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世人在阳寿寿终之后,必将去往的阴曹地府分别设有十座大殿,每座大殿设有殿君一位,执掌该殿。

地府十殿阎王只有这最后一殿才能决定你的来世吗,十殿阎王第一殿是哪个

这其中有一位大殿的殿君,能对来往于阴间所有鬼魂的命运,有着最终的决定权,同时也是对每个世人来生祸福贫贱的最终决定权,这位就是阴曹地府十大殿的第十殿殿主“转轮王”。

“转轮王”顾名思义,就是决定世人转世轮回的君王。同时也因他在刚执掌第十殿时,从天庭获得一个宝轮,如若此转动宝轮,即可降服那些凶鬼恶魂,故此被尊称为“转轮王”。因其掌控的第十殿为阴曹地府最后一关,更是与阳间之人的命运休戚相关,因此,“转轮王”对世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府十殿阎王只有这最后一殿才能决定你的来世吗,十殿阎王第一殿是哪个

据民间的口口相传,转轮王薛,四月十七诞辰,身具三十二相,面有短须,双手捧笏,仪态威严。

其第十大殿设于幽冥界沃石处,内有六座金、银、玉、石、木、板的奈何桥,凡其他九殿解至的鬼魂,按其阳世之功过善恶,分别由六桥通过至此大殿。在经过转轮王详细核查之后,对这些鬼魂做出最终裁决。

地府转轮王为何会是薛仁贵?

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阴曹地府的第十殿阎王全名叫“转轮王薛”。翻遍古籍,这个“薛”便是薛仁贵,今天来给您说说。

地府十殿阎王只有这最后一殿才能决定你的来世吗,十殿阎王第一殿是哪个

明朝以前,各朝各代都有死后去地府任职的名臣贤士。

如岳飞元帅死后先为临安太岳土地神,后来又升职为速报司神和忠孝司神,到了明朝时,更是被破格提拔去天庭干“三界靖魔大帝”,只可惜清朝时被免职。

明崇祯皇帝死后当了催行司神,他那人性子急,干这个不会耽误事。

地府十殿阎王只有这最后一殿才能决定你的来世吗,十殿阎王第一殿是哪个

城隍爷换的频率会更高,比如北京的城隍爷,宋末文天祥干过,后来让给明初徐达,到了明嘉靖时又让给了杨继盛;广州城的城隍爷很长一段是南汉国建立者刘龑担任,到了明朝由杨淑山接任。杨淑山才当了32年,就主动让给了海瑞。广州这块要海瑞那性子才能镇得住。

地府高层相对稳定一点,唐以后只有包拯、范仲淹和寇准三人死后干上了阎王,具体不知接任哪一殿,包拯好像是接任第五殿阎罗王。

地府十殿阎王只有这最后一殿才能决定你的来世吗,十殿阎王第一殿是哪个

为避免大战,地藏菩萨的幽冥教主地位一直没有动摇。地府形成酆都大帝管行政事务,地藏菩萨管宣传教育即度化的稳定局面。

那么问题回来了,薛仁贵为何是转轮王呢?

首先,转轮王,顾名思义即时负责转世,更深层的意思就是去实现“因和果”的那个大人物。“因果思想”实际出于佛教,而佛教在隋唐时期全面开花结果。受到整体的社会影响力,转轮王这个重要职务人民大众选择给了薛仁贵。

地府十殿阎王只有这最后一殿才能决定你的来世吗,十殿阎王第一殿是哪个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黄飞虎“武将惜武将”,第五殿阎王还有韩擒虎的传闻。

虽同为鬼魂,但其命运却绝不相同

生前为善之魂,在喝下能忘却前世的孟婆汤后,直接发往四大洲的富贵之家投生;

地府十殿阎王只有这最后一殿才能决定你的来世吗,十殿阎王第一殿是哪个

生前功过对半的鬼魂,并已在其他九殿服罪期满的,转轮王则判定其下世或男为女、或女为男,其相貌或美或丑,或是一生安逸、或是毕生劳顿,投往何方的富贵、贫贱之家等诸事,喝过孟婆汤后,发往阳世投生。

生前恶多善少的凶魂恶鬼,将被转轮王判为无足、或两足、或四足的畜类,并区分为不杀或必杀之畜类,永不投生人道,以正因果轮回之道,至岁终汇报于酆都冥帝。

地府十殿阎王只有这最后一殿才能决定你的来世吗,十殿阎王第一殿是哪个

这其中却又有一些奸恶之鬼魂,其生前为恶却又常常咏善经颂素咒。以至他们阳寿尽后,地狱诸大殿竟不能对其动用刑罚,转轮王便将这些凶鬼恶魂造入《堕落生册》,先让其转世投胎。

而这些恶魂所投之胎必将胎死于腹中、或出生不久便夭折,转轮王再将其恶魂勾回地狱加倍以补前刑,真可谓是明察秋毫、报应不爽。

但也有些鬼魂哀求转轮王,称其宁愿做恶鬼,也不愿投生

转轮王详查后,这些鬼魂生前多为洁烈之妇,在阳世却有切齿之恨未报,其仇家皆为阳世的文人富少。

地府十殿阎王只有这最后一殿才能决定你的来世吗,十殿阎王第一殿是哪个

他们诳骗妇人之身,许诺必将迎娶该妇,待得奸其身后,却又不娶反而四处宣扬其丑,令该妇父兄受辱、家人蒙羞,最后只得羞愤寻死或抑郁而亡。

其冤魂投生前,闻知此文人富少阳寿未尽,尚仍于阳间做高官、享富贵,故而怨气冲天、不肯投生。转轮王常怜其冤,许这些冤魂入阳世祸乱其仇家,她们或改其仇家功名,或断其仇家富贵,直至将其仇家的恶魂勾入地狱服罪,已报其阳世的切齿之仇、蒙羞之恨。

所以,阳世之人对地府转轮王最为敬畏。

后记:

据民间相传,世人若于四月十七转轮王的诞辰日,立誓行善、尊奉天道,并常谈于世人,将不遭官府之刑,免受水火之灾,关于人生在世,其实古人早有“法天道,循自然”、“但行善事,莫问前程”的明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