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之夭夭

图:大俗摄影

我本文所说的堂姐,是我二大伯的闺女,不过她是被奶奶和大伯养大的。大伯一生没结过婚,无儿无女,却把堂姐当闺女般养大,要说这里边的原因,跟二大娘有直接关系。

我之前写过二大娘,就是那个飞扬跋扈、蛮不讲理的女人,她一生生育四个孩子,两个男孩两个女孩。

大伯抚养侄子,大伯抚养侄女

堂姐是二大娘的第二个女儿,因为之前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堂姐出生后,重男轻女的二大娘见又是个丫头,跟二大伯商量后就把她扔进了一座废弃的砖窑里。

我至今还对那个砖窑有印象,它就坐落在距离我们村五六里路的田地里,是周围十里八村村民烧砖的地方,窑的四面因长年累月烧砖而变得黑黢黢的。

等到我出生时,那个窑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墙坯倒塌,残垣断瓦,只有那根长长的烟囱矗立在窑的正中间,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瞭望远方的亲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村民不烧砖了,家里盖房就自己托土坯,这样能省很多钱。

废弃的砖窑成了一代人的记忆,也成了大型垃圾场,经常有死猫死狗和一些生活垃圾扔到那里。

我可怜的堂姐当年就被二大娘扔进了窑里,如果不是大伯救下,堂姐就和那些死猫狗一样,经过岁月的腐蚀,化成黑土地的肥料。

如果一个人命不该绝,老天总会差派一个人去救他(她)。堂姐就是那个命不该绝的人,老天差派我大伯救下了她。

说起那天发生的事,大伯生前经常跟我们提起。

一天,大伯在田里干活,一直晴朗的天儿煞乎间乌云密布,紧接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无处躲雨的大伯正愁找不到遮挡风雨的地方,忽然听到几声婴儿的哭声,他顺着哭声找到了那座废弃多年的窑,瞧见一个小小的婴儿裹在红色的布单里,哭得声音嘶哑。

大伯抚养侄子,大伯抚养侄女

大伯赶紧走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凑近了一瞧,一下就认出了是二大娘刚生下的才十几天的孩子。

他以为二大娘在附近锄地呢,结果等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雨停了,二大伯和二大娘也没有出现,大伯就把孩子抱回了家。

到家以后,大伯跟奶奶把这事儿一说,奶奶当时就意识到,肯定是二大娘不要孩子了,于是抱着堂姐去质问二大伯。

二大娘做梦也没想到孩子还活着,惊诧之余,她说自己得了肺结核,怕传染孩子,如果奶奶舍不得,就抱去养好了,反正她是不要了。

“我养就我养,真没见过你们这狠心爹妈的!” 奶奶一赌气把堂姐抱回了家,可她哪有精力养个孩子啊,那时奶奶因一场意外,左眼睛失明了,一只眼睛的奶奶做什么都不方便。

这样,照顾堂姐的任务就落在了大伯身上。那时的大伯三十多岁了,因为家里困难,人又过于老实,就没娶上媳妇,光棍一个人的他跟奶奶生活在一起。

命运真是很奇妙,没有为人夫的大伯一夜之间却为人父了,他拿堂姐当成自己的孩子,倾尽了一个男人满腔的爱。

堂姐没有母乳吃,家里也没钱给她买奶粉,大伯就找到附近村养羊的人家,央求那户人家每天给他一瓶羊奶,回来冲好耐心的喂给堂姐喝。

半夜堂姐饿醒,大伯笨手笨脚把她抱起来哄,学着村里的妇女唱摇篮曲 “风儿清,月儿明,树叶遮窗棂 …… 我的乖侄女儿闭上眼睛,睡呀么睡大觉……”

时间漫步过宿命的转轮,覆盖住纷繁的世事,转眼间,喝羊奶长大的堂姐上小学了,又升初中了。这些年,二大伯和二大娘他们从来没有管过堂姐,虽然他们家和奶奶家只隔一条路。

大伯抚养侄子,大伯抚养侄女

堂姐上学放学,都是大伯接送,学校开家长会,大伯也以爸爸的身份参加,二大娘的不闻不问,使得堂姐和她也生疏得很,即使走对面,娘俩谁都不搭理谁。

对了,堂姐是从几岁时知道被二大伯和二大娘遗弃的,我也不记得了,我和她相差两岁,对小时候的事我记得不大清楚。

只依稀记得堂姐小学要毕业的时候,有一天哭得很凶,连晚饭都没吃,母亲知道后,给她做了一个鸡蛋饼送了过去,回来跟父亲说:“这荣子真可怜,眼睛都哭肿了,咋摊上这爹妈啊!哎……”

大概就是从那时候起,堂姐才知道自己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吧,反正那段时间,堂姐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不找我玩儿了。

堂姐二十岁就结婚了,那时奶奶已经高龄。大伯像父亲那样,给她准备了在那个年代来说,最丰厚的嫁妆——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还有两个行李包,而作为亲生父母的二大伯和二大娘,什么都没给堂姐准备。

看到这里,是不是每个人都和我当初的想法一样,堂姐会把大伯当亲生父亲般养老?毕竟,没有大伯就没有她的今天,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连动物都知道的事情,但凡有良心的人更该做到。

事实上,堂姐自从奶奶去世后就很少回家了,有时大伯想她了,就去她家看她。

后来,堂姐的第一个老公车祸离世,她带着孩子嫁到了沈阳,再后来,她一年都不回来一趟。

大伯想她了就给她打电话,可往往说不上几句话,堂姐就以忙为借口,把电话挂掉。

大伯抚养侄子,大伯抚养侄女

大伯七十岁时,因身体原因去了我老家的敬老院,从那以后,他生活的区域再没离开过那个监狱般的深层大院。

而我的堂姐,那个被大伯养的侄女儿,就在大伯第一年去敬老院时看他一次。

那时大伯刚去敬老院,无论是环境,还是饮食方面,都不适应,因上火牙疼了好多天,就托人捎信儿给堂姐说想她了。

过了好几天,堂姐才来看他,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知道我多忙不?还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你咋那么不让人省心?有我三叔常来看你就行了呗,你找我干啥?我家就那么大的地方,总不能把你接去吧!”

大伯虽然老实,但他不傻,感觉到了堂姐对他的嫌弃,就嗫嚅着说:“以后我不找你麻烦了,你好好过,想家了就带月月回来看看……”

前些年,二大伯家的最小堂弟也去了沈阳工作,倒是一奶同胞,姐弟俩联系上后,来往很密切。

后来经堂弟的劝说,堂姐对二大伯和二大娘的怨怼消除了,每次堂弟回老家,堂姐也跟着回来,血浓于水,这一点无可厚非。

而大伯住的敬老院就在我老家的镇子上,距离二大伯家仅有十公里,堂姐回老家,从没去看过大伯。

去年夏天,近九十岁高龄的大伯去世了,我回老家奔丧,堂姐知道消息后,也跟堂弟赶了回去。

埋葬大伯的时候,堂姐哭得死去活来,絮絮叨叨地说大伯为啥不给她孝敬的机会,还说大伯还没享着她的福怎么就走了?

听到这些话,我暗暗地想,堂姐不做演员真的可惜了,世界欠她个奥斯卡奖。大伯在敬老院住了那么多年,难道还没给够你孝敬的机会?是他衰老的步伐太快?还是你成长的脚步太慢?

没良心就说没良心的,不要说什么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之前,看过一个帖子,讨论生恩大还是养恩大。有人说,生恩必定大于养恩,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女人,承受着最顶级的阵痛,将孩子带到人世间,脐带可以割断,那份血浓于水情怎能剪断?

还有的人说,养恩大于一切,因为那是日日夜夜的辛苦和养护,是责任和付出,是满头青丝熬成白发的最好证据!

生恩断指可报,养恩断头难报!

大伯抚养侄子,大伯抚养侄女

而我说,不懂感恩的人,无论生恩还是养恩都不想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