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摔盆,农村丧事摔盆全过程

摔盆取义‘岁岁(碎碎)平安’。当然是摔得越碎越好。

摔盆得在起棺(亦即要抬棺材去埋)时摔;摔盆是家中长子摔,长子不在则长子长孙摔,无长子、长子长孙则次子,若无次子以其它各子长幼轮序、嫡庶伦序,无子长女或外孙摔,总之要由直系亲属摔盆。

无子无女由同姓亲族中血缘最近的堂侄子摔,但条件是要其人未婚。若其已婚,则由未婚亲族堂侄摔,以此长幼轮序(当然亲生儿子不论已婚未婚,堂侄要论是因为已婚者是要承继本家宗佻的)。

摔者谓之‘孝子’,按旧例,可以承继死者的大部份家产,这也就是为何已婚堂侄不可摔盆的主要原因----继承别人遗产的同时也是要尽做别人“儿子”的义务的。

盆儿,又叫“吉祥盆”、“阴阳盆”“老盆”等,直径4寸左右,深1寸有余,正中有一圆孔,瓦质。据说阴间有位王妈妈,要强迫死者喝一碗迷魂汤使其昏迷,以至不能超生。丧家儿要准备有眼儿瓦盆,有眼儿的瓦盆可将迷魂汤漏掉,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盆儿在起杠时由长子摔碎,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如果盆儿没摔碎忌摔二次(由抬扛者踩碎)。

农村丧事摔盆,农村丧事摔盆全过程

旧时代,一些客居北京的外乡人,有的摔大花盆、花绿盆,有的摔治丧期间用来烧纸的大沙锅,也有的摔一块瓦,其意义各有说法。河北省三河市的人客居北京,出殡摔大泥盆,盆下钻有7个孔。为什么要钻7个孔呢?据说是诸葛亮吊孝留下的。诸葛亮至柴桑口吊祭周瑜,东吴在灵前地下埋了火药,其引芯就在丧盆底下,所以盆底特意钻了孔。等孔明一烧纸,引着炸药,必定炸死孔明。而孔明能掐会算,命赵云预先带一块新砖放在盆子下面,假说是视周瑜“财帛高升”,于是破了东吴的火药之计。摔盆时要用砖,为何用砖呢?据说可以避邪镇宅。把砖捡回来,放在大门影壁前,任何邪魔外祟不敢侵入。

如果是年高、福寿双全的老人正常死亡,捡回摔盆用的砖,称为“借寿砖”,意为借用死者的福寿。如果把砖垫在水葱花盆底下,谓之“水砖长寿”。家宅当获福、禄、寿三星的庇护,因此说拾此砖放于门前为“吉星高照”。还有的说,用这块砖给小男孩压书,孩子将来一定是“一品文章锦绣成”,可望“三元及第”。若给女孩压活(刺绣、衣服、鞋帽之类的手工活)定会心灵手巧。总之,这类传说不一而足。

农村丧事摔盆,农村丧事摔盆全过程

农村丧事摔盆,农村丧事摔盆全过程

农村举行葬礼时,摔盆子是什么意思?

摔盆子这一项仪式,并非存在于在我国所有的农村,而且对它的说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我的老家是河南的,在我们农村的葬礼中,就有摔盆子这一项仪式,它代表的是“岁岁平安”。

我国从古代开始,葬礼上就已经出现了“击缶 ”的形式。

击缶的意思就是“击缸”,“缶”是古代的一种瓦质乐器。因为古代的穷人较多,很多人没有经济能力去为自己死去的亲人请上一个乐器班子来为他送行,所以便采用了击缶的形式来送自己的亲人入土。

在中国长江以北,摔盆是一个相对普遍的习俗。当家里有人去世时,会在棺材前放一个陶盆用来烧纸。当棺材入土时,长子就会在路上将这个陶盆摔碎。而且是声音越大越好、摔的越碎越好。摔盆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醒死者是时候上路了,希望死者在去阴间的路上可以走得顺畅。

摔盆子必须是由死者的长子长孙来完成。

在老人死后,通常是由老人的长子长孙来摔盆。如果老人没有儿子,就会由血缘关系密切的子侄来取代完成这项任务。当然,让子侄摔盆也是有着非凡的意义,摔了盆就意味着他成为了死者的孝子。因此,死者的全部或大部分财产就应该由摔盆的子侄来继承。如果这个家庭没有后代,那么就没有人替死者摔盆了,那死者就不能安心地走,这在古代是禁忌。所以,古人才会那么重男轻女、重视香火的延续。

摔盆必须得一次摔碎。

在我河南的老家,亲人去世后,一般都是会在家中停放个三五日再下葬。下葬当日,会由死者的儿子在去往下葬的路上,在路口摔盆。而且,必须得一次摔碎,而且是越碎越好,这样就代表了“岁岁平安”,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农村丧事摔盆,农村丧事摔盆全过程

葬礼时,摔盆子是什么意思?

老人去世后,在出殡之前,往往由孝子先把给逝者烧纸钱的盆子摔碎,才可以抬棺出殡。

这应该是从古至今传下来的一种仪式,相信全国各地都差不多。

刚好前不久,我老家一位亲戚去世,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因此摔盆是他的侄子摔的。

在农村,孝子摔盆是由儿子来完成的,如果有几个儿子,那么由长子完成,如果儿子不在了,就由孙子完成,如果没有儿子,就由侄子完成。

以前无儿子的老人去世,请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子侄来代替摔盆,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摔盆就意味着自己变成了死者的孝子,所以死者的财产应该全部或者大部分由摔盆的子侄来继承,现在农村应该不会这样了,但请别人摔盆应该也会支付费用。

我这位老家亲戚他的两个女儿其实过得都不错,但农村就是这种规矩,女儿是嫁出去的,不能摔盆。所以农村人以前千方百计要生一个儿子,不仅仅是没有儿子在农村受人欺负,被人看不起,更重要的是农村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死了连个摔盆子的都没有。如果家族没有后人,那么就没人给死者摔盆,而死者就会沦为不得善终之列,这在农村是非常忌讳和不吉利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习俗呢?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对丧葬礼仪了解的不多了,随着现代丧葬礼仪的简化,很多礼仪已经被当成繁文缛节被去掉了。

但实际上丧葬作为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仪式,它体现了一种对故去先人的缅怀和思念,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和凝结,也是我们历代所一直在提倡的忠孝节义。

丧盆也叫"阴阳盆"或者"吉祥盆",按照传统的说法,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

死者为大,这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

   另外丧盆不能乱摔,其中颇有讲究。比方,父死用左手摔,母死用右手摔,而且摔得越碎越好,预示“碎碎(岁岁)平安”。如果头一下没摔碎,切忌再摔二次,要由抬棺者用脚将之踩碎。

丧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代表着这个人彻底与阳间脱离,进入阴间。

其实生和死在古代同等重要,人们认为只不过是一个在阳间,一个在阴间,只是换种生活的地方罢了。

俗话说,生老病死,人生大事,不可随意。 历史 上,在各个民族农村的土葬仪式中,丧礼摔盆子这个活动广泛存在并且持续到现在。

由于地域性差异,名称各有不同,另外有摔瓦,摔火盆,摔丧盆,摔尸盆,摔纸盆,摔老盆,香灰碗等不同称谓。摔火盆是死者起灵出殡之后,入土之前在家里的最后一道仪式。 什么是火盆呢?根据地区不同,可能是罐子盆子,也有可能是瓦片。就是丧礼期间烧掉的香火盆,在棺木起灵时由亲属在门口摔破,有的地方需要把纸灰收集起来,和棺材一同入土。不同的地方不同人摔,有的是长子长孙,有的是舅舅外甥,有的是儿媳妇或女婿,略有差异。

如果火盆一次性摔不破,是不能丢掉的,有的地方认为这是聚宝盆,拿回家里装粮食,因此也叫吉祥盆。也有一些地方认为,摔不碎是儿女不孝导致,那就多次摔碎,解释有所不同。

在不少地区,那些阅历深、声望高的长者,作为村落丧葬仪式大总管,还有摔火盆效果监督功能。这是丧葬仪式对传统农村孝道文化的隐形折射和制约,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一些村落的管事人认为,火盆有符号意义,生人吃饭用碗,死者用火盆乘装香火,这是死者的吃饭用品。而且,由孝子摔碎的一瞬间,表现了阴阳相隔,生命断裂以及无法挽回的意义,还有人说摔盆表明了即使倾家荡产,也要给父母过好葬礼。因此,民俗学家称其为阴阳盆。

其实,摔火盆也有承认谁是第一继承人的意思。一般来说,谁来摔火盆,谁就是继承人,农村中大多由长子来摔火盆,在棺木起灵期间,顶在头上,到家里门一下子摔破,不能迟疑。有的村落,火盆底必须有眼,没眼的不能用。据说是逝世的人要用这个盆接孟婆汤,孟婆汤漏了一点,死者就忘不掉亲人朋友,来世投胎还可以找到亲人,很有意思。

而且,火盆往往是和长明灯摆在一起,表明了香火鼎盛,子孙绵延的意义。村落里丧礼的管事者,根据以前的经验和程序,指挥着丧礼的进行。有的地方要求必须摔碎,而且声音尽量要大,显示出灵魂的彻底远去。 可以看出,传统村落中很多仪式中的智慧,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和秩序的塑造作用,是真正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和保护,也是每个人心灵寄托的文化内涵。

可惜的是,这些农村生动的民俗画卷和村落生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下,逐步消逝,慢慢地成为一个 历史 记忆。 简单总结一下,这 一篇是和之前起灵之前为何要摔火盆问题文章的姊妹篇。希望大家多关注民间文化,我对于这方面比较熟悉,也做过一定研究,可以多交流,互相学习。

家里长辈去世以后,摔盆仪式一般是由长子长孙来完成, 如果没有儿子,就由血缘关系最近的子侄来完成。当然,如果是请侄子摔盆也是有代价的,摔盆意味着自己成为了死者的孝子,所以死者的遗产应该是由摔盆者来继承。

如果一个人死了,没有人摔盆,就意味着:死者不是善终或者没有子嗣,这在古代是非常忌讳的事情。

中国古代平民百姓最注重的就是“丧礼”,在《礼记》中记载,丧礼的时候,亲人必须要做出“毁”的行为。 什么是“毁”?首先是自我伤害,当然这种伤害除了肉体上的,更有精神上的,比如守灵、穿破烂的孝衣、不能吃肉等等,以这样的方式守孝三年,完全是一种苦行僧的生活方式。

除了自我的“毁”之外,还有对器物的“毁”,死者的生命已经逝去了,为了表示哀痛,还要将家里最重要的陶器打碎,以哀悼死者。 这也是对死者的尊重,打破的瓷器越贵重,代表死者生前越受到人的敬重。

为什么呢? 中国古代是农耕国家,普通百姓的生活很简单,一个家庭的财富水平与付出的劳力高度相关,打破的陶瓷越贵重,代表这个人为家里面的贡献越大。

这个习俗大约起源于1万年前,也就是人类刚刚进入农耕时期,那时候的陶器比现在要贵重得多,可以说一个陶器完全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贡献。 这个习俗渐渐地演变到后来,就从原来的摔陶器变成了摔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摔盆的含义就是以破坏家庭财产来哀悼逝者,来显示对逝者的尊重。

您的问题回答完毕,“王庶文讲坛”致力于文化领域的创作,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愿意去了解、学习和阐述,如果您感兴趣,欢迎关注

老人去世后, 摔盆的一般是由死者的长子长孙来完成,如果死者没儿子,那么就由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子侄来代替,当然请子侄摔盆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摔盆就意味着自己变成了死者的孝子,所以死者的财产应该全部或者大部分由摔盆的子侄来继承,如果家族没有后人,那么就没人给死者摔盆,而死者就会沦为不得善终之列。这在古代是非常忌讳的。

在中国古代,对亲人的死去是非常重视的,其程度远远甚于现在。在《礼记》中有记载,在丧礼中,亲人会做出“毁”的行为。什么是毁,就是自我伤害,自我虐待,要打伤自己,甚至有人自毁到失去生命。想想看,连身体和生命都可毁,家里的财产当然也能毁,甚至也必须毁。所以,必须把家里的最重要的财产陶器打碎,以哀悼死者。这种丧葬风俗也见于澳洲的原始部落。 现在丧礼中摔的盆一定是最简单和原始的陶盆,不会用瓷器,也不会在陶盆上雕刻任何的花纹,这说明这一习俗一定产生在中国陶器业的初始阶段,那时还不会在陶器上进行修饰和装饰,其时间至少应该早一万年以前。 在现在,一个陶罐是对一个家庭而言,是最不值钱的东西;而在一万年以前,一个陶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财产。 所以,摔盆的初始意义应该是以毁灭全部家庭财产的态度来哀悼逝者,来显示对逝者的尊重。当时摔一个盆相比在现在摔一套房损失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