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无人机市场崛起,各大资本巨头也纷纷在此布局。如大疆、零度、百度、腾讯、小米、京东等等。无论是在军事、政治,还是商业、农业、休闲等领域,无人机应用都呈现出了爆炸式成长。

无人机反制盾,中美无人机对比哪个更强

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矛与盾的较量

无人机有着广阔的空间的市场前景,2015年,我国无人机销量约9万架,消费级无人机产品销售规模达到23.3亿元。据预测,到2018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10.9亿元,到2020年,年销量预计达到65万架,呈现井喷式增长。

如此庞大的市场使得无人机发展迅速,在航拍、测绘、送货、救援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随着消费级无人机的爆炸式发展,它造成的各种威胁也与日俱增。

一方面,无人机因为其体积小,灵活性高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用以侵犯大众的隐私权。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不当,技术缺位,无人机很可能会成为悬在我们头顶的定时炸弹,无人机坠落伤人,逼停航班等也屡屡发生。更有甚者,不法分子用无人机来运输毒品,枪支等。

由于无人机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我国也发现了无人机发展的相关弊端,并加强了对无人机领域的监管。2016年9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最新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规定无人机飞行必须在机场净空保护区以外;无人机起飞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无人机必须在昼间飞行;飞行速度不大于120千米/小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符合适航管理相关要求;驾驶员符合相关资质要求;在进行飞行前驾驶员完成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检查;不得对飞行活动以外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包括地面人员、设施、环境安全和社会治安等。

尽管国家出台系列政策,不断加强对无人机的监管和约束,但对于一些不遵守规则的“黑飞”,还是要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管控和击落,以保障安全。也正因为此,反无人机开始兴起,即通过技术手段和设备,对消费级无人机进行反制。

当前反无人机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干扰阻断类,主要通过信号干扰、声波干扰等技术来实现。二是直接摧毁类,包括使用激光武器、用无人机反制无人机等。三是监测控制类,主要通过劫持无线电控制等方式实现。

当前我国以及国外,在反无人机技术上都有一定进展,很多被用于反无人机的技术被发明应用,下面就给大家简单盘点下反无人机技术的发明。

美国Battelle公司推出了Drone Defender电子枪,利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对无人机进行信号干扰。这款枪把一个电子干扰器安装在步枪的框架上,一旦扣动扳机,干扰器会向无人机发射全频段的干扰信号,使无人机脱离操作者的控制,接收不到控制信号而自动降落到地面。

波音公司也不逊色,演示了“紧凑型激光武器系统”的反无人机能力。该系统利用激光束照射无人机,并成功将其击落。该系统可通过中波红外传感器在40千米的范围内识别、追踪地面和空中目标。

除了激光照射,意大利SelexES公司推出了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猎鹰盾”反无人机系统。该系统可以采用雷达探测非法无人机,利用光电传感器识别跟踪、干扰,并接管控制无人机。

目光转向国内,台湾橙森国际公司(DroneVision Inc)发明了反无人机枪,这把枪可以阻挡无人机的全球定位系统讯号和影像传输,并透过无人机本身的防故障功能,迫使它返回起飞地。

尽管现在用于约束无人机的相关产品已经被研发使用,但是对于反无人机市场来说,发展还处于孵化期,技术还不成熟,现在的反无人机手段无法保证被干扰的无人机不会失控,因此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问题。

那么该如何解决无人机的管控问题呢?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表示,规范无人机生产是管制的源头。民航局将研究推行无人机实名制以减少“乱飞”,对于娱乐型、运动型等轻型航空器,会在航空控制区建立电子围栏,无人机在出厂时即把机场数据录入,以此保证无人机无法进入各种飞行禁区。

无人机是一种新兴事物,在快速发展时必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加快弥补对无人机管控的空白,企业积极研发,不断提升无人机安全技术,让无人机可以更加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