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6年初秋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刚刚结束外出视察的工作,回到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的住所。

刚一进门,毛泽东就察觉到不对。他立即找来卫士长李银桥,询问他工作人员是否在自己外出工作的这段时间对菊香书屋进行了改动?

听到毛泽东的询问,李银桥有些支支吾吾。

看到身边众人的态度毛泽东一下就明白了什么,他老人家有些气愤地说道:“我从今天开始不住这里,立即搬去游泳池旁居住!”

毛泽东向来说一不二,他讲不住在菊香书屋,那就真的不住这里。于是他老人家收拾了一些自己的行李和书籍,立即搬到了中南海游泳池的住地。

那么,毛主席为何会突然离开已经居住了17年的菊香书屋?近几十年来,民间多有传言,应当是与江青有一定的关系。可是,根据李银桥同志生前的回忆,这完全都是工作人员的疏忽,才让毛主席“搬家”。

图|世纪伟人毛泽东

一、毛泽东入住菊香书屋的始末

从20世纪20年代初毅然投身革命,至1949年全中国解放前夕,不同时期的毛泽东有一个不变的举动,那就是为中国革命殚精竭虑。

在长达20多年的战争岁月,毛泽东无数次带领全国人民化险为夷,他本人也同样多次身陷囹圄。

即使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还是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风格。

在吃的方面,毛泽东把红烧肉视为美味佳肴,补脑良品。

穿的方面,毛泽东极少为自己做新衣服,旧衣服破了,经常缝缝补补,又能凑合好几年。

住的方面,毛泽东更是没有什么要求。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住的是村民家的平房,后来到了陕北,毛泽东和家人一起住了十多年的窑洞。

包括转战西柏坡时期,毛泽东仍然借住于村民的家中。

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顺利接管北平这座千年古都。

党中央会在北平召开一系列政治协商会议,出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才进城居住。

彼时中央领导人集体住在香山双清别墅。1949年2月至5月,解放军对中南海进行清理改造工程。

改造工程结束后,毛泽东和党中央于1949年6月从香山搬进了中南海。

毛泽东起初不愿意住在中南海,他认为中南海是古代皇家园林,代表着封建糟粕,自己若住了进来,不仅不符合身份,更违背了他老人家一贯艰苦朴素的风格。

在周恩来总理的多方劝解下,毛泽东这才“进京赶考”。

挑选房屋时,周恩来主动把自己居住的丰泽园让给了毛泽东。

因为丰泽园周围环境包括房屋质量比较好,尤其是丰泽园里的菊香书屋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院内有九株古槐树,还有东南西北各五间房。

因为面积较大,房屋宽敞,周恩来想的是这里可以作为毛泽东的起居室以及他的办公地点。

就这样,毛泽东住进了菊香书屋。

刚一踏进菊香书屋,他老人家就决定把自己居住的卧室定在北房紫云轩。

“紫云”暗合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西关乘紫云。

民间还有紫气东来等等说法,毛泽东于是就住进了这里。

一些党内同志和民主党派人士为此还称毛泽东为“紫云轩主人”。

玩笑归玩笑,毛泽东住进菊香书屋后不久他就爱上了这里。

每每与工作人员交谈时,毛泽东都会说在这里居住有一种家的感觉。

的确如此,往后的十几年里,只要毛泽东在北京,他就一定会住在菊香书屋。

图|菊香书屋外景

毛泽东入住菊香书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几个单位也陆续搬进中南海,都在丰泽园附近办公。

那时的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国内一切百废待兴,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毛泽东与其他党中央的领导人就在这里展开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二、毛泽东为何突然搬离菊香书屋

既然毛泽东从1949年开始就住进了菊香书屋,那为何到了1966年初秋时,他突然搬离这里,住到了中南海的游泳池旁?

有人说这是与江青有关。

因为当时的毛泽东愈发厌恶和反感江青,认为这个女人过多插手政治,加上二人在生活习惯和饮食起居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矛盾。

眼不见心不烦,毛泽东于是就决定搬出菊香书屋,让江青找不到自己,这样就能落个清静。

这种说法可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对,按照毛泽东宽广的胸怀与伟大的气魄,他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人就搬离自己居住了十几载的菊香书屋?这不符合常规,更不符合逻辑。

而之所以导致毛泽东突然换了一个住所,可以说与他身边工作人员有直接的关联。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提起过:“我住在菊香书屋后,这里的房子不要改动,就保留原样。不要建新房子,不要把原来的房屋拆掉,更不要进行富丽堂皇的装修。”

因此,毛泽东住在菊香书屋的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房屋格局没有任何变化,仍然保持着清康熙年间,即为菊香书屋刚建造时的基本模样。

尽管如此,因为菊香书屋建造时间过于久远,再加上清末、民国,乃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连年动乱,这处房屋早已年久失修。

毛泽东入住菊香书屋之初,这里连基本的供暖都得不到保障,配套设施很不完善。

后勤部门只好在菊香书屋的一处空地上砌了一座小锅炉,这才解决冬天供暖,平时供热水的问题。

这样修修补补毕竟不是常事。考虑到毛泽东非常喜爱菊香书屋,而且已经把这里当成他的家,所以工作人员多次向中央和毛主席申请动用资金对菊香书屋进行修缮。

有关部门倒是批准了,但他老人家始终不同意,坚称自己住在这里很好,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对房屋进行修缮。

工作人员看到毛泽东心意已决,于是就准备来个“先斩后奏”。

1966年夏,毛泽东去外地视察,工作人员趁此机会开始对菊香书屋进行改造工程。

结果毛泽东返京之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步。

他刚一踏入客厅,就发现原本熟悉的房屋陈设和房屋格局已经大变模样。

他赶忙找来李银桥,询问为何工作人员要在自己外出视察工作这段时间,对菊香书整体格局进行大改?难道把他之前说的话都当成了耳旁风吗?

李银桥在这件事上很为难。一方面他是毛主席的卫士长,一切肯定是要忠诚于他老人家。

出于想改善毛主席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李银桥在修缮房租这件事上与工作人员达成了默契,没有向他老人家及时汇报。

因为他们清楚,只要向毛主席提出修缮房屋的意见肯定会被驳回,还会遭到一顿痛骂。

有道是好心办了坏事,工作人员没有请示毛泽东就擅自修缮房租,引得他老人家勃然大怒。

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若是和他讲事实,摆道理,多说一些好话,他老人家气也就消了。

图|毛泽东卧室内景

若是违背毛主席的意愿,尤其是像修缮房屋动用国家资金这么大的一件事上没有经过他的批准,那毛主席肯定非常气愤。

再加上当时他和江青的种种不和,毛主席于是就选择住进了中南海游泳池。

那为何毛主席搬离菊香书会住进中南海游泳池,不是选择其他地方?原因倒不复杂。

因为毛主席特别喜欢游泳,进入北京之后他曾在清华大学室内游泳池游过,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毛泽东肯定不能经常出现在公开场合。

他也曾经有过应该在中南海建立建造一个游泳池的念头,但一直没有落到实处。

江青知晓毛泽东有这样的念头,就趁毛泽东不在北京的时候,匆匆在玉泉山建造了一个室内游泳场,这引起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并且毛泽东以自己的稿费支付了修造游泳池的费用。

不过既然修都修了,毛泽东特别喜欢这处室内游泳池。

一是这里的房间比较高,二是房间前面都是大玻璃窗,相比较之下菊香书屋的房间虽然温馨,却有些憋屈。

1966年9月之后,毛泽东就搬离了菊香书屋住进了游泳池,一直到他老人家病逝。

结语

菊香书屋建造的初衷,就是供皇帝藏书、读书。

毛泽东搬进书屋后,在这里收藏、阅读了大量书籍。

菊香书屋里有毛泽东的书房、藏书室,他的卧室和办公室里也摆放着大量的书籍。

毛泽东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毛泽东在这里的藏书,初步统计有近十万册。

一生喜爱简朴的毛泽东,唯一花了大钱的“项目”就是珍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