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ethlyn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人死后去了哪里倒不必说,人赤条条的来到世界上,总不该赤条条的回去,世上兜兜转转几十载,福也好,难也罢,好在涨了见识和阅历,不求寿终正寝,但至少走的体面,于是入殓师这个职业应运而生了。

只不过在常人的眼里,对于“入殓师”多有芥蒂,一是因为对死亡的敬畏,二是因为对鬼神之说的恐惧。入殓师也因此被称为了“最晦气”的职业,渐渐地的被疏远,甚至失去了与普通人相处的权利。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那么入殓师究竟是怎样的呢,豆瓣8.8分的电影《入殓师》给了我们答案。

《入殓师》是由泷田洋二郎执导,本木雅弘、山崎努、广末凉子、吉行和子和笹野高史等联袂出演的一部剧情电影,它改编于日本小说《纳棺夫日记》,于2008年上映,并在次年荣获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整部电影从失业的大提琴手小林误打误撞进了入殓师的行当开始,他带领观众体验了入殓师的工作,体验了生死离别的温情,小林作为一个入殓师新手,与观众有着同样的行业芥蒂,但在一次次与死亡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开始变得温柔和知性,从最开始为了生活选择工作,到最后真的喜欢上这份工作,成为了一个真心的送往生者走上旅程的入殓师。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但其实电影从头到尾都不是为了让我们打破对入殓师这个行业的芥蒂,而是为了让我们打破对死亡的芥蒂,去感受世间的温柔,从而更好的生活。

在与生死离别有关的电影中,《入殓师》是一部少有的平淡柔和的电影,剧中死亡的剧情有很多,但大多不是撕心裂肺的,导演更想用一种平和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最平凡的温情,当生命逝去的时候,说再多后悔的话又能如何呢,还不如给他们安静,让他们安详美丽的离开,体面的走上旅程。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从心存芥蒂到欣然接受,入殓师的自我接受,发现温柔

整部电影以“静”为基调,而“静”不只代表着声音分贝小,它体现在电影的每一处,从人物性格到精神状态,甚至是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处处透着温柔,让人觉得舒适安宁,并且电影表达的感情也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符合电影静的特质,所以说电影的基调不仅没有影响感情的挥发,相反的,让温柔的主旨更加绵长。

小林接受入殓师的过程,同样也是观众接受的过程,只不过导演从一个局内人的角度,让观众从入殓师的视角来看待死亡和生命。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起初小林意外的从报纸上得到了应聘的信息,但报纸错误的把“安心的走上旅程”登成了“协助旅行”,于是小林误打误撞的来到了会社,并得知了自己来应聘的是一份入殓师的工作,一开始小林对于这个职业所表达出来的反感其实也正是这个行业的社会现实,而偌大的会社只有一老人一妇女,招人还要登报纸,也是体现了入殓师不受欢迎的行业现状。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于是小林在半推半将就之下答应下来了这份工作,第一次接触纳棺是小林作为模特录制纳棺宣传片,这是电影中诙谐的一段剧情,为我们营造了轻松氛围的同时也引出了小林第一次接触真正的死人。

作为入殓师的初体验,小林显然是最糟糕的一个,一个去世了两个星期的老太太,屋子里是腐烂的尸体和食物,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小林在社长几番的训斥下才终于帮助社长完成了工作,对于第一次看见死人的小林来说,与其是恶心,倒不如说是对死亡的恐惧,一个没有了生命的躯壳,一个每个人都会有的结局,一切都让小林觉得这是留下阴影的经历。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以至于小林在浴场洗了一次又一次,以至于他回家后看到了生的鸡肉就开始反胃,于是他拼命的嗅着妻子,这个时候的小林实际上是在嗅生命的味道,呼吸着勃勃的生命力,才让小林走出了那种死亡的阴影。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但是只有无限的接近死亡才会体会到现有的美好,小林也不例外,他开始有改观,开始拾起了大提琴,开始想起了6岁就抛弃他和妈妈的父亲,其实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小林对于父亲的恨是执念,这种执念直到他亲手帮父亲纳棺才结束,实则不然,自从小林拿出尘封的石头信以后,小林的执念就松动了。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当小林迎来了自己入殓师生涯的第二场体验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心存芥蒂,而是接受了入殓师的身份,正如他自己所感

“把失去的人唤醒,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充满爱,目睹每一次的生死离别,舒缓完美,深深打动着我”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这个过程是小林对入殓师身份自我接受,他在送往生者安心走上旅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温柔,这种温柔不仅仅是家属对往生者的眷念,也是入殓师对往生者的关怀,更是往生者家属的感动和感谢。

“她一生中最美的一次,真的十分感谢”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从欣然接受到渐入佳境,入殓师的家庭接受,感受温柔

总有人觉得入殓师是适当的放弃一些东西就会得到财富和高薪的职业,其实从电影中我们就能看出入殓师的薪资其实是很高的,但它的高薪是源自“物以稀为贵”,正是有很少的人愿意加入这个行业,才使得入殓师变得粥多僧少。但即便如此在世人眼中,入殓师还是一个令人厌恶的职业,人们觉得他们是为了钱而放弃了底线,正如小林的朋友说他

“做什么都行,去找个正经的活干”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但这种误解对于小林而言也并无大碍,最令小林伤心的应该是妻子的嫌弃。

当小林接受了这份职业之后,一次半夜的突然事件让妻子发现端倪,再然后妻子发现了小林曾经录制的宣传片,这才知道了小林入殓师的身份。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首先小林的妻子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妻子,温柔贤惠,给小林足够的自由,从最开始想靠自己的平面设计帮丈夫还贷款,到小林瞒着自己买了天价的大提琴也没有生气,最后小林失去了工作回到农村也没有反对,美香自始至终的支持着小林,给他做饭,逗他开心,其实小林能度过最低迷的时间很大程度上也是美香的功劳,但是最后当美香知道了小林入殓师的身份后却一反常态

“你怎么能做那种工作,你不感到羞耻吗”

“不要碰我,你不干净”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来自家庭的反对是对小林最大的伤害,尽管他已经接受了入殓师的身份,可他还是觉得为了妻子应该放弃这个职业,于是他去找社长,但是在这里,他又出现了改观。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第一次来到社长的房间,是一种对于绿植的过分追求,其实也反映出入殓师灵魂上的匮乏——整天和尸体打交道,他们最缺少的是生命力的气息,不可否认的是,入殓师不害怕尸体,可是尸体也会给他们带来影响,那种挥之不去的死寂是每个入殓师都需要承受的,就像小林初见尸体回家拼命嗅妻子身上的味道一样,社长也需要充足的生命气息来感受生命力,所以在他的房间里,摆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植。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在与社长的一番交谈后,小林又改变了主意,是的,这个世界上能真正参透生死的人只有那些即将死去的人,其他人说的再多终究是还对死亡心存芥蒂,他们没有经历过一切,又怎知一切本是平平淡淡呢?正如社长所说的鱼子,那不也是遗体的一种吗?可人们对尸体心存芥蒂,却对鱼子却毫无感觉,这是对死亡的恐惧,也是对死亡的平淡吧。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当你平淡的看待死亡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世间的温柔离你很近,就像小林最终决定继续坚持一样,他看着不同的家庭做着不同的生死离别,不管别人对他的看法如何,他拥有入殓师的温柔和细致,送每一个往生者体面的踏上旅程。终于当美香体会了丈夫的路之后,她觉得丈夫是伟大的,这对小林来说是家庭对他的接受。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从渐入佳境到感同身受,入殓师的外界接受,传递温柔

其实当浴场的老板娘离去的时候,才是小林被真正接受的时候,作为小镇上唯一理解他的人,老板娘曾说过

“小林这孩子心眼好,有什么事都自己默默扛着,父母离婚那会儿,他从没在他妈面前哭过一次,一个人,在澡堂里眼泪不停的掉”

这样一个温柔的老人离去的时候,她的孩子,也就是曾经劝说小林换职业的朋友,目睹着母亲在小林的帮助下变得美丽,可能这是她这辈子最美丽的时候,能体面的走上旅程是对她最后的温柔,而给予她这一切的正是小林,这个不被看好的入殓师。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而当小林对于入殓师真正感同身受的时候是自己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一直以来,他对父亲是想念的,尽管在他六岁父亲就离开了他,可是血缘关系一直连着这一对父子,所以小林虽然极力的表达对父亲的憎恨,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对父亲的思念,这也是他一直留着那封石头信的原因。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终于当他得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时,他是矛盾的,想念和憎恨折磨着他,但是他最终还是决定去了,就好像落叶归根一样,生命都已离去,再谈恩怨又有何用呢?于是他看到了曾经朝思暮想的父亲,只不过曾经那套说辞已经荡然无存。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小林一直以为父亲是和当时的女招待远走高飞了,但是在渔民的嘴中得知,他多少年来一直是一个人生活,拼命的干活赚钱,乐于助人,话也不多,从来没有讲过自己的故事,于是当渔民们决定草草纳棺的时候,小林制止了他们,这份制止中,有身为入殓师的职业道德,和身为儿子的孝心。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最后这句父亲的尸体给了小林惊喜,在父亲紧紧握着的手掌中,是多少年前六岁的小林与他交换的石头信,这么多年,即使他离开了曾经的家庭,这封石头信却一直在身上,最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紧紧的攥着儿子的石头信,身为儿子的小林,也一直留着那封石头信,这正是温柔的传递。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其实死亡与生命本就是交替的,就仿佛小林即将做父亲之际,小林的父亲也离去了,所以对于死亡的看法,我们似乎应该以一个更加平淡的态度,鱼子和尸体不都是遗体吗?尽管我们做不到入殓师的泰然自若,可是总应该放下不必要的偏激看法,只有当无限接近死亡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生命力的气息,才能体会到世间的温柔多么强烈。

只有无限的接近死亡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温柔,就好像经历过生死决别的人才懂得眼前人可贵一样,有时候我们太过于倔强,嘴上一直不承认,可真的是自己经历了才发觉那些大道理都是对的,可是那又如何呢?有的东西我们已经失去了,说再多惋惜的话都是亡羊补牢而已。

或许这就是《入殓师》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体会世间的温柔,再去温柔的对待世间,其实很多东西就在我们眼前,就好像你当静下心来,你就能听到风划过草尖。

本文为原创,不喜勿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谢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阅读,点赞,和关注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入殓师》豆瓣评分8.8,一个人的职业转型需要经历的4次蜕变

《入殓师》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改编而成,影片讲述了日本入殓师的生活。

由于乐队解散,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就此失业,他和妻子美香一起离开东京回到了老家山形县,过着清贫的日子。他满怀期待的去找工作,最终却找到了入殓师的工作,他从对职业的排斥到理解再到深入了解后的敬意和挚爱,让我们也看到了这个被人看不起的职业,也是这般的神圣美好。在这其中,多次因为带他转行的老师让他一次次克服心理困境,坚定信仰。

小林从小开始练习大提琴,尽管如此,他对于自己的演奏水平还是不自信。刚刚进入东京某合唱团4个月,他瞒着妻子,花了1800万日元给自己买了一个新的大提琴,这份职业听起来光鲜,但其实收入很少。更让小林感到压力的是,因为合唱团的生意不怎么样,老板决定将合唱团解散了。这也就意味着小林失业了,也即将面对高昂的债务。他对自己的演奏水平没有信心,不认为哪一家合唱团会要他。于是乎,在这个职业迷茫期,迫不得已,他跟妻子决定先回到乡下的老家。当小林典当了自己新买的大提琴后,心中反而轻松了很多。

小林初到乡下开始找工作,一则招聘广告吸引了小林的注意:NK代理公司,年纪不限,酬劳丰厚,上班时间短,工作内容是“帮助人旅行、化妆有关”。原以为这是个导游的工作,面试时才知道是以为死人做入殓仪式的入殓师,而面试的社长没问两句便让他入职了,并且马上给了他丰厚的薪资。这让小林犹豫一番后还是答应了,因为能够很快有了收入,可以让他摆脱财务问题。

入职第一天,小林被要求拍宣传片扮演死者,可是没弄好自己打了个喷嚏,脸上被刮出了伤口,这让他感到恐慌。后来,社长带着他去参加第一次入殓仪式,然而,不是很幸运的是,这是一个死在家里2周没有被发现的独居老人。小林闻到死者腐臭的味道便开始呕吐不止,社长让他忍住,因为他们要尊重逝去的人。社长感觉到小林要放弃,于是给他结算了当天的工资,让小林继续考虑。

小林在回去的路上,因为身上有腐臭的味道被公交车上的人指指点点,所以跑下车去了澡堂洗澡。当被曾经的熟人认出来后,他没敢说出自己去做了什么工作,因为他怕因为这份不体面的工作让别人看不起。

当天晚上,小林彻夜难眠,他拿出了家中的大提琴,看到了里边放着的大石头,这是那个抛弃他和妈妈离家出走的爸爸送给他的,于是他拉起了琴,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的事情。略带沉重的音符,流露出的是对生命以及生活的迷茫与困惑。

第二天早上,小林独自在河边走,看到桥底下河水中,正在努力逆流而上的鲑鱼,在它们的身边,还有死鱼从上游飘下来。小林对此感到疑惑“既然终究是一死,不那么辛苦也可以吧?”,曾一起在澡堂里洗澡的大叔经过,随口说道“它们是想死在自己的故乡吧!”,也让小林开始对入殓师职业以及“死亡中就意味着什么”“人应该怎样对待死亡呢?”做出了一连串的思考。

“生命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里的一条鱼。无论如何努力回溯,终究是无功而返。”

就在这时,社长专程来找他,让他继续跟自己去工作,小林嘴上表示不愿意,社长说“这份工作是你的天职”,小林虽然嘴上还是有些不情愿,但是心里却开始对这份职业的开始心动。

小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观摩入殓仪式,看着社长每个动作都是那么的静谧细致,他仿佛是在做一件极其庄严而神圣的事情。这种庄严和神圣不知不觉打动了小林。 小林开始意识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充满爱的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往生者永恒的美丽。”

当开始更进一步去了解职业的内容及其价值,就会发现这份职业所蕴含的神圣。

当转型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就会开始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之中,然而,对于自己的转变,身边的人会不理解,甚至无法接受,甚至劝你这个不好,还是放弃吧。

小林也遇到了这样的阻力,通过上次与社长一起做的入殓仪式,小林心态变得积极了,而且可以独立的处理工作,甚至可以一个人处理棘手的工作,工作变得越来越顺利了。

然而,对于这份不被人看好的职业,开始被身边不了解的人所排斥,被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不是“正经工作”,让家人认为“羞耻”的、“不干净”的职业,甚至受到了妻子的逼迫,如果不辞掉这份工作,她就回娘家。

同时,在工作中,小林也遇到了不尊重他这份职业的客户。小林开始动摇了。

他去找社长准备提离职,社长让他先吃完这顿饭再走。社长和小林说起了自己的往事,自己做起了这份职业的初心和意义,然后提到正在吃的鱼白,“这个也遗体,每种生物都要吃另一种生物才能生存。既然必须要吃,就要吃好的。这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我们帮助死者体面的结束人生也是种尊重。”

妻子回到娘家生活后,小林继续做着入殓师的工作,圣诞夜小林和同事们吃烤鸡。小林为大家演奏音乐,曲调优美而轻缓,小林对入殓师的职业从不认可到接受。在忙碌和悠闲的交替中,他的内心渐趋平静。

妻子从娘家回来,小林很开心,然而妻子告诉小林自己怀孕了,并且依然让他放弃现在的工作。

正在这时,小林接到电话,开澡堂的婆婆去世了,需要他过去做入殓仪式,妻子同他一起过去。

小林为婆婆小心细致的擦洗身体,为婆婆穿上了干净素雅的新衣服,还为婆婆戴上了平日最爱戴的黄色丝巾,让婆婆已显苍白的脸颊恢复红润,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温柔和敬畏。家人内心终于感受到了这份充满爱的召唤,也终于对他的这份工作开始认可和尊重。

在火葬场,经常来澡堂泡澡的大叔原来在这里工作,他为婆婆闭棺,开火,并说了“一路好走,来生再见。”。

大叔说, “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 ,大家对生命都开始有了新的感触。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泰戈尔曾对生死有一段很美好的阐释:

生如夏花般灿烂

死如秋叶般静美

死亡也可诠释得如此自然和美丽

当我们对于死亡有了更多的理解、接纳和尊重,那么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也将坦然接受,也就是更能享受“人生”这段旅程了……

职业转型是我们人生中常见的一种转变,在现在的社会中,不确定是最确定的因素,那些因为不理解,不接纳,所对我们带来的职业困扰,是我们必将面对的。就比如60、70后不会理解为什么要有cosplay、游戏直播这样的职业,更不能理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打游戏作为自己的职业,对于极限挑战、攀岩、跳伞等危险职业不能理解。然而,在每一个职业的背后,都有他所暗藏着的价值观和最美好的初心。

一个人转型就如同小林所经历的挑战,想要转型成功,除了最初的一股热情和热爱,更需要遇到困难不断的坚持和深思,更需要在所转型的职业中,找到行业内让自己认可的老师,通过老师的带领和指引,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职业转型的蜕变。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不要小看每一个职业。

《入殓师》豆瓣,入殓师经典截图

对待死亡与生命的正确态度——《入殓师》

最近看了08年的一部老电影《入殓师》,其实看片名就一眼可见这是部很有深度的影片,主题是关乎死亡,相应的蕴含了生命与人生的意义,具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

该片曾获第3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等奖项。

豆瓣上也以60万人的评分,8.9分,被公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好电影。

影片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饱受争议的冷门职业“入殓师”,意为逝者送行的人。

故事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带观众观察了各种各样的死亡,以及围绕在身边对逝者充满爱意的人们。

面对逝者的死亡与怀抱深情送行的人们,作为一名入殓师和作为观众的我们看着这一切会作何感想呢?

故事讲述了大悟由于失业在机缘巧合下从事了一份入验师的新工作,故事与主题就由这份接触死亡的工作所展开。

入殓师又叫做葬仪师,负责为死者还原生前的状态,整修面容和身体,尽可能还原完整原有的面容和身体,可称为死者的美容师。

也可叫做为死者化妆整仪,主持将尸体纳入棺中的职业。

由于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大悟一开始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象征死亡的尸体十分排斥,这是作为生者对死亡下意识的恐惧心理。
后来随着大悟渐渐习惯接触死者,并不再最初对尸体那么抵触,通过与死亡的近距离接触大悟也渐渐洞悉了死亡与生命的意义。

影片的主题也渐渐浮于水面。

【偏见】

影片从正面揭示了现实中人们对此类从业者的偏见与歧视。
由于惧怕死亡,大多数对死亡相关的事物都很忌讳,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与尸体打交道的工作是肮脏低贱的,不认同这是份正经的工作。

正如好友与妻子在故事中得知大悟的工作后也表示厌恶与鄙夷,甚至断绝与大悟的来往,妻子也极力劝阻他放弃这份工作。

但大悟不这么认为,它觉得人终有一死接触尸体并不可怕,这份工作是正规且值得认真对待的,并不是肮脏下贱的工作,背后更蕴藏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三和解】
情节发展中有三处人物冲突,最后都以三段和解表现了各自角色内心态度的转变。

第一段是好友得知了大悟的工作后表示自己厌恶与歧视的态度,但之后在自己妈妈不幸去世后看着大悟亲自为母亲纳棺的过程而改变了以往的看法。

第二段是大悟与妻子的矛盾,由于妻子也极力反对大悟的工作,希望他能辞职重新换份工作,但大悟不同意,导致两人意见不和。

最后也一同在好友母亲的纳棺仪式下见证了入殓师这份工作的正规与专业,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第三段是影片贯彻始终的,大悟与父亲的矛盾。
在大悟的童年父亲就有了外遇离家出走抛弃了大悟与母亲,时隔三十年一去不回,大悟一直在心中记恨着父亲,认为他无情。

直到影片最后大悟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后赶去见了父亲最后一面。

虽然大悟表现过对父亲的反感但镜头中并没有明显描写,表面上大悟是厌恶父亲也骂过他混蛋,很其实不论从语气还是神态都很难看出大悟对父亲的痛恨有多么强烈的程度。

从大悟对父亲赠送的石头妥善的保存这一举动以及最后一时拒绝与父亲见面时仍然选择了替父亲送行,我们可以看出大悟的内心是隐藏着对父亲的思念和难以言说的亲情的。

影片中穿插过父亲与大悟关于石头信的记忆。

所谓石头信就是找一块可以表达自己感受的石头送给对方传达信息,拿到石头的人根据石头的手感和重量来揣摩对方的心意,如石头平滑代表你很快乐,粗糙凹凸表示对方对你的担忧。

大悟给父亲的是平滑的小石头,父亲给大悟的正是一颗粗糙不平的大石头,也暗示了父亲是爱着儿子的。

虽然父亲出轨抛弃了他们但并不代表父亲对儿子没有感情,从大悟的童年记忆中与结尾父亲手中紧握着的那颗圆滑的石头都证明了父亲是爱儿子的。

至于为什么不肯回去相见,代入下父亲的角色,应该是父亲心中的羞愧大过了对儿子的思念。

最后大悟替父亲纳棺,给予了父亲最后的体面与尊重,即是久别重逢也是最后一面,到此影片结束,主人公身上的矛盾也就此和解。

【过程】
通过影片的展现,使我们看到了入殓师的工作背后所蕴含的崇高与伟大的一面,给死者擦拭,打扮,换衣,一举一动都显得如此优雅与严谨,氛围庄严肃穆,以及入殓师一丝不苟的神态与温柔的情怀,倾尽对死者的关怀之情。

只有当人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才会明白原来人的离世可以是如此的优美,入棺前的一切准备就像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世界,仿佛人死后真的踏上了新的旅途。

整个过程尽显神圣不可侵犯之感,不由得令人心生敬畏。

若说这是一种仪式感倒不如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仪式。

【职责所在】
在入殓师的身上充分展现着对死者的尊敬之情,贯彻了死者为大的精神。

影片深入的解释了入殓师是一份怎样的职业,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肮脏不堪,沾染晦气,入殓师是庄重且神圣的,具有非凡意义的职业。

他们通过神圣而庄重的仪式与满怀尊重的态度将死者送别,让他们最后以美丽的方式逝去,给予了死者最后的尊重,也以怀抱温情的方式给予家属以安慰。

这份工作的价值莫过于此。

虽然死亡是很严肃的一件事,但影片采取了一种温和且充满人情温暖的方式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不论是妻子对大悟始终温柔的爱,还是同乡的澡堂婆婆的善良,社长无言的关照,都散发着亲切的人情味,影片在暗示我们,虽然死亡是残酷的但这世间仍充满着许多爱的温情。

配乐方面十分出众,琴声悠扬柔和,旋律优美,充满着爱与温情,契合了影片抒发情感之用,也呼应了大悟拉小提琴的本职工作,也潜在烘托了影片整体柔情与温暖的基调。

这部电影对现实可谓具有多重意义与教育作用。
它向我们传递的思想是十分积极且充满阳光的。

首要表现了日本民族对死亡豁达超然的理解,他们相信人死后并非真的死亡,而是去往了另一个世界。

其次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此类从业者的歧视态度,通过展现入殓师的工作价值与内容,使观众们纠正了以往的偏见,传递了正向的价值观。

父亲与大悟的情感纠葛也暗示了在现实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的情感问题,也同样具有启发与反省作用。

【死亡与生命】
影片最核心的思想莫过于蕴含了向死而生的意义,促使观众思考如何面对死亡以及如何活着。

海德格尔曾说到: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影片在提醒生者,不惧死才能更好的生。

通过死亡的意义引发了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促使我们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影片也在潜在的询问我们,在你我死后身边的人又会以何种方式看待我们呢?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忌讳死亡的话题认为不吉利会带来晦气,但人们误解了死亡与生命的关系。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死亡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人既然终有一死为何要等到死前才来匆匆面对死亡呢?为何不通过早点认识死亡来得知自己该如何去活?

只有认识遗憾人才懂得如何珍惜,人只有学会如何死去才懂得如何活着。