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年,耶律阿保机的遗体余温未消,皇后述律平就要求汉臣赵思温陪葬,老赵原本双膝跪地,忽然起身怒斥:“皇后陪葬,臣立刻就去!”说罢,全场静如死水。此时述律平抬手抽出宝剑,毫不犹豫朝着自己的手腕砍了下去,大臣们顿时张大嘴巴,惊愕万分。

应该这样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天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本人以及皇后述律平共同打下来的。

在丈夫出征的时候,妻子述律平往往会留守军营。而在治国层面,述律平也是丈夫的贤内助。

她看着阿保机从一个部落首领变成了七部之首,进而成为辽国的开国皇帝。

如果没有述律平,无论是阿保机还是中国的历史,都有可能是另外一种走向。

正因如此,在辽国大臣的心目中,阿保机与述律平拥有同等地位,在阿保机去世之后,身为皇后的述律平迅速地掌控了局势。

按照中原王朝的规矩,男性统治者死去之后,应该由他的儿子或是弟弟接掌权利(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虽然不曾入主中原,但由于他们占据着“燕云十六州”在政治风俗上面多多少少也受到了汉人的影响。

更何况,在辽国的大臣之中,本身就有汉臣的存在,皇族耳濡目染之下,对辽国的统治思路自然也有所改变。

身为一个高超的政治家,述律平并不打算改变这种现状。

她没有武则天那样的雄心壮志,因而也就没有登上皇位,君临天下的企图,然而,为了朝政掌握在自己手里,她决定进行一次“废长立幼”的尝试。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皇位造成的争端屡见不鲜,然而这些争端大多数发生在生母不同的两个皇族之间,至于生母相同却要争夺皇位的人,在历史上除了隋炀帝和他的哥哥杨勇,剩下的就是述律平的两个儿子之间的斗争了。

耶律阿保机的大儿子是辽国的储君,名字叫做耶律培,此人在战争之中立下赫赫战功,凭借着这种威望,他在父亲登基之后,成为当之无愧的皇太子。

然而,他的母亲述律平却更喜欢二儿子耶律德光。

关于这件事,史书中将之归咎于皇太子品行不端,然而,一个品行不佳的人,如何能做皇太子呢?耶律倍被废黜的原因,或许另有隐情。

根据《辽史》的记载,耶律倍倾心于中原文化,身边聚集起了一批汉臣,形成了一个集团。

开头提到的赵思温,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在耶律阿保机去世之后,围绕着下一任辽国皇帝的人选问题,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按照道理来说,既然有皇太子,那么由他继承大统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然而述律平却希望二儿子即位。

因此,她与汉臣集团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如果是一般的女子,面对势力庞大的汉臣集团,估计就会选择退缩,然而述律平不是这样的人。

她想了一个让各位大臣哑口无言的方式,来剪除这些在她看来碍手碍脚的人。

首先,述律平以商讨先帝后事的名义将大臣们召集起来。

在大臣们到达召集地之后,这位皇后问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这些人都是先帝在时非常倚重的大臣,现如今先帝驾鹤归天,你们这些人,想不想他呀?”(汝思先帝乎?)

稍微懂得一些人情世故的人,恐怕都知道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

其实,真正的杀招在后面。

眼见众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思念先帝”,述律平心中得意至极。她顺水推舟般地说道:“既然你们想他,那就去见他吧”(果思之,宜往见之!)到了这一步,大臣们才反应过来,皇后是要杀人。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众人只好平静地等待死神的到来。

正在这时,赵思温开口说话了:“先帝最思念的人,应该是皇后才对,如果您殉葬,臣等定会追随。”

不得不说,这是绝妙的反击,毕竟不是谁都有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的胆量。

怎料述律平对此早有预料,她用略带遗憾的口吻说道:“我是想随先帝而去的,无奈国中事物繁杂,皇子年龄太小,需要有人照看,实在是走不开呀,既然尔等盛情难却,就让我的一只手腕代替我去陪伴先帝吧!”

说完这句话,述律平用刀将手腕割下,扔在阿保机的棺椁之中。

她用一只手腕,换来了辽国江山的控制权……

参考资料:

《辽史》

(作者:南宫钦)

926年,耶律阿保机的遗体余温未消,皇后述律平就要求汉臣赵思温陪葬,老赵原本双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