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徐霞客在彝族火头家见到的几件奇怪事

第八十五章 永昌:彝族火头家见到的几件奇怪事

徐霞客当年游历的上江一带,属于今天的保山芒宽彝族傣族乡,地处高黎贡山山脉之间的怒江大峡谷,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彝、傣、僳僳、苗、白族等14种少数民族。

徐霞客深入的是彝族聚集区,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奇遇、他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呢?

我们都知道,云南的彝族,算是云南的土著民族了,早先居住在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昆明滇池、哀牢山等地并最终发散开来。哀牢山也不远,所以在永昌的怒江峡谷上江有彝族也就不奇怪了。

在滇、黔、桂彝区,除保留着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外,部分地区还流行着道教、佛教。

说完这些背景知识,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些“奇事”就有心理准备了。

徐霞客乘坐早龙江兄弟早龙川管理的渡船再次渡过怒江,来到了蛮边。

对“蛮边”这个地方,徐霞客也做了考证,据志书,十五喧中无蛮边的名称,猜想就是所谓的中冈了。闪太史也有庄园在这里,明朝时期的“进士之家”真的不会是什么贫寒之家。

永昌徐霞客在彝族火头家见到的几件奇怪事

到了少数民族聚集区“喧”,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找当地的管理者,而不是到处乱窜,徐霞客对此是很有经验的。当然,这条经验在当今开放的社会基本已经失效了。

徐霞客寻找火头不见人影。他妻子持着檄文找来一个僧人读了,于是把徐霞客引入竹楼坐下后就去准备饭食。“火头”者,一喧之主也,即中土保长、里长之类。

徐霞客游记中的这句话透露的信息很多。

第一是这个“火头”的妻子虽然不识字至少能听得懂徐霞客说什么,而且能出面接待徐霞客,封建礼教禁锢之下的男女大防、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这些少数民族地方是不存在的。

第二是,这个彝族生活的地方,有僧人生活,或者说彝族的原始民族崇拜与佛教是共同存在的,而且人员的交往还很和谐,要不然,“火头”妻子就不会找和尚来看徐霞客手持的檄文。

徐霞客接着介绍这个僧人。

那僧人就是石城下层中台寺的和尚,在中台之上建庵,各喧的土人全都信服他,今天为取木料请匠人来此,将开始修建大寺。此僧刚下山,就与各喧的火头商议开山建寺的事。

由此可见,僧人在这里建寺庙,当地的彝族人不但不反对,而且很“信服”,还能给与帮助。

上面这些事情算是“奇事”之一。宗教冲突不存在还和谐相处,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要知道那是在400年前!在外人看来不开化的蛮夷疬瘴之地!

永昌徐霞客在彝族火头家见到的几件奇怪事

如果说上面看到的是彝族崇拜与佛教共存的情况,接下来徐霞客看到“火头”家祭祖的场面就是原生态的彝族民俗了。

徐霞客下午在山涧中洗澡,再登上竹楼,观看火头家烹小猪祭祖先。

让一个人从外边望,一个人从楼内高呼。问道:“可来了?”

答道:“来了。”

如此数十次。用布拖在路上,把祖先的魂灵招引入神完中,给他饮酒吃饭,劝吃劝喝也同活人一样。

这种场面,有点像当今老一辈的招魂,彝族人做起来,很是自然和纯粹,而且一点都不避徐霞客这个“外人”。

注意一下时间,这天是七月十一日,《徐霞客游记》中都是按农历计时的。

之所以说这个时间,是要告诉你,这个时间是“中元节”前夕。中元节、七月半,在中国传统节日里是“鬼节”、是祭祖的日子。

永昌徐霞客在彝族火头家见到的几件奇怪事

徐霞客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种边地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在中元节祭祖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所以,在七月十五日这天日记里,他才会发牢骚:

这天晚上是中元节;去年在石屏,那里的风俗还知道祭祖先,可此地却寂然无声了。(是夕为中元,去岁在石屏,其俗犹知祭先,而此则寂然矣。)

这句话在《徐霞客游记》算是一句比较重要和“著名”的话,主要是解密了《滇游日记》开头缺失87天的徐霞客的行踪。

由此可以看出,徐霞客也不是万能的,他的的眼光和意识也是有局限的,真的可谓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之处”。

傍晚,火头儿子拿酒肉来敬献,是火酒。吃着祭祖招待的饭菜,却在后面发牢骚说此间不知道祭祖,徐霞客真不“厚道”,真的是“灯下黑”。

接下来看到的奇怪事情或者说“奇人”是第二天的事情。

十二日,火头备好饭,请来一个旧土官一同进餐。

那人九十七岁了,因为年纪大,后来改任早龙江为土官。喧中人都说,此人质朴正直而不害人,任土官时间最长,从不曾惹是生非,有馈赠他钱的,千钱之外便不接受。

当权者屡次罗织他的罪名,始终无法获得他犯过失的形迹。喧中人感激怀念他,共同宰了一头牛,卖后作为他养老的资金。

又是值得细细分析的一段话,因为透露出的信息太多!

第一、此间的土官或者说管理者不是一种“世袭制”而更类似于“禅让制”,是有能有德才者居之的一种制度。“以年高,后改于早龙江者”,我们已经认识了早龙江,确实是一位深深热爱这片土地的自信、合格土官。

第二,这片“边疆乐土”并不是风平浪静、世外桃源,同样有强权斗争,对于这个有德行的老土官,“当道屡物色考察之,终莫得其过迹。”当权者对这个土官维护乡民利益是不满意的、有行动的,只是没有得逞罢了。

第三,民风淳朴的养老制度。这个九十七岁的老土官不要说400年前,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是绝对的高寿了,更何况是在外间传闻的疬瘴重灾区?太难得了!

永昌徐霞客在彝族火头家见到的几件奇怪事

更难得的是,此间敬老、养老的风气。“喧人感念之,共宰一牛,卖为赡老之资。”,这个算是日常的经费。

到了中元节这样重大的节日、或者说招待客人有丰盛、好吃食物的时候,火头“请来旧土官一同进餐”( 延一旧土官同餐)。火头尚且如此,由此可推知,“喧人”同样会如此。相信这个“质朴正直而不害人”老人晚年应该是无忧的。

这些徐霞客笔下或者我们眼中的“奇事”,在上江这片偏居一隅但又是“边疆乐土”的土地上,确是生活的日常,平凡普通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