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辅文院士:中华小熊猫和喜玛拉雅小熊猫是两个不同物种

中华小熊猫

魏辅文院士:中华小熊猫和喜玛拉雅小熊猫是两个不同物种

喜玛拉雅小熊猫

据ETtoday(实习记者周依儒):中国保护生物学家、科学院院士魏辅文日前带领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文章表示,他们发现了「中华小熊猫」和「喜玛拉雅小熊猫」两者间有非常明显的遗传差异,也就是说两者间并非同一物种两个亚种,而是「两个物种」。

根据《光华日报》报导,小熊猫长相可爱,且由于全身几乎都是红毛,因此许多人也称为「红熊猫」或「红狐狸」。不过研究指出,过去经常将小熊猫区分为两个亚种,分别是脸偏红、尾巴白环明显且分布在四川、云南、缅甸的「中华小熊猫」;另一个则是脸偏白、尾巴白环较不明显、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西藏、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的「喜玛拉雅小熊猫」。

由于两者长项相似,过去普遍认为是同一物种,因此许多动物园都会将两者混在一起养。但魏辅文的团队日前分析了7个产地共65只的小熊猫,发现了中华小熊猫和喜玛拉雅小熊猫的遗传差异极大,应该是因为地理变迁和地势阻挡的关系导致两个物种在25万年前就开始不同的演化。

不过在环境变迁、栖地被破坏、盗猎等各种情况下,小熊猫被国际保育组织列为「濒危等级」的保育动物,全球野生总数量加起来不到1万只,如果又将小熊猫分为两个物种的话,单一物种的数量可能会更少,繁殖研续族群也会受到影响。研究团队也初步判断目前在这两个物种之间又以「喜玛拉雅小熊猫」更受威胁,因为它们的族群数量和栖地环境都比较危险,在小又封闭且脆弱的族群规模中,喜玛拉雅小熊猫会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困境。

因此研究学者也建议,如果在「喜玛拉雅小熊猫」和「中华小熊猫」是不同物种的前提下,全球各地的动物园和动物研究中心都应该避免将两着「混养」,并希望可以联合全球动物园一起重新整理小熊猫的遗传谱系,更有利于之后的保育、复育和研究等。

小熊猫在中国则是属于「国家二级保育类动物」,野生数量大概只有约3000只。不过尽管中国法律明订禁止猎捕、饲养小熊猫,但仍然时不时传出许多人猎杀小熊猫来获取它的皮毛。另外,小熊猫和大众熟知的大熊猫没有任何关系,小熊猫的自然出生率极低,通常一年只会生一只或一对双胞胎,且野外死亡率很高,因此数量极少。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