慕达海洋科学研究所(Bermuda Institute of Ocean Sciences)研究章鱼的一员,他发现这些聪明、好奇的动物所需要的绝不只是空间、食物与干净水质。

伍德说:「所有用来善待脊椎动物的原因都适用在章鱼身上。」在他开始研究章鱼时,他将章鱼养在一个空荡荡的容器中,他说:「有些章鱼会爬出容器、离开水体,然后在外面干死;有些则会把自己的触手吃掉。」但当伍德着手改善它们的环境,加入了「让章鱼可以攀爬与探索的东西后,这些自残的行为就停止了。」

有些动物保护者认为,像这样的生物根本不应该饲养在水族馆中。善待动物组织(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表示:「对敏感又聪明的章鱼来说,在鱼缸中根本活得一点意义也没有。」该团体曾在2016年庆祝过一只叫小墨(Inky)的章鱼从纽西兰国家水族馆(New Zealand's National Aquarium)逃走:「它勇敢的逃生向水族馆传达了一个讯息:『最好把他们的手离章鱼远一点』。」

章鱼认知与个性研究先驱莱斯布里奇大学(University of Lethbridge)的比较心理学家珍妮弗.马瑟(Jennifer Mather)认为,章鱼就像是「无脊椎动物福利的典范」,值得与那些更像人类的动物享有同等权利。马瑟也主张水族爱好者可以是这方面的盟友,协助大众与学界认识这些原本被忽视的动物:「当人们在家饲养章鱼,他们会对章鱼产生情感,并分享这种欣赏。」

「数据真空」

在确认进口章鱼与其他水族生物,是否及如何对野外族群造成影响上,知道进口数量将有极大帮助。但贸易量与趋势存在庞大的投机与隐密问题。

罗得岛州布里斯托尔罗杰威廉士大学(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的生物学家安德鲁.瑞恩(Andrew Rhyne)说:「我们处在一个数据真空里。(对于像章鱼这样并不在CITES名录上的野生动物),美国与其他国家缺乏任何系统来监测贸易与提供相关数据。」

负责管理美国野生动物贸易的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要求所有物种在进口前需要申报,并且提供每份野生动物货运详细的发货单。该局利用收到的货运量信息,决定在国家入境口岸需要多少人力与资源。但该局并不会编纂章鱼这类未纳入名录物种的进口量,或立即释出发货单上的信息。

瑞恩与团队能够填补部分的数据空白。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与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达成协议,取得2008、2009、2011年完整的水族生物进口货运单,以及2004、2005年的部分数据;NOAA也赞助了罗杰威廉斯大学(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的海水水族与生物多样性贸易流程计划(Marine Aquarium and Biodiversity Trade Flow project),来数据化与分析前述数据。

研究结果暗示地简述了海洋野生动物进入美国的情况。但即便是如此稀少(却是关于章鱼进口仅有的)数据,也已经过时且多有缺漏;瑞恩的团队更发现在进口申报与更详尽的货运单间多有出入之处。

曾在商业水族贸易从业过的生物学家罗斯,提出了一个非官方的办法来解决数据不足的问题:「与负责任的海水水族业者合作。」既可以追踪贸易,又能促进永续发展,且类似模式在许多钓鱼团体,或代表公家机关的动物园及水族馆协会都有所见。

伍德也赞同这个想法。但罗斯坦承,要振兴这个产业并不容易,过去的两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罗斯警告看似趋缓的章鱼进口现状随时可能翻盘,特别是拟态章鱼及斑马章鱼等大部分人们想要的物种,都来自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等采集管理不力的地方,堪比海洋野生动物采集的「大西部」(Wild West)。罗斯说:「我们完全可能看到人们前仆后继的涌入。」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