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卫生条件不发达的时代,很多的毒蛇伤人事件,在没有特定的抗毒血清对症治疗的情况下,往往致死率非常高。在我国南方省份又是毒蛇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每年在偏远的农村山区都有不少被毒蛇咬伤的人。

蝰蛇科基本属于血循毒类毒蛇,很多种类都在我国十大致伤毒蛇之列,它们广泛分布在我华南省份地区,蝰科蛇类的致伤率仅限于眼镜蛇和竹叶青蛇,致死率将近10%,仅次于眼镜王蛇和银环蛇。蝰科在我国主要是蝮亚科蛇类比较多,真蝰亚科也才3种,分布的区域比较狭窄。其中泰国圆斑蝰,在我国华南省份有分布,但其数量稀少,综合文献的报道来看,咬伤病例主要集中在广西和广东,虽然过去十几年的总咬伤案例不多,但致死率并不低。然而在亚洲范围内,尤其在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加上经济的不发达,抗蛇毒血清的稀缺,而东南亚又是圆斑蝰蛇分布的主区域,因此是每年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蛇类之一,被誉为是“亚洲杀人王”。

圆斑蝰 泰国圆斑蝰,斑蝰

生态学相关

泰国圆斑蝰,在我国又名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锁蛇等,其实这些称号都是对圆斑蝰的别名称呼。灰褐色的蛇身布满圆形黑色斑点,周围一个黑色环和一个浅色的外环;头部典型的蝰科蛇三角头部形态,体型1米左右,最长可达1.5米,是一种体型中等的毒蛇蛇类。

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省份,主要集中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国外分布于东南亚,东亚地区,尤其泰国,缅甸数量较多。在2007年以前,它们被认为是圆斑蝰的一个亚种,2007年提升为独立物种,而我国境内分布的种群实际上都是属于泰国圆斑蝰,包括台湾地区的种群。圆斑蝰蛇和泰国圆斑蝰蛇的形态上形似,细微的差别仅是蛇体圆斑的形态区别,泰国圆斑蝰的圆斑颜色更偏灰色或橄榄色,大斑点之间有小斑点。

圆斑蝰 泰国圆斑蝰,斑蝰

泰国圆斑蝰喜欢栖息在平原、丘陵和山区的开阔地带,尤其是田野草丛中。此蛇行动迟缓,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大部分被咬都是无意中接触到它。根据国外学者利用线粒体基因分析了圆斑蝰蛇的种群进化史关系的结果表明,早在7-11百万年前,泰国圆斑蝰就已出现了东部和西部两个分支分化,这两个分支被缅甸北部到孟加拉湾北部的狭窄山脉隔开;而圆斑蝰即为原产于南亚的西部分支,称为旧大陆的产物,泰国圆斑蝰则属于分布于东南亚和东亚的东部分支。而我国的种群正是东部分支扩散开来的。

这两个分支的圆斑蝰蛇之间的差异不仅限于它们之间的形态和分支系统发育,而它们之间的蛇毒毒素分子生物学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圆斑蝰 泰国圆斑蝰,斑蝰

毒性和药理研究

圆斑蝰蛇的蛇毒毒素主要是血循毒和神经毒,通常引起强烈中毒伤害的是血循毒素。在LD50的测试值上,泰国圆斑蝰蛇腹腔测试值范围是0.13-0.4mg/kg,静脉为0.09-0.18mg/kg,可见静脉的测试结果毒性更强大。如果不幸被咬中静脉血管,其毒素发作更加迅猛,有记录到最快死亡时间是2.5小时。

泰国圆斑蝰之所以被称为亚洲杀人王,是因为其强大毒素的高致死率。在南亚地区,73%的咬伤和死亡病例都是有圆斑蝰蛇引起的,和印度环蛇、眼镜蛇、锯麟蝰蛇被称作为印度四大致命毒蛇之一;同样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和缅甸,因被毒蛇咬伤致死实践超过一半都是有泰国圆斑蝰引起的。

圆斑蝰 泰国圆斑蝰,斑蝰

拥有如此高的致死率,是因为被泰国圆斑蝰蛇咬伤之后,患者初期的症状有组织坏死、凝血功能异常,进一步引起脑下垂损损伤,之后逐步严重导致急性肾功能障碍,肾衰竭而死亡。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蛇,它们的蛇毒毒性成分有不同的差异,致死的毒素成分含量也有所差异,导致并没有通用性的抗蛇毒血清。泰国研制的抗蛇毒血清用到南亚地区如斯里兰卡等地就没有起到很大的效果,同样的根据一些实验结果证明,即便是用于治疗我国境内的泰国圆斑蝰蛇蛇毒效果也大打折扣。

我国国内并没有专门的对付泰国圆斑蝰的蛇毒血清,一般使用的广谱的抗蝰蛇血清加其他辅助手段进行治疗,经过及时治疗,也能避免引起较大的后遗症。而在泰国当地因其引起的高致死率,泰国红十字会研制出了专门对付泰国圆斑蝰蛇的血清。

圆斑蝰 泰国圆斑蝰,斑蝰

泰国圆斑蝰蛇的蛇毒具有很高的医学利用价值,因其高效的凝血机制而广泛受到关注。从其中分离出的高效促凝血分子生物物质广泛用于临床医学,其分离出的凝血激活剂在百分之一或者更高的稀释度下,仍然可以在几秒内使人血凝固,呈现果冻状,这也是被它咬伤的人伤口附近会出现大量皮下瘀斑,血泡等的原因。这也是泰国圆斑蝰蛇毒令人恐惧的原因之一,使血液迅速凝固,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总结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干扰加剧,泰国圆斑蝰不管是在东南亚或者我国的华南地区,其野生种群的数量也在持续的减少,从这几年的文献记录来看,被其咬伤的病例下降了很多,医疗手段的提高,致死率也低了很多。依据一些医师治疗经验,被泰国圆斑蝰咬伤的人,在一个小时内用毒蛇血清治疗效果最好,时间拖得越久越容易引起肾衰竭发生。即便是治疗好后,也会发生不可逆的伤害,终身不治,也因此在泰国当地被誉为“肾亏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