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画家张萱,唐朝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这里分享唐朝著名画家张萱绘画作品。

唐代画家张萱,唐朝绘画作品赏析

张萱,汉族,长安(今西安)人,唐代画家,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

据画史记载,张萱的画迹流传不少,仅《宣和画谱》就载有四十七卷,其中三十多卷都是描绘仕女的。代表作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明皇合乐图》、《唐后行从图》、《乳母将婴儿图》、《妓女图》、《赏雪》、《藏迷》、《虢国夫人夜游图》等,其中存世作品有《明皇合乐图》、《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的人物画笔触充满棱角,富有个性,其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更为佳品,不仅能够体现出贵族生活,也能从细节临摹当时的唐朝的生活细节。因此,无论是张萱的艺术思想,还是张萱的绘画技艺,都值得后代画家学习和挖掘。

唐朝时期张萱《捣练图》赏析

唐代画家张萱,唐朝绘画作品赏析

张萱《捣练图》宋摹本,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147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锻炼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锻炼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绣、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

用色方面属于“重彩”,善于渲染。多用鲜艳的朱红、绯红、桔黄、翠绿、石青、米黄等,在华丽丰富中注意色彩的协调,在均衡配置中注意色彩的冷暖对比变化,给人以明快活泼的美感。丝绸衣著上的纹饰也很繁复。

此图虽不是张萱原作,但因画史记载周昉“初效张萱,后则小异”,以此图与周昉传世作品相互比较,可知摹本去原作不远。因此《捣练图》对于了解张萱所绘妇女、儿童等人物画的风格尤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唐朝时期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

唐代画家张萱,唐朝绘画作品赏析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2厘米,横1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描写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行列。前面有三个单骑开道,依次为男装仕女乘黑色马;中间并列两骑,即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并辔而行,均骑浅黄色骏马,虢国夫人居全画中心位置,秦国夫人侧向着她,二人脸庞丰润,雍容华贵,神情悠闲自若;最后并列三骑,中间为保姆;一手执缰绳一手搂着怀中小孩,保姆右侧为男装仕女,左侧为红衣少女。作品表现了贵妇们游春时悠闲从容的欢悦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奢侈淫逸的享乐生活。出游行列成前松后紧组合,统一中有变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由于全画的主旨是游春,构图的处理是疏朗而有气脉,节奏轻松。前边三骑空疏些,后面五骑紧密些,层次与错落十分自然,无促迫感,但也并不零散。人与马的动势都不大,从容潇洒,却同时又保持着某种庄重感,这正和游春主题相谐,又符合特定主人公的身份。为了突出人物,画家不作具体的背景,只以湿润的笔点染出路上蒙茸的草色,使人领略到春日郊外的清和与空旷。这一作品的线描以圆润细劲为特色,在力量中透着妩媚。一般唐画线描多施以空实精练的铁线,此图的柔劲线描,或许与宋代临摹者的审美意趣有关。但画面的基调还是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神。 虢国夫人等三姊妹是杨贵妃的姐妹,尤其是虢国,与其从兄杨国忠往来密切,经常骑着高头大马,并辔出入禁中,道路为之掩目。杜甫曾以《丽人行》诗对她们的冶容、华侈及炙手可热、宾从杂沓的权势加以嘲讽。张萱约与杜甫同时或略早,开元年间为史馆画史,擅人物、亭台、花鸟及林木,尤以仕女和婴儿画著称。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虽可与《丽人行》相并阅,但此图不是讽谏,而是现实风俗画。唐代社会相当开放,妇女的社会交游与户外活动不像封建社会后期那么被禁锢幽闭,张萱此作直接取材于宫廷贵胄,以真名实姓的现实人物为主人公,正反映了这一事实。

唐朝时期张萱(传)《明皇合乐图卷》赏析

唐代画家张萱,唐朝绘画作品赏析

唐 张萱(传) 《明皇合乐图卷》绢本设色,纵29.5厘米,横50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张萱工于人物仕女,特点明显,此图中人物描绘舒悦从容,细而不腻,线描精致,赋色妍雅,唯人物略嫌清瘦与唐代美女标准不类,恐为后世高手所绘。

唐朝时期张萱《唐后行从图》赏析

唐代画家张萱,唐朝绘画作品赏析

2013年6月19日,法国巴黎蒂埃里德梅格雷拍卖行以高价拍出一幅《唐后行从图》,被国内藏家购得。此图无款,为绢本设色立轴,纵180cm,横100cm,日式装裱。图绘庭院中29人,其中一人宽袍大袖,头戴凤冠,衣着华丽,即所谓唐后“武则天”,从题材来看,确是描绘武则天仪仗巡游皇家苑囿的场景。此图曾为鉴定家张珩收藏,现为私人藏,一度在国内公开展出。

此图旧传为唐代张萱所作,亦有五代、北宋人作之说,但考察其著录流传、衣冠名物、笔墨画法,时代当不早于南宋,或明人仿作。以下即从这几方面论述。

著录、印鉴与流传。北宋《宣和画谱》卷五人物一载:“张萱,京兆人也。善画人物,而于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工……今御府所藏四十有七:明皇纳凉图一,整妆图一,乳母抱婴儿图一,捣练图一,执炬宫骑图一,唐后行从图五……”。可见张萱英画过“唐后行从图”,且在北宋时流传有五幅。但此图并无宣和藏印,自然不可能是《宣和画谱》中所记载的这五件“唐后行从图”之一。

唐代画家张萱,唐朝绘画作品赏析

后来的文献记载,均抄录《宣和画谱》中的“唐后行从图五”,如《式古堂书画汇考》、《佩文斋书画谱》等,惟清代吴升《大观录》“晋隋唐五代名画卷十一”记:“张萱唐后行从画,黄绢幅半,高五尺五寸,阔二尺五寸,车舆骑从连后共二十七人,面貌妍古,得冕旒秀发,旌旆飞扬之概。设色轻淡,绿竹二丛,枯树映带,并臻高妙,历代珍赏,宋印甚佳。” 对照今《唐后行从图》,人数不符,亦无“宋印”,且图中为墨竹而非绿竹,也没有所谓的车、马和“舆”。还有尺寸,《大观录》成书于康熙五十年左右,应沿用明裁衣尺旧制(一尺合34cm),可推其著录之图纵187cm,横85cm,比今之图高且窄了许多。如果重新装裱剪裁,那么图可变矮或变窄,但今《唐后行从图》比之要宽,由此可知吴升《大观录》记载的是另一件有宋印的“唐后行从图”,并非今天所见的这一本。

唐朝时期张萱《武则天》赏析

唐代画家张萱,唐朝绘画作品赏析

张萱《武则天》,武则天是两千年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长久以来,人们对武则天的长相非常好奇,她究竟长什么样子呢?影视剧中的有很多武则天的形象,当年刘晓庆饰演的武则天更是深入人心。但是,这些毕竟是影视作品,不足为据。关于武则天长相,最常见的说法就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据说这尊佛像就是根据武则天的长相雕刻的,当时武则天刚刚被唐高宗立为皇后。

也许这种说法有道理,可佛像雕刻毕竟高于现实,与真实容貌有很大的差别。《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有这样的描述,“至哉坤德,沉潜刚克,奇相月偃,惠心泉塞……”注意这里面的四个字,“奇相月偃”,意思说武则天面貌特别,究竟长啥,跟没说一样。

此外,关于武则天长相还有“龙睛凤颈”、“方额广颐”等说法。目前从发掘出土的唐朝贵族墓地里的壁画来看,唐朝女子以胖为美,穿衣风格比较开放。到了盛唐时期,最瞩目的女性非杨贵妃莫属,《开元天宝遗事》就记载:“贵妃素有肉。

武则天长相终于曝光,千年古画透露真实相貌,专家:武则天长得果然肥美。

张萱的仕女形象与周昉作品中的形象具有共同性:女性一般都丰肥艳妆,用笔工细,设色匀净,极类出土的唐俑泥塑和宗教画上的菩萨像。张萱的仕女画在其以后的人物画史中影响深远。有宫中乞巧图、望月图、按羯鼓图、秋千图、贵公子夜游图、虢国夫人出游图、乳母将婴儿图传於代。张萱的宫苑鞍马,皆称第一。张萱善起草点簇景物,位置亭台、树木、花鸟俱穷其妙。张萱其画妇人,以朱晕耳根为别。

唐代画家张萱,唐朝绘画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