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这是人民军队正式迈向正规化的关键一步,许多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奋战半生的我军将领,被授予将帅校等各级军衔,这既是对他们革命战功的评定,也包含对他们革命履历的衡量,是一项综合多方面的巨大工程。

既然是多种因素综合评定,也就势必会让一部分将领萌生自己军衔被定低了的“委屈感”,难免有一些人为此闹情绪,毛主席对此就幽默的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衔时”。

许世友是我军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特殊性格的将领,他出身草莽,幼年入少林寺学拳,武艺精湛,浑身是胆,且酒量惊人,喝过酒后更是豪气冲天,敢说出一些别人不敢说的话。

大授衔之后,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已经是非常高的了,可是许世友却不满意,认为定低了,他甚至发牢骚说,自己是四方面军的人,不是中央红军“山头”的,所以被人“穿小鞋”了,这不公平 。因此许世友多次带头表示不满,甚至亲自打电话找周总理评理。

不巧的是,许世友给周总理打电话时,总理正在接见外宾,没有接。

许世友没有找到总理,闷闷不乐,就又找来几个对评衔有意见的将领,一起喝酒发牢骚。

正喝着,突然桌上电话响了,许世友觉得这电话搅了自己兴子,有点不高兴,抓起电话有点粗鲁的问道:“喂,我是上将许世友,你是谁?”

哪知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您好,许上将,我是小兵周恩来啊……”

原来是周总理电话,许世友一听,酒立即醒了,也忘了这是接电话,下意识立正,规规矩矩说道:“总理是您啊,我真是昏了头,没听出来……”

原来,周总理忙完事,听秘书说许世友刚刚打过电话,总理是何等心细,立即猜出许世友电话的来意,一定是为自己军衔叫屈。

当时,这种事情很多,上级主管部门也很为难,经常向总理甚至毛主席汇报。

总理意识到情况严重性,如果不拿几个比较典型的人做个榜样,这种为军衔“叫屈鸣不平”的歪风就刹不住。

许世友正好是个我党我军出名的“刺头”,如果能把他说服了,就可以让许多战功、履历以及名望不及许世友的将领们心服口服,于是周总理立即就亲自给许世友回电话。

周总理并没有责备许世友,而是以诚恳征询意见的语气,问许世友有什么意见尽管说出来。

许世友于是就大着胆子说起自己的苦恼,说自己革命战争年代,如何如何英勇,如何战功卓著,自己大名又如何响亮,无论日寇、美帝、国民党都惧怕自己三分……,说到最后,许世友委屈的说,自己起码应该评为大将,怎么可以是上将?

说到这里,许世友又毫无根据的说了一个非常不利我党团结的“瞎猜理由”,众所周知,红军历史上,有过张国焘阴谋制造红四方面军与党中央分裂的不光彩往事。因此许世友就以自己是红四方面军主将,没有评上大将,很可能就是因为自己不是“中央嫡系”,是被“山头主义”思想算计了……

周总理耐着性子听完了许世友的牢骚,而后又和风细雨给许世友讲述评定军衔的原则。

周总理说,评军衔可不仅仅是以战功和勇猛表现这些因素为唯一依据。相反,评定军衔是个复杂而全面考量的过程。因为我军中还有许多同志,他们并非像许世友那样一直率兵打仗,而是从事政治宣传、情报、后勤保障甚至医疗卫生事业,他们同样为新中国的胜利做出不朽贡献,因此,评定军衔必须更加全面。

周总理还以两个战功和资历都比许世友强的人物做例子,一个是大将粟裕,一个是上将萧克,粟裕将军的战功在我军堪称“军神”,无人可及,以他战功,完全够得上元帅,可是粟裕却高风亮节,主动让衔,结果成了第一大将。

萧克论资历,红军时期就创建红二方面军,并创建一方根据地。资格也是堪定元帅的,可是他也主动要求降低军衔,因此成为第一上将。

周总理循循善诱的要许世友拿自己和粟裕萧克比较一下,看看自己委屈不委屈?

一番话说得许世友羞愧不已。

接着,周总理又用严肃的口吻批评许世友,不应该有什么“山头主义”这种错误思想,他说,我党我军绝不会像腐败的国民党那样以什么嫡系、非嫡系评定自己的同志。

若怀疑红四方面军受不公平对待,那么看看徐向前和王树声,他们一个被评为元帅,一个成为大将,怎么可以这种不利团结的思想来想问题?

许世友直听的额头背后都流下汗,不住向总理承认自己思想错误,连说自己已经想明白了。

经过总理这番开导,许世友不仅不再发牢骚说怪话,而以身作则,带头向一些还扭转不开思想的同志做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