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静的风 读史专栏作家七百多年前。西北大地有一个与宋、辽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由于它所在的位置在宋、辽两国的西边,历史上被称为西夏。西夏,是我国西北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
在十一世纪初期,有一个叫拓跋继迁的党项人建立了一个游牧民族部落。到了唐代,为了便于管理,也是笼络人心,唐朝皇帝赐拓跋氏为李姓。这是封建王朝惯用的一种手段。于是,拓跋继迁非常荣幸的变成了李继迁。李继迁也成为了西夏的始祖。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李德明继续领导着这个部落。最初这个部落很弱小,只能依附辽和北宋。在夹缝里生存。
辽国皇帝看李德明很听话,很会来事,逢年过节按时朝贡,一高兴,便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受封的李德明很感慨,让大人物高兴,真是太重要了。北宋也不甘落后,到太宗时,赐姓赵,连名字都给起好了,叫保吉。别看没给什么实质性的物资,但是皇帝赐姓,并且跟皇帝一个姓,那是多大的荣耀,也是一笔无形的资源。赵保吉千恩万谢。
到宋真宗时,出手就大方多了,直接封定难军节度使。辖宁夏五州之地。只要你能够忍,装孙子也要装成三孙子那样。该有的总会有,该来的总会来。贺兰山下,在党项族几代人的努力下,在拓跋家族的带领下,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兴盛繁荣起来。这时候,拓跋家族虽然没有建立国家,但实际上,已经开始行使帝王权力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不显山不露水的强大,让你惊讶,让你刮目相看,这就是能耐,就是了不起。到了李继迁第三代这辈,他有个孙子叫元昊。我们可以叫他李元昊,也可以叫他赵元昊。
但是这孙子不干了,什么李姓赵姓,统统的不要。我就叫拓跋元昊。这名字多霸气,听起来就高大上啊。拓跋元昊仰天大笑,他要去掉李姓赵姓,恢复拓跋姓氏。1038年,元昊称帝,定国号大夏。元昊执政后,伸张君权,唯我独尊。他参照中原王朝的制度,在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大建官署、宫廷。逐渐完善了封建统治机构。他整顿军务,扩大版图。与宋、辽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官制和兵制上,他借鉴宋朝的制度并加以改进。忙完了建国初期的一大堆事之后,元昊觉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字,就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根基,就会被人瞧不起。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是元昊的性格。于是,他下令创造一种本民族的文字。
为了名正言顺,他把新创建的文字取名为“蕃书”,他还专门成立了“蕃书院”,大力推广和使用“蕃书”。在元昊积极推动下,西夏全国上下,都在使用“蕃书”,使西夏文字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元昊规定,“蕃书”为国字,要求人人会写,人人会用,并设立了奖罚制度。在西夏强盛时期,西夏人用国字翻译佛学经典,在短短的五十年时间,就完成了用西夏文大藏经的翻译。同时,《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等一些汉语经典,也被翻译成了西夏文。此外,西夏人还自行编写了《文海》《同音》《蕃汉合时掌中珠》等字典。
西夏文一共有六千多字。西夏人骄傲的说,西夏文字与汉字“论末则殊,考本则同”。那么,什么是“论末则殊,考本则同”呢?西夏文是仿照汉字创制而成的,字体结构复杂,笔划繁缛,一字一音,认识汉字的人,乍一看,似乎都认识,这就是“考本则同”。但仔细端详,却又一个字都不认识,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论末则殊”。虽然西夏仅仅存在了189年,但西夏人却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自己的历史,为灿烂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